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已转向质量型经济增长。基于外部性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着手,运用全国2003-2016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经济的质量型增长受制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但当考虑人力资本、城市经济发达程度和政府干预行为等因素的影响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抑制作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且区域差异、城市规模和行业特征等约束条件的不同会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于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效果。此外,从集聚外部性视角来看,MAR外部性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积极影响相对显著。
简介:破解市场分割状态,建立全国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对产业转移转型和社会福利增进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三地区自由资本模型的拓展(中国北部、中国南部与国外),建立国内与国外两层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分析框架,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产业空间转移及社会福利关系。结果表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产业空间转移,并提高居民实际收入和社会福利;渐进地提高国内和国际贸易自由度时,南北部区域之间不容易形成非对称结构;较快地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不仅产业转移规模非常小,而且南北部区域之间不会形成核心一边缘结构,但是显著地提高了市场规模较小区域的社会福利水平。
简介:中国特色政治经济管理体制下,环境规制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会受到行政垄断的约束。首先,将行政垄断与环境规制纳入生产函数,构建了环境规制与行政垄断影响生态效率的理论框架。其次,利用Super-SBM模型测算了中国2000—2015年30个省份的工业生态效率,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最后,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和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工业生态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而且环境规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和区域异质性。考虑到不同地区行政垄断程度存在差异,进一步设定面板门槛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当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低于门槛值0.343时,环境规制有效提升工业生态效率,当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超过门槛值时,环境规制的系数不显著。据此提出制定异质性环境规制政策、放松地区性行政垄断、建立企业清洁生产技术研发激励机制、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的政策建议。
简介:地方政府竞争引致的财政支出结构倾斜问题日益凸显,不同种类的生产性支出对区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有何差异?通过构建MinDS-Luenberger指数测度中国20391家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空间Durbin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从区域企业整体视角来看,地方政府加大教育支出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从而改善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不同区域的财政教育支出具有负向空间交互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科技支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改进效应并不明显;对外开放与产业高级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正向影响,而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关系;所有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尚不明显。
简介:摘要:众创空间在我国诞生并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如今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广州高新区结合地方产业特色,通过众创空间的创业环境设计绩效评价体系,引导众创空间在发挥孵化链条前端的功用的同时,实现服务赋能升级迭代,配合区域高质量发展需求。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国土空间规划中的自然资源优化配置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问题。自然资源优化配置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则是实现自然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
简介:本文采用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了交通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在1997~2010年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铁路建设和公路建设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较为明显,公路建设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依次递减;铁路运输业比公路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明显;高速公路密度提高一个百分点可带动经济增长约0.034个百分点,铁路密度提高一个百分点可带动经济增长约0.002个百分点;2001~2010年间交通基础设施存量的增加年均带动经济增长0.78个百分点,约为经济增长率的8%。
简介:内容摘要: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提升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品质,调动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共同营造城市社区空间更新,是推动当前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以社区自治——共治发展为目标的“社区更新”对城市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因此,结合地方实际,探索城市社区更新中的多元主体共治机制既是提升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大实践议题。
简介:本文基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市场调节机制的视角分析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因素,采用空间变系数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经典OLS方法无法模拟地域间各种影响能源强度的因素的空间异质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能源资源禀赋与能源强度成正比关系,但GWR回归弹性系数差别很小;工业和重工业弹性的省域间差异性十分显著,是能源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技术进步降低了能源消费强度,但从系数来看,地区间略有差别;在市场调节机制下,能源价格变量在统计上不够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开放有力地降低了能源强度,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对西部地区作用较大,而对外开放对东部沿海地区影响较大。本文研究结论为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简介:在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中,通常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检验来判断空间计量模型。然而,拉格朗日乘子检验结果对选取的空间权重矩阵和自变量非常敏感,变更空间权重矩阵和增减自变量可以导致拉格朗日乘子检验结果发生根本性改变。因此,拉格朗日乘子检验不能作为判断空间计量模型的唯一标准,应该结合实际理论选择空间计量模型。以中国150个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为例,探讨了以空间滞后模型为起始模型的空间计量模型决策流程。然后,提出了矩阵指数空间设定模型可以替代传统的空间计量模型设定。在计算上具备便捷性,并且结论具有很强的可解释性。结果发现:城市间空气污染呈现出显著的衰减效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提高、PM2.5浓度增加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导致空气污染加剧的重要原因,而外商直接投资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有助于改善中国的空气污染。
简介:摘要:重庆市迁移人口网络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对重庆市政府掌握重庆市人口流动趋势,制定相应人口策略以及城市的产业规划和发展布局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百度迁徙大数据下的2020春运迁徙数据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OD超网络模型及有向加权网络等,推断重庆迁入和迁出人口规模,研究重庆市人口迁徙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分析重庆市人口流动趋势,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