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筛选肺经草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有效部位。方法:应用鸡胚培养法研究肺经草3个提取部位对流感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肺经草的正丁醇提取部位具有明显的抑制流感病毒增殖的作用,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有一定的作用。结论:肺经草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有效部位为正丁醇提取部位和乙酸乙酯提取部位。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产后全面护理的优势和相关流程,并在剖宫产产妇中应用后讨论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方法:院内将收录来的剖宫产产妇信息作出列表,列表内遴择100份纳入至2020年5月实行的护理研究内,该部分信息按照双盲法的执行理念,分别与研究内的措施(产后全面护理、常规护理)一一对应,并将总结日期规定在2022年6月,讨论内容均取自血栓发生情况、态度调查。结果:全面组在各个阶段对产妇的下肢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组内产后出现的血栓情况较少,经调整后产妇的下肢血液循环正常,差异达到有效性分析要求(P<0.05);全面组调查了产妇对该措施的持有态度,产妇表示该措施的预防性和安全性更适用于产后恢复,差异达到有效性分析要求(P<0.05)。结论:产后全面护理在不同阶段为产妇提供了专业保障和专业服务,对于血栓的预防性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上采取不同的诊疗方案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风湿免疫科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给予诊疗方案的不同将其进行临床分组,具体分组为对照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与研究组30例(蒙西医结合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等各项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痛风性关节炎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为了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须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蒙医药治疗,并将其用于临床推广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度对中药材发酵过程中有效成分变化的影响规律,优化发酵工艺。方法:以某中药材为原料,设置25℃、30℃、35℃和40℃四个发酵温度,测定不同发酵时间下发酵产物的得率、pH值、有效成分含量和组成,分析温度的影响效应。结果:发酵温度显著影响中药材发酵过程和产物品质。35℃发酵4天,发酵产物得率为25.6%,有效成分总量为15.8 mg/g,含量和组成最佳。有效成分含量在发酵第3天达到最大值,此后降低;发酵产率在第4天达到最大值,此后趋于平稳。结论:35℃是该中药材发酵的最佳温度,发酵时间以4天为宜。温度通过影响微生物生长和酶活性,进而影响有效成分的生成和转化。研究结果可为中药材发酵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简介:生物膜(biofilm,BF)是微生物(如细菌)被包裹在其自身分泌的多聚物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细胞群体结构[1].生物膜将药物与细菌隔离形成屏障,抗生素不能充分进入到生物膜内将细菌杀灭,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初步统计,80%的细菌性疾病与细菌生物膜有关[2],菌膜病(菌膜引起的疾病)对人体的致病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菌膜释放浮游菌造成慢性感染急性发作;二是生物膜中包裹细菌的多聚糖基质会将细菌与机体免疫系统隔离开来,使特异性抗体、吞噬细胞等对细菌的攻击难以奏效,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而致病.临床上许多顽固性、难治性感染可能均与形成菌膜有关.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菌药并不能有效清除细菌生物膜,还可诱导耐药性产生[3].我国有丰富的中药资源,中药在防止感染性疾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能产生多方面的药理效应,且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在抗细菌生物膜方面有广阔的研究前景.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作用,是中医临床常用品种之一,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黄芩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等40多种成分,其中黄芩苷、黄芩素等是其主要有效成分[4],已有多项研究表明,黄芩有效成分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对细菌生物膜亦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近年来黄芪及其有效成分对细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改善围术期输血患者免疫功能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围术期进行输血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输去白细胞红细胞血300~450ml,治疗组在输血的过程给予益气活血法治疗。采取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术后)的外周静脉血,通过流式细胞仪对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56+、CD8+、CD4+/CD8+计数以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CD3+、CD4+、CD56+、CD8+、(低还是高?)CD4+/CD8+均有明显升高,治疗组术后3d的CD3+、CD4+、CD56+、CD8+、(低还是高?)CD4+/CD8+略高于对照组,7d、15d的CD3+、CD4+、CD56+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术期输血对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通过益气活血法可减轻免疫抑制的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简介:目的考察菝葜抗炎有效部位群及其单体的抗氧化作用,探讨菝葜抗炎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反应体系、FRAP法分别测定菝葜有效部位群及落新妇苷、花旗松素、槲皮素、芦丁、白藜芦醇、黄杞苷等6个单体成分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建立H202诱导大鼠红细胞膜损伤模型,孵育后检测药物对红细胞溶血抑制率和红细胞悬液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结果菝葜有效部位群及其6个单体成分均表现出抗氧化能力。在DPPH实验中,菝葜有效部位群和花旗松素的清除作用明显强于其他药物,IC_(50)分别为13.05mg/L、11.83mg/L,略弱于维生素C(VitC)(IC_(50)为6.93mg/L);在羟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中,菝葜有效部位群及其6个单体均表现出一定的清除作用,但弱于VitC;在FRAP法中,槲皮素还原Fe^3+的能力最强(FRAP值(183.78±8.01)mmol/g),优于VitC(FRAP值(85.69±4.98)mmol/g),其次为花旗松素(FRAP值(56.73±6.25)mmol/g);在H202诱导大鼠红细胞膜损伤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菝葜有效部位群、花旗松素、槲皮素及白藜芦醇对红细胞的溶血抑制率明显升高、红细胞悬液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及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菝葜抗炎有效部位群及其6个单体均具有体外抗氧化作用,并对红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推测菝葜抗炎效应与其抗氧化特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