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鉴定法在中药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200例于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并将传统中药鉴定法应用到A组患者的中药治疗中,将新型中药鉴定法应用到
简介:【摘要】目的 临床在开展血培养阳性标本检测中使用两种不同细菌鉴定法,分析两种鉴定方法产生的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90例发热患者血液标本,时间为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随机将两组患者进行分组,各45例,A组使用常规药敏试验,B组使用直接药敏试验,比较两种不同试验方法的符合率。 结果 90例血液标本中,34例阳性标本,直接法革兰氏阳性球菌、阴性杆菌符合率各为80.00%、87.50%,和常规法无较大差异(P>0.05)。 结论 在开展血培养检验的过程中,使用直接药敏试验方法以及常规药敏试验方法符合率相对比较高。然而,直接药敏试验花费的时间比较少,操作简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脑外伤颅内出血患者,行法医鉴定的临床分析。方法:抽取2020.01-2021.12于内蒙古中泽司法鉴定中心接受鉴定的脑外伤后颅内出血患者,例数共计80。分析诱发脑外伤后患者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所纳入80例患者中重伤一级占比17.50%(14/80)、重伤二级占比38.75%(31/80)、轻伤一级占比13.75%(11/80)、轻伤二级占比8.75%(7/80)、轻微伤占比21.25%(17/80)。结论:脑外伤为诱发颅内出血的重要因素,但针对合并高血压、陈旧性出血、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更高。故在临床鉴定中应当重点对脑外伤的成因进行关注,并综合患者既往史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 对1例左小腿外伤引起的伤口感染患者的伤口创面分泌物进行微生物检验, 确定是不是非脱羧勒克菌。 方法 用珠海迪尔96-Ⅱ细菌鉴定仪及鉴定卡(DL-96E)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同时将两次分离出的细菌送上级医院做质谱鉴定。 结果 伤口创面分泌物细菌鉴定为非脱羧勒克菌, 可信度均为99.9%,且不发酵乳糖。药敏试验显示, 该非脱羧勒克菌对20余种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敏感。根据药敏结果, 选用头孢他啶及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 患者伤口恢复良好,结果令人满意。 结论 不发酵乳糖的非脱羧勒克菌在基层医院鉴定较困难,且通常会被误认为非发酵菌。在现实中,它也可以单独造成伤口感染, 临床用药须根据实验室药敏结果选择相应敏感的抗生素。
简介:摘要:目的:在寰枢椎损伤法医鉴定中,应用螺旋CT重建进行诊断,并对该方式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于2022年01月至2023年02月抽取30例寰枢椎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在其检查过程中应用螺旋CT对其进行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将重建结果与之进行对比。结果:所纳入研究的30例人员中,经病理检查明确疾病具体类型为齿状突骨折、寰枢椎间隙不对称、寰枢外侧关节脱位、寰枢椎畸形,上述疾病类型分别患病9例、8例、5例、8例。经螺旋CT重建显示分别检出8例、7例、5例、8例,两者之间的对比缺乏显著差异(P>0.05)。结论:法医鉴定在针对寰枢椎损伤患者时,可应用螺旋CT方式来进行诊断,该方式有助于获取疾病的具体情况,有助于受伤程度的判断,与常规所使用的方式相比,更具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医毒物检验在法医病理死因鉴定中的重要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约224例非正常死亡案件,其中116例在进行法医毒物检验后作出死因鉴定。对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考察法医毒物检验在死因鉴定中的应用及其结果。结果:在116例经过法医毒物检验的案件中,明确由中毒致死的有19例,包括乙醇中毒、硫化氢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甲醇中毒、乙醚联合乙醇中毒以及乌头碱中毒等不同类型。另外,有14例显示中毒参与死因,多数为乙醇中毒后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导致死亡。通过法医毒物检验,这些案例的死因得到了准确鉴定。结论:通过毒物检验,可以更准确地鉴定死因,为司法公正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检查在脊柱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法医鉴定案件中60例脊柱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行MSCT和MRI检查,所有患者均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SCT和MRI检查及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并评估不同检查方法在脊柱损伤类型及等级中的鉴定效果。结果:与单一MSCT或MRI检查比较,联合检查在脊柱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的诊断效能明显更高(P<0.05);MSCT联合MRI检查在脊柱损伤类型及伤残等级中的检查准确率为91.67%(55/60)。结论:MSCT联合MRI在脊柱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在脊柱损伤类型及伤残等级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外伤后颅内出血的法医临床学鉴定。方法:选出2022年4月~2024年5月间的50例脑外伤后颅内出血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法医临床学鉴定,分析总结出结果。结果:首先,经法医临床学鉴定后,总结出50例患者案例的伤情各有不同,其中,重伤一级8例,占16.0%(8/50),重伤二级者最多有24例,占比48.0%(24/50),轻伤一级有5例,占10.0%(5/50),轻伤二级者最少,有2例,占比4.0%(2/50),另有轻微伤11例,占22.0%(11/50)。其次,通过法医临床学鉴定后,发现不同脑外伤后颅内出血者的临床表现也有不同,例如在重伤一级的8例患者中,均出现了颅骨骨折、脑受压症状和相关体征、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内出血等表现,而在轻微伤的11例患者中,有10例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和逆行性遗忘,脑实质未见有明显损伤。最后,统计50例脑外伤后颅内出血者的自身疾病,结果显示有高血压、脑萎缩、血管畸形、脑梗。结论:法医临床学鉴定颅脑外伤需对其原发性损伤、继发性损伤及本身基础疾病等进行分析,确定伤病关系及其参与度评定。
简介:摘要:法医学是一门涵盖广泛且关键的学科领域,尤其在病理鉴定方面的技术发展对社会和法律系统的影响重大。本文主要关注最近的病理鉴定在法医学中的新技术和研究进展。首先,该研究探讨了基因技术、影像诊断技术和生物标志物等新技术在病理鉴定中的应用。其次,运用尸体检验、细胞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等先进的研究方法,发现了一系列新的病理变化和原因。结果显示,这些新技术和发现对解决刑事案件、精确判断死因具有重要的帮助。此外,这些新技术和研究成果也极大提高了疾病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推动病理鉴定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为法医病理学在刑事侦查和法医诊断中的前沿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