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青年之声”平台主要采取线上社交网络服务问答的形式,在线听取青年心声、解答青年疑惑,并整合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等线下实体阵地,探索以O2O(OnlineToOffline)方式配套开展青少年服务。满意度是用户对社交网络服务的体验作出的重要心理反馈之一。注重用户体验以及提高满意度是社交网络服务优化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用户认知度和期望符合度对用户满意度存在着显著的优化作用。根据研究结论对“青年之声”的用户满意度优化提出几点建议。

  • 标签: 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 青年之声 结构方程
  • 简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新世纪文学"逐步成为一个外延明确的概念,即2000年以来的中国文学。2000年这个时间节点虽然不一定如人们想象的那么意义重大,但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后,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文艺活动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形成了一种新

  • 标签: 新世纪文学 茅盾文学奖 现代性 新质 文艺活动 夏天智
  • 简介:作为一名深谙中国文化的虔诚佛教徒,美国非裔作家约翰逊毕生都在思考佛教如何给黑人带来精神启示,进而有益于改善当今黑人生活。在他看来,黑人在今天的糟糕生存状况既有政治和历史的原因。也有文化和心理的原因。只有在这两方面的“革命”齐头并进,才能让黑人得到真正解放。在短篇故事《中国》里,约翰逊用鲁道夫的故事阐释了以佛教为代表的传统东方文化如何可以帮助黑人战胜心中种族主义的痼疾.以一种更加积极、平和的心态去认真过好每一个当下。通过向东方古老智慧学习.鲁道夫打开了看待黑人生活的新视野。他自己获得了新生,也为他人带来了启示。

  • 标签: 查尔斯·约翰逊 美国黑人文学 佛教 种族主义
  • 简介:中国文学史理论研究正面临新的困难与挑战,为使相关研究从编年体、文化性、人性论等视角逐渐向文学本体和文学视角回归,也为探讨中西文学性观念的理论异同与实践差异,上海财经大学中国文化理论原创中心、《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原创》集刊编辑部于2015年1月10日,在上海财经大学同新楼联合举办了"文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学史"高层学术论坛。论坛共邀请华东地区文学史研究专家、学者三十余位,对相关问题展开了多层次、跨学科的深入讨论。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高层学术论坛 财经大学 中西文学 华东地区 人文学院
  • 简介:摘要本文借鉴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理论,以回译、意译和直译等三种汉语新词英译原则为标准,以外研社新出版的《新世纪英汉大词典》(第二版)中的19个英译汉语新词为例,在COCA语料库中对这些词进行检索分析,并结合英语国家的权威媒体报道和词典综合考量,探讨其译法在英语国家的可接受度和合理性,对英译汉语新词进行科学实证,提高英译汉语新词的准确

  • 标签: 新世纪英汉大词典(第二版) 英译汉语新词 COCA 科学实证
  • 简介:长期以来,对草明在1930--1940年代中短篇小说的研究,不仅相当不够,而且也较多地放在了单一的“左翼”文学视角。当“左翼”思潮相对冷却之后,就感觉到了研究的困难。也就是说,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新的恰切的研究角度。其实,如果从城市现代的角度来认识草明,可以认为,草明的作品,包括其他“左翼”作家作品,也是一种城市叙述,尤其是对于城市产业工人生活、人格、意识形态的揭示,是自晚清以来首次大规模的表现。

  • 标签: 20世纪30-40年代 城市产业 现代性 草明 左翼 叙述
  • 简介:20世纪初,寄寓着国人急于跟上世界发达民族国家的梦想,同时也蕴蓄着国人对于本土现代文学草创时期百废待兴状况的忧虑与自卑,“域外文学”的翻译与介绍显然负载了相当沉重的内容,而变得复杂。对革新时期《小说月报》翻译文学特别是以俄国为代表的弱小民族文学的解读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 标签: 《小说月报》 民族文学 翻译文学 革新时期 俄国 现代性
  • 简介:针对文学理论的效用问题存在的误区,本文认为,文学理论并不指导文学创作,也没有必要一定与当下文学现状密切联系。文学理论的指涉对象主要是半理论形态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文学理论价值剩余是指相对于他指性功能的自证特点,这是文学理论体系保持相对稳定的重心。在此意义上,即便文学真的消亡了,文学理论仅仅作为一种思想文化的人文科学,也有存在的必要与可能,这将是文学理论最后的退身之地。所以,文学理论的价值剩余的概念的提出,将有利于对文学理论效用的全面理解和对“危机论”的解答。并且本文断言: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去文学的文化研究,与经典化的文学理论两种价值取向,将在悖立中相互质疑、砥砺,从而构成学术生态的张力平衡。

  • 标签: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人文精神 审美意识
  • 简介:本文试图从哲学和汉学的双重角度.介绍、分析和诠释于连的两个基本概念l’alterite和l’ecart,旨在把他重新放入欧洲当代哲学脉络里看中国如何成为欧洲哲学未思之思的他者;同时透过他哲学汉学化的研究方式,看基于相异性的比较如何能让自我和他者彼此凸显:并由此探讨如何生成当代中西对话中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和他者。

  • 标签: 于连 他者性和相异性 未思之思 间距 对话
  • 简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本科院校应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塑造人格、修养道德、强化知识、提升能力,将教育和实践有机统一,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研究 育人工作 学工处 提升能力 思政
  • 简介:张新颖兄的新作<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经过4年时间的"艰难"写作,终于出版问世了.这是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反复修改而成的.虽然其主要的思想路径和对于具体个案的精彩分析,笔者在平时与他的谈话中就已经有所了解,其中的大部分篇章在3年前初稿形成时即已拜读,但我在拿到这本完整的著作后,仍有一股重读的冲动,而且,一旦展开,便一口气读了下来,读完后的感受是,与初稿相比,这部论稿的思路更加完整、成熟,表述也更趋清晰,我不仅感到十分过瘾,而且还引发了许多思考.

  • 标签: 中外文学关系 比较文学 中国文学 重读 新颖 阐释
  • 简介: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学术史研究总成为学界的热点和亮点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外国文学界也陆续出现阶段、个案的学术史研究著作:如陈众议主编的《当代中国外国文学研究(1949-2009)》、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主编的《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陈建华的《中国俄苏文学研究史论》、叶隽的《德语文学研究与现代中国》等,然而能系统全面地总结、反思、预测中国外国文学学术史的著作尚未出现。针对这一现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12卷)应运而生了。

  • 标签: 外国文学研究 当代中国 学术历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可能性 多元化
  • 简介:2003年,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ofUOL)的贺麦晓(MichelHockx)教授出版了一部专著:《文体问题:现代中国的文学社团和文学期刊,1911—1937》(QuestionsofStyle:LiterarySocietiesandLiteraryJournalsinModernChina,1911-1937,以下简称《文体问题》)。

  • 标签: 现代中国 文学期刊 文学社团 文学现代性 文体 众声喧哗
  • 简介:《金阁寺》以发生于1950年的"金阁纵火事件"为题材,以第一人称叙述者(沟口)回述了灰暗的童年以及自己从迷恋到焚毁金阁的异常过程。其中,不可靠叙述突显了主人公沟口无意识的压抑,固着于金阁这一理想意象。最终,沟口的纵火行为带有强烈的侵凌倾向,揭示了日本战后青年个体处于精神真空而面临的自我同一危机。

  • 标签: 不可靠叙述 同一性危机 无意识 侵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