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来到乌鲁木齐市,处处可以见到河南籍人。问路时的指路人,买车票时的售票员,吃饭时的服务员,甚至天池风景区的照相者、卖菜的,吐鲁番葡萄沟的小商贩,也有河南人。这些人在新疆虽然生活了多年,但乡音未改。只要他一张口说话,你就能辨别出是周口的、商丘的,或者是许昌、平顶山的。现在,河南话在新疆已成为最广泛的交际语言,连少数民族同志也会说几句。居住新疆农村的河南人,大多是乡亲相邻。据伊犁地区一位领导同志讲,在伊犁8县1市中,几乎县县都有河南村。1999年7月中旬,我在乌鲁木齐县地窝堡乡就见到了河南人聚居的“河南庄村”。这个村有1万多亩地,880户,2100多口人,方圆25平方公里。河南庄村的村民,大都来自河南西华、扶沟等县。第一代到河南庄村的人,多数都过世了,健在的也都过了古稀之年。71岁的李玉清,是第一代村民,他向我们讲述了当年来新疆的情景。1938年,蒋介石将黄河花园口堤扒开,淹死西华等县老百姓325万人,造成631万余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李玉清那时15岁,随父母、哥嫂和侄儿8口人,逃荒要饭到洛阳。1943年夏天,他们在街上看到登记往新疆移民的,便报了名。去新疆时,他们先坐火车,后坐汽车、马车和步行,整整走了半年,到...
简介:时间:脱贫攻坚的日子里。地点:太行山深处三英村。人物:刘向英——女,30岁,县派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常二宝——男,54岁,乡包片党委副书记。程守仁——男,66岁,三英村党支部书记。程老师——男,80多岁,三英村退休老教师。肖艳红——女,44岁,三英村村民,贫困户。马大姐——女,50多岁,三英村妇女主任。赵婶——女,70多岁,三英村村民,贫困户。程小军——男,26岁,马大姐儿子,退伍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