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活血通络、化痰散结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应用肠溶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活血通络、化痰散结法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血流变学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对比,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IMT、颈动脉血流量Vmax、RI、PI以及血流变学的nb1、nbh、np、Fb、PAR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经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intima-mediathickness,IMT)结果和血流变学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中药活血通络、化痰散结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变学的治疗结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肺心病患者肺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15年3月-2016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肺心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抗炎症、抗感染、平喘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肺活量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有效改善肺心病患者肺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情况,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宜章县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流行情况,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相应的仿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宜章县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93例,年均发病率为0.91/10万,无死亡病例。各年的发病率分别为0.81/10万、0.89/10万、1.11/10万、0.771/10万、0.76/10万、0.69/10万、0.97/10万、1.00/10万、1.1.24/10万、0.87/10万。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一六、黄沙、笆篱、岩泉、栗源五个乡镇。2005年-2014年宜章县共报告出血热病例数93例,其中男58例,女35例,男女性别比为166100;绝大部分病例集中在26岁以上占报告总病例的91%(85/93),其中46岁以上青壮年病占总报告病例的68%(63/93),16岁以下青少年儿童占1%(1/93)。(结论)重点乡镇重点人群接种出血热疫苗;提高医师出血热的诊疗水平和处置能力;开展人间疫情监测及疫点处理工作;开展鼠间疫情监测等综合措施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联合检测对宫颈癌患者的筛查和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日-2017年9月30日共计1000名患者,使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每组患者共计500人,其中对对照组患者中250人使用单纯的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另外250人使用单纯的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联合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精准度。结果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诊断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的检查结果不同,有显著差异(P<0.05);病变级别越高,患者的阳性率就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癌患者体内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含量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00例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联合检测的患者中,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均为阳性的患者共有105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均为阴性的患者共有40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联合检测对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P<0.05)。结论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联合检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的方式,在目前的宫颈癌诊断及筛查过程中是最理想最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病原学特点及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保持随访完成整个实验的7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随访中有51例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对比分析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气道内细菌与气道炎症的关系。同时选择同期4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比较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正常对照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期,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二者阳性细菌种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培养阳性的37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在稳定期已有细菌定植,而其中11例患者病原菌与稳定期细菌培养结果为同一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大肠埃希菌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三烯B4(LTB4)水平均明显较健康受试者明显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急性加重期患者各指标均高于稳定期,其中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LTB4水平较稳定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细菌培养阳性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IL-8、TNF-α、LTB4值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患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阳性率较稳定期定植菌检出率明显升高,而细菌种类无明显差别,但具有一定的关联;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内存在以中性粒细胞为特征的气道炎性反应,且稳定期细菌定植、急性加重期病原菌感染者炎性反应程度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者。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疗效进行探究,以期提高临床检验的水平。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采取血常规检验的临床标本175例,均先给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其后再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对两种联合检查方式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得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出的阳性率为21.7%(38/175),阴性率为78.3%(137/175);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上述指标依次为10.3%(18/175)、89.7%(157/175),P<0.05,各组间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对两种检验方式红细胞形态异常与幼稚粒细胞等检验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存在假阳性率。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联合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不仅能提升检验的质量,还可做到优势互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在防范小儿输液室纠纷投诉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小儿输液室2017年4月-2017年9月54109例输液患儿作为对照组,2017年10月-2018年3月58724例输液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投诉发生率、药物渗出发生率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理纠纷投诉1例,较干预前下降75%,干预后观察组药物渗出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较前提高(P?0.05)。结论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能够防范小儿输液室护理纠纷投诉的发生,降低药物渗出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对上段食管癌中的疗效与剂量学差异。方法从本院2016年9月~2017年4月期间内接收的上段食管癌患者中,随机抽取名52患者,将其分为适形组与调强组,均26例。适形组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调强组患者接受调强放疗。观察两组患者放疗后的效果以及大体肿瘤区域靶区剂量分布情况。结果调强放疗组放疗后总有效率高于三维适形放疗组(p<0.05);大体肿瘤区域下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Dmean、Dmax无显著性差异(p>0.05);调强放疗D95、D99高于三维适形放疗(p<0.05);V105和HI均低于三维适形放疗(p<0.05)。结论调强放疗对于上段食管癌的疗效显著,而且具有更好的剂量适形性,临床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4-2017年深圳市A街道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7年深圳市A街道学校传染病疫情,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学校传染病疫情76起,其中乙类传染病4起,丙类传染病49起,其他传染病23起;散发病例2例,聚集性疫情40起,暴发疫情34起,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有发病人数429人,住院3人,总罹患率为9.25%,总住院率为0.70%,无重症及死亡病例。传染病疫情主要集中5月和6月;托幼机构是主要发病场所,占61.84%;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为主;主要病种有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和水痘。结论学校传染病疫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主要集中在托幼机构,因此,须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卫生监督工作,推动落实“教卫联动”机制,提高学校传染病的防控能力,尤其是托幼机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血流变学指标。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2%,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5%,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血流变学指标,缓解症状,促进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简介:目的:分析206例初发髓细胞白血病,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亚型(M4E0)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细胞形态学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采用细胞形态学(M)结合细胞遗传学(C)和分子生物学(M)检查方法检测患者骨髓标本.结果:细胞形态学特征:M2b为异常中幼粒细胞增生,M3为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M4E0为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生,CML为粒系细胞增生.染色体及融合基因检测表明:M2b、M3、M4E0、CML分别与各自特异性染色体及融合基因t(8;21)(q22;q22)/AML1-ETO、t(15;17)(q22;q21)/PML-RARα、inv(16)(p13;q22)/CBFβ-MYH11、t(9;22)(q34;q11)/BCR-ABL密切相关.结论:①M2b、M3、M4E0、CML4种白血病患者不论在临床特点上,还是细胞形态学上都有各自一定的特征.②4种白血病分别与特定的染色体及融合基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③特定的染色体和融合基因可作为白血病的标记物,对白血病的诊断、预后估计、监测治疗和微小残留白血病等都具有一定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治疗中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分析对患者心肌酶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在我院患者中随机入组56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选取时间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根据数字表法均分,纳入实验组的28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纳入对照组的28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不同时间段CK-MB、cTnI、呼吸机使用天数(2.1±0.4)d、入住ICU时间(3.3±1.1)d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明显更优(P<0.05)。2组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衰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治疗中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心肌酶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