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选择高血压患者,采用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方案,明确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入住我院的80例高血压患者的资料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形成两个组别:对照组和观察组。以接受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方法的为对照组(40例),以接受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方案的为观察组(40例)。需要观察、分析与记录的数据主要是治疗有效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显著。结论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方案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治疗效果更加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价值显著,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真武汤联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老年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8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4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分为参照组(26名)和研究组(28名)。参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予以真武汤联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参照组中12名显效(46.2%),9名有效(34.6%),5名无效(19.2%);研究组中16名显效(57.1%),11名有效(39.3%),1名无效(3.6%)。研究组临床疗效有效率96.4%(27/28)显著高于参照组80.8%(21/26)。比对差异明显(P0.05);经治疗,研究组心功能指标较参照组有显著优势。比对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总结脑梗死患者接受化痰通络汤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的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50例患者进行研究。结合患者所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溶栓,实验组应用化痰通络汤联合补阳还五汤。对比用药效果、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有1例患者在用药期间存在恶心呕吐,在无特殊处理后症状消失,发生率4.00%。常规组患者在用药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数据对比无统计学价值。结论:脑梗死患者采取化痰通络汤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以快速控制患者病症实现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大柴胡汤加减应用于治疗胆囊炎和胆石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经收入的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本次研究的实验要求抽取出68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则应用中医大柴胡汤进行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31(91.18%),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24(70.59%),两组患者实验结果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大柴胡汤加减应用于胆囊炎和胆结石患者的治疗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风后抑郁应用柴胡疏肝散治疗的效果及临床预后。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对2016年4月—2017年2月6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中西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应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值、神经功能缺损水平、生存质量状况和中风后抑郁转归率、相关副作用出现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中西医组中风后抑郁转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组有1例恶心,1例口干;对照组有2例恶心,1例乏力,P>0.05。干预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值、神经功能缺损水平、生存质量状况相似,P>0.05。干预后中西医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值、神经功能缺损水平、生存质量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后抑郁应用柴胡疏肝散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轻抑郁症状,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抗抑郁药对产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产后抑郁患者,以信封法将其所及分入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并分别为其使用抗抑郁药氟西汀、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氟西汀。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HAMD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用抗抑郁药,联合使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氟西汀可以取得更好的产后抑郁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柴胡疏散治疗肝胃不和证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效果。方法肝胃不和证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每组40例,中药治疗组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西药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蒙拖石散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0d,评价临床疗效,后期随访统计复发率。结果中药疗法治疗肝胃不和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西医疗法的治疗效果(P<0.05),且患者治疗后出现复发的人群比例较小(P<0.05)。结论胡疏散治疗肝胃不和证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肛肠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7年5月住院部收治的肛肠术后出现肺感染性发热的患者90例,根据发热后的处理方法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物理降温方式,观察组结合物理降温和小柴胡汤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中的低热患者实施治疗后的起效时间与退热周期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中热、高热患者治疗的起效时间与退热周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结论肛肠术后出现非感染性发热的中热与高热患者,采取物理降温结合小柴胡汤治疗,起效时间与退热周期较短,总体的治疗有效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慢性咳嗽采用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中筛选出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均分2组,对照组(n=40)采用西医治疗,研究组(n=40)采用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比治疗总有效率及中医症状积分。结果:两组间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更低,P<0.05。结论:在慢性咳嗽的治疗中运用中医杏苏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进行对比实验研究治疗消化性溃疡时使用中药汤剂柴胡疏肝散的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对象选自于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之间接收的患有消化性溃疡的病患共有96人,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一组是参照组有48人,本组病患采用西药药物进行治疗即可;另一组是实验组有48人,本组病患则是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药汤剂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在实验期间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的评分指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对治疗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根据实验研究结果可知,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95.83%,而参照组病患的有效率为72.92%,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病患治疗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实验组病患的发生率为4.17%,相比参照组病患的发生率27.08%来说,具有显著性优势与差异且P<0.05;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可知,实验组病患各项症状改善程度相比于参照组病患来说具有很明显的优势(P<0.05);通过问卷形式考察两组病患对治疗方法的满意度,实验组病患的满意度为97.92%,而参照组病患的满意度仅为75.00%,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消化性溃疡时,采用中药汤剂柴胡舒肝散的治疗效果很明显,还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药物使用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使病患满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血府逐瘀汤、瓜萎薤白半夏汤治疗的价值。方法:将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21年3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治疗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双盲分组法的处理(每组各50例),分别为参照组、治疗组患者开展西医药物干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后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参照组患者(P=0.037),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干预后对比的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心绞痛发作次数相对于参照组更低(P<0.05),统计学有意义;但两组心绞痛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4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血府逐瘀汤联合瓜萎薤白半夏汤用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较为显著,不仅能缓解心绞痛发作期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患者的症状,且不会引发和加重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症状,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盆腔炎应用少腹逐瘀汤配合桂枝茯苓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均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少腹逐瘀汤配合桂枝茯苓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指标(IgA、IgG、IgM)。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IgG、IgM血清指标比较,治疗前无统计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中实施少腹逐瘀汤配合桂枝茯苓汤治疗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并改善血清指标,值得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