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个体、家属以及群体结合到一起的社区综合护理模式为肿瘤患者和家属心理情况产生的影响 方法 此次研究将2021年1月到2022年2月本社区60例肿瘤患者和家属当做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格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采取传统社区随访干预,B组运用个体、家属以及群体结合的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和家属心理状况。 结果 护理前,患者和家属抑郁情绪无较大的差异(P>0.05),护理后B组患者和家属抑郁情绪均优于A组(P<0.05)。 结论 社区在针对肿瘤患者开展护理的过程中,运用个体、家属以及群体结合的社区综合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和家属的抑郁情绪。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近视的原因及预防保健的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筛选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155例儿童中的近视患儿共计239人,对患儿各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其近视的主要原因,并采用问卷式宣教表对近视患儿进行知识教育和行为干预,比较宣教前后患儿的近视情况。结果个人行为是导致患儿近视的最主要原因,因个人行为的患儿占比56.07%,其次分别为环境(25.94%)、饮食与营养(11.72%)以及遗传(6.28%);宣教后,中假性近视和中间型近视患儿近视屈光度明显降低,显著低于宣教前(P<0.05);33.47%的患儿近视矫正度数加深0-0.25度、31.80%的患儿近视矫正度数加深0.25-0.50度、32.64%的患儿近视矫正度数加深0.75-1.00度、2.09%的患儿儿近视矫正度数加深1.25度以上。结论个人不良行为是导致儿童近视的主要原因,针对危险因素给予患儿针对性的预防保健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儿近视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手段对老年群体眼底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20年1月~2020年8月眼科接收的正常体检的100例老年人,所有老年人均使用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手段检查以及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观察检查后患者的眼底疾病发生情况以及检查方式使用价值。结果:对本次体检患者进行眼底病筛查后,共检查出8种眼底病,其中患病种类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硬化以及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居多,同时还有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炎,青光眼以及可疑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疾病,而且年龄越高眼底疾病发生情况越多(P<0.05)。结论:老年群体眼底病实施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手段检查,更有利于疾病检出情况,值得在疾病筛查过程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对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综合意义。方法:将我院100例AECOPD患者随机性划分为A组(50例,应用甲泼尼龙静滴治疗)与B组(50例,应用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随后评价组间相应数据指标以明确临床疗效差异。结果:B组可见肺功能指标、运动耐力指标有更明显改善(P<0.05)。结论:布地奈德、甲泼尼龙均属糖皮质激素制剂,而单独应用此类药物往往整体效用不佳,建议配合特布他林等支气管扩张剂以更好发挥疗效,进而控制AECOPD发作。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创伤中心建设在县级医院3级中心颅脑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创伤中心建设前收治的40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创伤中心建设后收治的40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治效率、救治效果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现场救治时间、救护车到达时间、急诊外科救治时间、神经外科专科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致残率和致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县级医院3级中心颅脑创伤救治中建设创伤中心,可有效提升救治效率和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从而提升家属满意度。
简介:神经突触是神经网络的关键性结构,免疫网络主要是无形网络。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表明,免疫细胞在有些功能状态下形成白细胞突触,称为免疫学突触(immunologicalsynapse,IS),构成局部暂时性结构网络,实际上是动态结构,有人将其分为synapse和kinapse。研究表明,不同白细胞的IS不尽相同,炎症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的IS有其特点。在有些病毒感染的白细胞中也观察到类似结构,称为病毒学突触(virologicalsynapse,VS),是病毒在细胞间传播的一种机制,它不仅提高了传染效率,还逃逸了抗体的中和作用,导致持续性感染。最近法国学者报道了呈花瓣样的多聚突触(polysynapses),即花瓣样的多个细胞膜纳米管道,病毒能从一个感染细胞同时传播给多个邻近细胞。本文作者显示了早期工作中观察到的感染EB病毒的人白血病细胞系J6—2中的类似结构。作者结合工作中的体会评述白细胞突触的结构和功能,探讨其生物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