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会议概况WMO基本系统委员会(CBS)信息系统中心专家组(ET—WISC)第4会议于2010年2月5~9日在日内瓦世界气象组织总部召开。会议主席是来自德国的HeinrichKnottenberg博士。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德国、

  • 标签: 信息系统 专家组 WMO 会议总结 世界气象组织 会议概况
  • 简介:1主题I:健康和安全1.1项目X-1(项目IX-1与项目IX-4合并)--WWRP预报示范项目中国和加拿大两国都将在今后几年内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两国气象局将把重点放在与奥运会相关的高影响天气方面。

  • 标签: 科技合作 工作组 奥林匹克运动会 大气 示范项目 X-1
  • 简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WRFV3.2模式对2014年3月30-31日发生在广州的一持续性雷雨伴随冰雹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并对基本气象要素进行验证,重点对冰相水成物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模式模拟的雷达回波、K指数、风场、相对湿度场、探空曲线分布与实况非常吻合,K指数、相对湿度以及探空曲线均显示强对流天气特征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冰雹的出现.2)霰粒子产生的时间与冰雹出现的时间非常吻合,云中过冷水对冰雹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霰粒子和过冷水的时间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监测冰雹的发生发展.另外,云冰、雪、雨水的混合比在冰雹出现的时刻表现为异常增强,这些变化对冰雹的监测均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3)高度一时间序列图能够直观地显示霰、雨水、云冰、雪、云水等水成物的时间演变情况,方便预报员的使用,为今后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强雷雨 数值模拟 冰雹 水成物
  • 简介:本文在以滞后时间为权重的经典尺度化时间滞后法(SLAF)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将滞后预报与控制预报之间差值场的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尺度化因子,构成集合预报成员,对比分析经典SLAF和改进SLAF方法对2007年4月23—24日广东地区一飑线过程集合预报试验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改进SLAF方法预报的各变量RMSE值有所降低,成员间离散度普遍增加;改进SLAF方法对强降水中心位置及降水强度的预报均优于经典SLAF方法。另外,多组加扰变量试验结果表明,对位温进行扰动的预报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变量;不同的扰动变量对预报结果的影响不同,正确地选择扰动变量可明显提高预报效果。

  • 标签: 飑线 SLAF 中尺度系统 集合预报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提供的6h再分析资料(分辨率为1°×1°),对2013年1月12-16日发生在山东中西部地区的一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从环流背景、层结条件、动力和热力学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高层偏西气流、对流层低层温度脊和地面冷高压的稳定维持为这次持续性大雾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大雾过程经历了辐射雾—平流辐射雾—平流雾的复杂演变阶段,不同阶段的大雾湿层厚度及逆温强度有所不同;适当的风速和低层弱的水汽辐合有利于大雾稳定维持和发展;近地层辐合上升、中高层辐散下沉,易在界面形成逆温层,有利于大雾的出现,而整层的辐合上升运动往往容易形成中高云,不利于近地层水汽的聚集,难以形成大雾。

  • 标签: 持续性大雾 垂直结构 动力结构 机制
  • 简介:各位代表、各位来宾:青海省气象学会第九会员代表大会经过全体与会人员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就要闭幕了,在此我代表第九届理事会向本次会员代表会议的圆满成功表示祝贺。本次会议准备工作充分,时间安排紧凑,特别是关心气象学会工作、支持气象学会工作的外系统领导专家的出席,既为本次会议送来了支持与鼓励,

  • 标签: 气象科技 科普工作 三个代表 WTO 青海 气象学会
  • 简介:利用江西省54个地基GPS站的逐时GPSPW、降雨资料和NCEP1°×1°的fnl分析资料,综合分析了2012年5月12日江西中北部地区的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所有地基GPS站的降雨都出现在GPS可降水量(PW)持续增长4—21h后,其中72.2%的测站的降雨出现在GPSPW持续增长4—12h后,降雨都结束于GPSPW明显减小至某一稳定值(55mm左右)时。降雨出现时GPSPW均大于某一值(阈值),且不同GPS站的阈值不相同,阈值会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减小,特别是海拔高度大于200m后,阈值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更加明显。GPSPW的迅速增长是由低层(850hPa)暖湿西南风急流加强东移至江西地区造成的。GPSPW的明显减小,是由于之前的强降雨消耗了空气的水汽所致。

  • 标签: 地基GPS PW 暴雨 急流
  • 简介:2015年10月20—23日,世界气象组织(wMO)综合全球观钡4系统(WIGOS)实施协调组元数据任务组第4会议(TT-WMD-4)在土耳其阿拉尼亚召开,专家组成员、航空器气象资料下传项目(AMDAR)代表、观测方法委员会(CIMO)代表、气候学委员会(CCD代表、WMO秘书处官员等15人参加。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王甫棣代表专家组成员赵立成参加会议。

  • 标签: 全球观测系统 元数据 WMO 会议简介 世界气象组织 气象信息中心
  • 简介:文章利用国家环保部数据中心提供的呼和浩特市逐日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等级值及首要污染物数据,在分析了呼和浩特市2015年冬季日均AQI值及首要污染物特点的基础上,对呼和浩特市2015年冬季出现的一典型PM_(2.5)重污染过程的天气特点进行了分析后得出,风速较小,日平均气温连续几日稳定少变的静稳天气是导致这次连续8d细颗粒物污染过程的天气特点。

  • 标签: AQI 首要污染物 PM2.5 静稳天气
  • 简介:针对北京地区2004年10月26~31日的一典型重污染天气个例,分析了此次污染过程产生的天气背景和污染物对近地层接收太阳总辐射的削减作用,同时应用MODIS卫星遥感气溶胶产品和地面风场的分布分析了大气污染物的分布和输送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与大尺度的天气背景有密切关系,地面气压减小和偏南气流导致了此次污染过程;通过比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m铁塔观测到的2m和280m高度处太阳总辐射可知,在空气质量较好天气,地面以上2~280m大气能够减少太阳总辐射的15%;而在重污染天气时,地面以上2~280m大气能够使太阳总辐射减少20%以上,低层大气显著地影响城市区域下垫面和大气之间的辐射交换;分析MODIS气溶胶分布和地面风场可知,此次污染过程可能是局地污染物积累和外界污染输送造成的。

  • 标签: 重污染天气 气溶胶 太阳总辐射 MODIS 北京
  • 简介: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等资料,对2016年8月24日夜间关中地区出现的强对流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副高异常强盛,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南下,与副高内部的暖湿气流交汇是造成这次强对流暴雨的主要背景条件;(2)造成这次强对流暴雨的水汽来源主要是本地水汽的聚积和辐合,整个过程大气处于对流性不稳定状态,锋面过境是该过程的抬升触发机制;(3)对流不稳定、中等强度的对流有效位能和合适的对流抑制能量更有利于高降水效率和强降水的形成;(4)中尺度对流系统东移的过程中,尺度明显增大,并配合有利的对流条件,发展为MCC且维持时间较久,从而造成区域性强对流暴雨。

  • 标签: 副热带高压控制 强对流 区域性暴雨 中尺度系统
  • 简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05年秋季青海东部两连阴雨天气发生时的主要影响系统、各种物理量场特征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连阴雨天气过程欧亚中高纬度环流形势、副高位置不尽相同,但都是由“副热带高压”外围的SW气流输送大量水汽、高空低槽、中低层低空急流和地面冷锋影响产生的,持续的中低层能量不稳定、高能舌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区,为连阴雨天气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数值预报产品对连阴雨开始及结束的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青海东部 连阴雨 影响系统 物理量场特征 对比分析
  • 简介:文章利用高空、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E和FY-2G卫星云图、云顶黑体亮温资料、雷达产品、TITAN风暴追踪识别产品和闪电定位数据,对2016年8月16—18日内蒙古地区一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的观测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属于典型的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切变型。副热带高压外围高能高湿的环境为暴雨提供了热力条件,在卫星云图中,沿副热带高压外围长距离的暖湿输送云带为暴雨区提供了丰沛的水汽,在高空短波槽与副热带高压交汇处激发出对流云团,并沿着暖湿切变形成中β尺度的MCS云团自西向东移动。在卫星云图和雷达组合反射率产品中均有“列车效应”。当云团平均亮温低于200K时,均能产生20mm/h以上的强降水;此外,在强降水发生时段雷达组合反射率产品中出现“人字形”回波,对应在回波顶高和垂直液态水含量的大值区也呈“人字形”分布的特征;闪电和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与TITAN产品识别的雷暴系统相吻合。

  • 标签: 暴雨 副热带高压 观测特征
  • 简介:利用高空、地面形势场和物理量场等气象资料,对2011年2月26日锡林郭勒盟地区出现的大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雪是在稳定的行星尺度天气系统作用下,受低空切变线配合河套气旋影响,满足了高低空急流耦合提供的动力抬升、低空急流建立的水汽输送及辐合、低层暖湿气流产生的能量不稳定等条件下产生的,属弱冷空气类槽涡型;西南涡(槽)和华北脊对大雪的产生和落区起到重要的决定作用,低层强盛的暖湿气团为不稳定能量的产生提供了条件;通过分析、总结,结合实际预报经验,提出了预报要点和指标.

  • 标签: 大雪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高低空急流
  • 简介:利用动能方程计算天气尺度与天气尺度系统动能以及非线性动能的作用,以分析1998年7月发生在武汉的1强降水系统中的主要动力过程.结果表明:在暴雨系统中,存在着天气尺度系统与天气尺度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天气尺度动能减小,天气尺度动能增加,但天气尺度动能和天气尺度动能不能直接进行转换,而必须通过不同尺度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来实现.也就是说,对天气尺度系统而言,天气尺度系统是动能源,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把能量传递给天气尺度系统.

  • 标签: 滤波 诊断 动能方程 相互作用
  • 简介:1概况由世界气象组织(WM())主办的第5港口气象人员(PMO)国际研讨会于2015年7月20~24日在智利维尼亚德尔马市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21个国家的4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PM0是特指负责招募、巡检和联络志愿观测船(VOS)的气象人员。

  • 标签: 世界气象组织 国际研讨会 港口 智利
  • 简介:IPCC第五评估报告指出,与淡水资源相关的气候变化风险随着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气候变化已经导致区域降水发生显著变化;多年冻土、冰川持续萎缩,积雪不断减少;降雪区春季最大径流量逐渐提前,夏季干旱不断加剧.预估结果表明:21世纪温室气体排放将加剧淡水资源相关风险.如显著减少亚热带干旱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加剧行业之间用水竞争;极端事件(如极端降水)明显影响原水水质,威胁用水安全;气候变化同时将导致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能源生产效率降低等不利影响.报告指出需采取硬性基础设施建设和软性制度措施建设相结合的适应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克服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减少损失.

  • 标签: 淡水资源 影响 适应 脆弱性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 第二工作组
  • 简介:基于各附件I缔约方2011年提交的年度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森林管理活动的温室气体源/汇数据,以及森林管理活动的基准线数据,分析了森林管理活动在第一承诺期履约中的贡献,以及按各方提交的基准线,预计森林管理活动在未来承诺期履约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的最初两年(2008—2009年),附件I缔约方可从合格的森林管理活动中获得年均2.46亿tCO2当量(CO2-eq)的信用额,相当于相应缔约方基准年(1990年)源排放的2.3%,对减限排目标的贡献率达53%,不合理的规则使一些缔约方在履约中可过度地利用森林管理的汇清除。各附件I缔约方提交的2013—2020年森林管理活动的基准线(约2.52亿tCO2-eq/a的净汇清除)远低于目前和过去的水平,使其可从中获得的用于抵消减排目标的信用额约为第一承诺期的4倍,对未来承诺期履约的贡献率将更大,一些缔约方提交的减排目标中的大部分可通过森林管理活动的信用额来抵消。因此,本文建议在未来的谈判中,要严格控制可用的森林管理活动的信用额,避免森林管理活动被滥用。

  • 标签: 温室气体源/汇 《京都议定书》 第二承诺期 森林管理
  • 简介:1.气象价值观的内涵气象价值观是指气象领导管理者集中群众的智慧而大力倡导,在气象科研、业务、服务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广大气象职工所认同并为之而努力追求与推崇的,被实践反复证明是有利于推动气象事业发展和气象人发展的正确的理想信念。其核心内容就是“艰苦奋斗、爱岗敬业、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 标签: 气象科研 价值观 讲座 文化 中国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