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复数印痕之路"展览属于"中国当代版画学术展"的一部分,策展人为李桦先生和我,开辟了两个特别展区。李桦先生是我的木刻老师,我曾在一篇短文中,回忆李桦先生给我们上第一堂"木刻技法课"的情景:

  • 标签: 印痕 复数 中国当代 策展人 技法课 木刻
  • 简介:刚刚出刊的《文化纵横》二月号,打头是一篇编辑部文章,题目叫《巨变来临》,其中说到:2017年注定是个转折时代的关键年份。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所有令当代人困惑、惶恐、难以推测的新时代特征,都在2017年清晰地显示出来。在科技领域,人工智能、信息革命、生物制药,乃至新能源,几乎所有领域的科技进步都明确地告知人们,

  • 标签: 《文化纵横》 2008年 金融危机 科技领域 人工智能 信息革命
  • 简介:构成,作为一个词汇有两种词性,名词指艺术上的一种风格、一种教学体系,动词则是指一切造型组形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构成使得形式思维之间的关系得以体现,是二者互动的枢纽。在思维形式的关系转换中,潜在的决定要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这状况改变的同时,艺术的思维及形式也在转变。20世纪的美学现代化进程,基本上是沿着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发展而来的,在这双重光芒的并照下,艺术构成的形式转变了,构成的方式也在转变着。

  • 标签: 工业设计 艺术构成 艺术思维 艺术形式 设计教育 结构主义
  • 简介:乐器为伴王石之乐器不仅可以供人们演奏乐曲,而且是完美的艺术品,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工艺美术有机结合的产物。乐器那无可挑剔的艺术造型、精心设计的结构、严谨精密的制作、各司其职的分工、各具特色的音响,无不令人为之着迷,为之倾倒。从原始社会到现代文明社会,...

  • 标签: 艺术造型 王石 现代文明社会 为之倾倒 人民美术出版社 无可挑剔
  • 简介:书法艺术的创新向来都是在历代书家不断吸收新观念的探索中得以发展,千姿百态的中文字构形成的美好形态是书法创新的根本,其次是墨色等因素。人们对形的感觉最为敏感,当视觉定格在一幅有创新意味独特美作品上的某个字时,立即会用以往对这个字形以及笔触的传统形态,正在注视的新的形态做起比较,用以往的经验印证目前新鲜感受,当其产生有传统形态概念特征的满足感又有新奇而美的视觉刺激时,立即会产生情感的兴奋点,在浏览中不断发现新奇形态产生的一系列连串的兴奋点,同时感受整幅行气、章法、黑白、气韵、印章、所书内容的综合气象,就会反复品阅,感受书家传达的情感,修养和审美取向,进而从中得到自我心灵的慰藉。

  • 标签: 书法艺术 平面构成 传统形态 书法创新 视觉刺激 文字构形
  • 简介:唐朝的建立结束了西晋以来近三百年的动乱局面,国初二十年形成了文治武功的“贞观之治”。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 标签: 唐太宗 王羲之 “贞观之治” 中国传统文化 唐代文化 文治武功
  • 简介:吾习字十年有余,始以唐楷为基,进而上溯魏晋,下探宋元,力求神形兼备,以窥古人。因生性愚钝,虽用功有日,却鲜得妙法。后问道于师友,视野渐宽,笔势渐活,领悟渐深。学书之路艰辛,在渐悟中,我明白了学书须敬畏古人,敬畏传统,古为徒,方能有得。姚孟起《字学忆参》为吾常习诵之书论,虽寥寥短语,缀不成篇,辗转而学,却获益良多。我习楷数年,徘徊于魏、晋、唐、宋之间,难以精进。

  • 标签: 姚孟起 书论 唐楷 敬畏传统 获益良多 神形兼备
  • 简介:2009年4月21日,"心迹·墨痕:当代作家、学者手札展"将在东莞亮相。这是继北京通州博物馆首展之后的第一次巡展。我斯舜威先生商议,把此展当做一次对历史的回望,对文人情怀的表达,对我们心灵的一次抚摸。展览的规模不大,作品也不多。但,倾注我们的生命

  • 标签: 手札展 手札手札
  • 简介:七月流火,骄阳炙人,无奈地只得在斋内静读,结合最近阅读之心得,我想就艺术自由精神这个题目,谈一下我对艺术的体悟,以飨观者。可能有些看法有悖于当今美学大儒之"官方理论"、"学院理论",要做的仅仅是谈谈我对艺术精神的内省体验,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自由和艺术之关系,在近代西方美学上的观点并不鲜见,俯拾即是。最早可以见于康德的"审美的无利害感",他认为

  • 标签: 自由精神 艺术思想 艺术精神 艺术创作 审美对象 无利害
  • 简介:全国第七届三版展为我们了解中国当代版画艺术的特点开启了一扇窗。中国当代版画艺术在超越传统模式和规则的同时也继承了原有的精神内涵。在越位反越位的矛盾中不断成熟和发展。

  • 标签: 三版创作 传统 超越 反越位
  • 简介:临帖是学习前人书法的有效手段,只有在临帖这一阶段打下坚实基础,汲取前人创作的经验和精华,才有可能创作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好作品。临帖不仅要临得形似,而且要做到神似。临帖要做到形似,下笔自然须缓慢;要写出神气来,则必须熟练迅速。如学习篆、隶书,《袁安碑》《礼器碑》《乙瑛碑》《曹全碑》等汉代篆、隶名碑书法,必须成竹在胸。

  • 标签: 乙瑛碑 礼器碑 曹全碑 袁安碑 创作观 结字
  • 简介:书法精品是指书法技法完美,构建了独特、清晰、真挚的艺术意境并具有鲜明风格的书法作品。精品出于力作,力作未必是精品;能够代表书法家最高艺术成就的精品是代表作;书法经典作品必须是精品,但它只向习书者提供技法内容,习书者要创作精品,还必须在经典以外去提高自身的美学、史学修养。向创作者直呼“多出精品”是有害无益的,必须以“力作”置换“精品”;认定精品,必须首先承认精品在时间、空间上的相对性;在自娱、展览和销售这三种精品的“善后”方式中,只有销售方式才能构建完满的书法人生,因此,科学的精品战略应以市场为重心。

  • 标签: 精品 书法技法 艺术意境 书法作品 艺术成就 自娱
  • 简介:对于中国画而言,笔墨是指中国绘画技法的总称。在技法上,“笔”通常指“钩、勒、皴、擦、点”等笔法;“墨”通常指“烘、染、破、积”等墨法。在中国画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相互依赖,描绘物象,表达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 标签: 意境 笔墨 绘画技法 中国画 艺术效果 形神兼备
  • 简介:葡萄旧俗表示五谷不损,以喻丰收、富贵。葡萄成串则寓“多”之意;而鼠在十二时辰中为子,寓“子”之意,合为“多子”。在清代玉雕作品中松鼠、葡萄这一类题材运用很多,纹饰多疏密对比有致,

  • 标签: 葡萄 松鼠 荔枝 十二时辰 玉雕作品 “多”
  • 简介:何香凝岭南画派创始人有过相似的日本求学经历,他们的绘画都受到日本画风的影响,但是否因为如此就认定其归其于岭南画派呢?对此,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廓清何香凝岭南画派关系问题,也就成为学术界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

  • 标签: 何香凝 岭南画派 画派归属
  • 简介:精神美的解读郎绍君“诗画本一律,天工清新。”这是宋代大诗人、画家苏东坡的名句。在中国艺术史上,他是第一个多方面阐释诗画相通观念的人。“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诗同出。”“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像略诗人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

  • 标签: 郎绍君 诗中有画 摩诘 诗画一律 唐宋诗词 中国艺术史
  • 简介:“江南如画中国精神”展览,不仅展示了中国当代油画的风貌,而且为我们反思重要的理论问题提供了机会。欧洲艺术从15世纪至19世纪强调模仿或再现自然,中国自古以来即提倡“师造化”,当然西方的“自然”和中国的“造化”本身包含着超越现实景物的理念或“心”。范宽说,“师造化不若师吾心”,拉菲尔说他依据心中的理念取舍自然之美,

  • 标签: 中国精神 “自然” 绘画 当代油画 19世纪 15世纪
  • 简介:传统文化思想书法创作唇齿相依。书法因文化的寄托而意味深长。文化因书法得以发扬光大。学问涵养是书家的第一要义,杨守敬云:"学书有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二要学富,学富则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超轶等伦者也。"古人重笔墨更重文化,将文化作为终生追求,书道并进,较之当下书家有明显不同。

  • 标签: 书法创作 传统文化思想 书道 罗万 书法发展 黄州寒食帖
  • 简介:  情感在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它是检测生命过程、苦乐安危最敏锐的标尺.它是每个人都曾经体验的一种心理活动.它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满足,又使我们不可避免地遭受苦恼和折磨.……

  • 标签: 情感空间
  • 简介:满庭芳元曲题游牧漂流云远宫商水淡牧歌合并元曲悠然簪轻粉重微笑倚栏杆千古兴亡故事一杯酒无限江山笙管动低吟浅奏天地唱孤单大观曾几度游牧人去漂流者还写枯寒漠北散淡江南艺术憔悴人生瘦了人老了诗篇今又见昔年明月依旧照前川十三世纪的一个早晨,一队蒙古人向西……冷的天边镶金的晨曦渐次掠过长长的队伍,寒风中他们带着对远方的渴望,

  • 标签: 漂流 游牧 节选 满庭芳 蒙古人 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