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中药是中医的核心物质载体,一直以来在疾病的防治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有很多中药已经实现了人工栽培,为中医的发展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在中药种植过程中可能会喷洒农药进行防虫害保护,因此中药材、中药饮片及其制剂中可能会存在一定量的农药残留。一旦农药残留超标,应用于疾病的治疗时会影响药效,甚至是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所以对中药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是保障中药安全使用的重要环节。气相色谱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检测,将其应用到中药农药的残留检测中,也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主要介绍气相色谱技术的定义、特点以及对中药中部分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联合艾灸治疗用于妇科人流患者术后缓解疼痛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对2023年1月~2024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人流的200例患者进行分析,以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人流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人流患者则展开中医护理联合艾灸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VAS)、负面情绪评分(SAS、SDS)。结果:护理前,2组人流患者的VAS、SAS、SD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人流患者的VAS、SDS、SAS分值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结果(P<0.05)。结论:针对妇科人流患者采取中医护理联合艾灸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感,调节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尽量恢复健康。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教育需求的不断提升,传统急救护理学教学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学资源不足、操作场景局限以及实践机会有限。虚拟现实(VR)技术作为一种创新手段,能够为高校急救护理学教学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构建逼真的急救场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使他们能够在无风险环境中反复进行急救操作训练,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技能培训的效率,还能实现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然而,虚拟现实技术的推广仍面临设备成本高、师资培训不足、课程设计难度大的问题。为此,高校需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优化课程结构,确保虚拟现实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展望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虚拟现实在急救护理学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有望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推动高校急救护理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发展。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信息技术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的初始时间为2022年1月份,截止时间为2023年12月份,参与档案管理人员的数量为23名,纳入档案的份数为200份,其中2022.1-2022.12月份未开展信息技术管理,为对照组,档案数量100份;2023.1-2023.12月开展信息技术管理,为实验组,档案数量100份,分析管理前后档案管理优良率。结果: 实验组档案管理优良率显佳,P<0.05.结论 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中开展信息技术管理,可以提升档案管理优良率,缩短了整理档案的一次性耗时,促进了档案利用率的提升,同时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技能达标率提升,值得提倡。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细节管理在手术室无瘤技术护理配合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2年12月到2023年12月期间的25名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将其作为本文研究的观察对象,实施细节管理,对比细节管理实施前后以上25名护理工作人员的手术室无瘤技术护理配合情况。结果;是否实现细节管理在手术室无瘤技术护理配合中的应用,使得实施前后的护理成效存在明显差异性,实施细节管理之后的手术室无瘤技术护理配合满意度和操作技术质量评分显著优于未实施之前,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手术室无瘤技术护理配合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作用和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化程度,进而全面提升手术室无瘤技术操作质量评分和护理配合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按摩技术在护理小儿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将92名小儿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人。对照组接受常规呼吸道管理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穴位按摩。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部炎症水平标志物(TNF-α、Hs-CRP、IL-6)表达量,护理效果,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来评估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肺部炎症水平标志物TNF-α、Hs-CRP、IL-6的表达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实验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穴位按摩技术在护理小儿呼吸道管理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地减轻小儿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加快康复,并短缩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管腔PCD监测技术在低温等离子灭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2023年3月至今通过管腔PCD监测技术对管腔器械进行灭菌处理,分析原监测装置以及管腔PCD装置的监测结果,测试装载量对管腔PCD监测的影响效果,测试提升干燥度对管腔PCD监测的影响,对带灭菌器械的预热至(50±3)℃后管腔PCD监测效果。结果:原包装袋密封指示卡变色均符合合格对照色,但管腔PCD监测装置的指数卡变色参照说明书,只有46.4%(13/28);管腔PCD初步测试结果不满意,科室改变传统腔体装载量,作为期一个月的测试,测试结果受到明显的影响,装载量相对较多时,会对监测通过率造成影响,但无法实现少量装载就100%合格,确认原因。从初次调整结果可以观察到,装载量并没有提示存在较高的合格率,因为耗材相对昂贵,无法实现少量装载,故需要对器械干燥度进行调整,统计实验结果,对器械的干燥度作干预后的测试,发现充分干燥器械后,可使灭菌监测通过率大大提升;经过以上两轮的测试后,通过减少装载量以及对器械进行充分干燥,测试结果没有实现相对较高的合格率。科室需要根据灭菌器腔体的工作温度的实际要求以及灭菌器要求长时间待机的原理,保证器械包装之前充分干燥,将灭菌器放置在灭菌器腔体中,若器械的温度达到腔体内的待机温度后再进行灭菌。结论:在低温等离子灭菌中,应用管腔PCD监测技术,可提升灭菌质量,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