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接受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人工肝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医院诊疗的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中选择50例(2020年9月-2023年8月)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的区别分为对照组(25例,血浆置换)和观察组(25例,基于血浆置换增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人工肝)。对比两组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AST、ALT、ALB水平基本一致(P>0.05);观察组治疗后TBIL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接受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人工肝治疗可改善其肝功能,降低TBIL水平,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经皮肝穿门静脉大剂量热碘油栓塞用于肝转移癌患者治疗中的相关效果。方法: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6月~2020.6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肝转移癌病患,选取的研究例数为9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病患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经皮肝穿门静脉大剂量热碘油栓塞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方面,观察组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在对治疗结果满意度对比上,观察组的满意度相对较高(P<0.05)。结论:在对肝转移癌病患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经皮肝穿门静脉大剂量热碘油栓塞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术后遗留肝内或肝外胆道结石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道结石病患90例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功87例,占总数的96.67%,其中,1次成功者67例,占总数的74.44%,其余为多次取石,失败者3例,在本次实验中无死亡病例出现,有8例病患出现了并发症.结论胆道镜方式凭借着疗效好,治愈率高,方式简单,副作用少的优点,深受广大医生和病患的欢迎,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胆道镜;胆管结石;治疗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DOI10.1016/j.issn.2095-8578.2015.01.042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清眩降压汤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清眩降压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血压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3%)较对照组(69.2%)更高,治疗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较对照组更低,组间比较P<0.05。结论对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给予清眩降压汤治疗可获得理想的疗效,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KRAS基因突变预测结直肠癌单纯肝转移肝切除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79例结直肠癌单纯肝转移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仪和激光飞行质谱仪检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肿瘤组织KRAS基因突变情况。观察指标:(1)KRAS基因突变情况。(2)KRAS突变状态与结直肠癌单纯肝转移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3)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肿瘤无复发生存情况和总体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6月30日。KRAS基因突变状态与结直肠癌单纯肝转移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分析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时间,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KRAS基因突变情况:79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肿瘤组织中,KRAS基因野生型54例,KRAS基因突变型25例。25例KRAS基因突变型患者中,21例第2号外显子12号密码子突变,突变类型为GGT〉GAT(G12D)13例、GGT〉GTT(G12V)4例、GGT〉TGT(G12C)2例、GGT〉GCT(G12A)1例、GGT〉CGT(G12R)1例;3例第2号外显子13号密码子突变,突变类型均为GGC〉GAC(G13D);1例第3号外显子61号密码子突变,突变类型为CAA〉CAT(Q61H)。(2)KRAS突变状态与结直肠癌单纯肝转移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KRAS基因突变型结直肠癌单纯肝转移患者原发肿瘤部位分别为右半结肠11例、左半结直肠14例,KRAS基因野生型患者原发肿瘤部位为右半结肠7例、左半结直肠47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57,P〈0.05)。(3)随访和生存情况:7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0-71.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9.0个月。25例KRAS基因突变型患者中位�
简介:目的分析辅助性肝动脉泵化疗对减少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17例局限于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行肝切除时置入肝动脉化疗泵,术后经肝动脉泵注入氟尿脱氧核苷(FUDR)250mg,每周注射2次,术后第1年内注射24次,第2年再重复24次,总共注射48次.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16例完成了整个疗程(48次),1例在FUDR注射15次后因出现较重的肝毒性反应终止化疗.肝切除术后2年内共有3例发生肝转移灶复发,14例(83%)2年肝内无瘤存活.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术后应用肝动脉泵化疗,可能是一种减少肝内复发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肝切除术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45例晚期HCC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93例,采取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52例,采取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81.35%,对照组为88.46%,对照组略高于观察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60%,略高于对照组的26.92%,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0d、术后90d死亡率分别为1.50%和6.74%,对照组为1.92%和7.69%,两组术后30d、术后90d死亡率基本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临床疗效相当,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略有优势,这为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简介:目的:总结完全腹腔镜与传统开放肝左外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62例肝左外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32例,常规开腹组30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开腹组术后2例发生切口感染。两组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结论:不解剖肝段血管及肝左静脉的完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可取代传统开腹手术,有望成为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的新技术。
简介:背景:目前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bonemarrow-derived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BM-EPCs)或骨髓源性肝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hepatocytestemcells,BDHSCs)移植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较多见,但二者联合移植治疗肝纤维化的报道却罕见。因此设想将具有血管形成作用的BM-EPCs和具有肝细胞再生作用的BDHSCs联合移植,可发挥双重抗纤维化作用。目的:探讨BM-EPCs和BDHSCs联合移植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逆转作用。方法:利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6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通过体外诱导培养获得肝纤维化大鼠来源的BM-EPCs,通过磁珠分选获得肝纤维化大鼠来源的BDHSCs。将两种细胞经尾静脉、门静脉分支输注移植到肝纤维化大鼠体内,观察其对肝纤维化程度和肝脏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与结论:①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单纯BDHSCs或BM-EPCs移植,以及两者联合移植均能抑制胶原纤维的形成。但肝纤维化分期评分结果显示,仅BM-EPCs/BDHSCs联合移植能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程度,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BM-EPCs/BDHSCs联合移植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5项指标水平显著改善(P<0.05),与正常组水平相当;③结果表明,来源于肝纤维化大鼠的BM-EPCs/BDHSCs联合移植治疗肝纤维化有显著疗效,优于单一类型细胞移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牛皮癣肝郁化火证采用自拟清肝疗癣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牛皮癣肝郁化火证患者入组研究,从中抽取60例在2019.7-2021.5区间入院实施治疗者,选取随机法进行小组分配,均分每组30例,探究组实施常规卡泊三醇软膏、丙酸氟替卡松软膏联合自拟清肝疗癣汤治疗,一般组进行常规卡泊三醇软膏、丙酸氟替卡松软膏治疗,分析探讨指标:治疗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鳞屑、皮损、瘙痒)。结果:探究组与一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数据有显著差异,对比指标优势性更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探究组与一般组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差异化较大,探究组存在显著优势性(P<0.05)。结论:自拟清肝疗癣汤能够有效实现牛皮癣肝郁化火证治疗,帮助患者减轻临床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肝段切除术与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7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胆管切开取石术,观察组采用肝段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短,且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少,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工作中,肝段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要优于胆管切开取石术,并且不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和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清肝和胃饮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选用清肝和胃饮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确诊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1例。(结果)总有效率90.2%。(结论)中药清肝和胃饮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胃百合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78例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肝胃百合汤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胃镜检查结果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肝胃百合汤治疗,患者的腹痛、胃脘胀满感、恶心、呕吐等症状均显著减轻,胃粘膜糜烂及充血水肿情况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胃百合汤对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