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人们选择性就业观念的形成,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就业趋向——劳动力的非自愿性失业、劳动力的选择性失业与就业。据调查统计的资料表明,自1986年以来上海市的失业人口日益增多。1986年登记失业人口是18,000人,1987年一年登记失业人口就陡然上升为29,000人,1988年又增长了近一倍,登记失业人口高达45,000人。今年截止到10月底,登记失业人口已经有近68,000人。依据不完全统计资料的分析,这些登记失业人口中只有15%左右的人是新成长的劳动力,其余80%以上的人都属于非自愿性失业与选择性失业。这就是说,这些失业者中大多数人是有过工作经历的,只是由于诸如企业破产、倒闭、精简人员等这种失业者
简介:本文旨在从政治信任类型、政治信任稳定性、政治信任来源等方面全方位考察当代中国公众的政治信任样态,以期从一个侧面回应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当代中国公众政治信任水平的理论论争。为此,以期望和风险为核心理论视角,以东亚民主化调查中关于中国大陆的数据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当代中国公众对于中央政府的信任要高于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对于政治体系执政能力的信任要高于其为民执政意愿与品质的信任,存在着"中央-地方"与"能力-意愿"双重差序信任格局;当代中国公众对政治体系的信任更多倚重于政治体系的过往声誉与当下的表现,而不是依据是否存在对政治主体的失信惩罚机制的判断,公众的政治信任稳定性不高,比较容易因为社会事件和思想风潮而出现波动;在政治信任来源方面,公众对政治体系治理绩效的感知和儒家文化传统会影响公众的政治信任,但是,公众对政府治理绩效的评价对政治信任的影响力度更大,是公众政治信任的主要来源。基于上述统计结果,发现学界对政治信任的粗线条或"省略式"测量是造成政治信任水平测量结果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