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社会对电能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对电厂的供电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锅炉作为电厂重要的生产设备,其安装的质量对于电厂的正常生产运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做好锅炉的安装工作,对安装过程中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确保锅炉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文中从电厂锅炉安装质量检验细则入手,对锅炉安装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电厂锅炉安装质量控制技术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 电力工程; 电厂锅炉;安装质量;控制措施 锅炉作为发电机组中的三大主机之一,是电厂机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设备体积庞大,必须要在施工现场才能完成安装。锅炉如果没有安装好就使用,可能会发生爆炸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对锅炉进行安装、使用、维护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程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 电厂锅炉安装质量检验细则 1.1 锅炉质量检验前期准备 在对电厂锅炉进行安装前需要做好检验工作。锅炉安装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材料,所以需要做好锅炉说明书、出厂质量证明、安全性能检测报告、安装设计规划及施工图纸等地,同时还要对锅炉压力检验制定方案,准备好施工质量检验评定表等一些基本性的材料。 1.2 锅炉施工现场的实物抽检 在锅炉施工现场,需要做好质量检验工作。为了确保锅炉各节点焊缝的合格率,则需要对众多节点焊缝进行抽查,而且在抽查过程中还需要对焊接头处的损害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登记工作。同时还需要随机对合金焊接接头进行抽样检测,确保达到规定的抽样率,而且要对抽样到的样品检查时要做到细微和详细,必要时可以利用光谱检测仪器来对样品进行分析和核查。 1.3 重视锅炉安装关键工序的检验 在锅炉安装过程中,其需要经历诸多环节,不仅需要对锅炉重要部件进行安装和核查,同时还需要经历水压、无损检测、煮炉及试水等环节,最后才能进入到试运行阶段,因此为了确保能够更好的做好锅炉的测试及安装时的质量管控工作,则需要锅炉安装部门需要与质量监督部门和技术部门共同来进行测试和安装质量管控工作。 1.4 采取分级签名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 在检验过程中,采用分级签名检验制度,这项制度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已较为完善,经过验证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通过分级签名检验制度,可以有效的提高检验人员的认真程度,确保其工作的严肃性,质量检验人员需要在对锅炉检验过程中承担必要的责任,这对于锅炉安装的质量起到了极好的保障作用。 2. 安装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2.1 受热面存在问题 在安装前,要清理干净水冷壁管里的杂物,避免锅炉运行过程中,管道壁内有大量的水垢存在,从而损坏了管道,一定程度上影响管道的传热性能。管道处于高温状态时,由于受热面存在问题,局部出现过热情况,形成鼓包,鼓包对应的位置,管壁会变薄。另外,受热面管壁受损的原因还包括:水冷壁管循环不顺畅、管子焊口有缺陷、管材质量不好等。 2.2 钢架安装存在问题 在组合钢架前,忽视了验收和检查钢架,没有发现钢架的变形,从而导致组合时,组合不平整,很容易因放置不当而引起变形。钢架整体吊装的过程中,会因为吊装点的错误选择,而导致吊装的变形。安装过程中要用的仪器、测量量具等都要经过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否则会因数据出现误差导致垂直度、标高、位置等数据出现差异。 2.3 水压实验存在问题 水压实验对锅炉设备缺陷、安装质量的检验,有利于保证锅炉安装的质量。
简介:摘要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PCD)是一种由于纤毛结构发育缺陷,导致纤毛运动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或性染色体相关的遗传疾病。PCD的患病率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研究数据,约为1∶10 000,目前尚未检索到有关中国PCD患病率的报道。由于该病临床特点呈多样性且个体差异较大,其真实患病率往往被低估,易漏诊。本文重点对PCD诊断方法和流程的有关进展进行阐述,以有助于及时识别可疑患者明确诊断。
简介:摘要:探讨优化门诊护理分诊流程的运用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分诊准确率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20年2月门诊接诊的患者200例,利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划分成研究组、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采取优化门诊护理分诊流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分诊流程。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和分诊效果。结果研究组分诊准确率99.0%、患者满意度99.0%,比对照组的88.0%、90.0%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就诊时间与分诊等候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运用优化门诊护理分诊流程,不仅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还能显著改善分诊效果,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时围溶栓期的护理工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作为研究时段,将该时段内我院中录入的56例脑梗塞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资料统计后,按照随机均分法将其分为两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28,同时按照实验习惯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选择急诊护理流程方案。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肢体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完成护理操作后,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生活能力各项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优(P<0.05)。结论:在对溶栓患者进行护理配合时,将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其中,则能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进一步的护理,具有较高的可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大。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电力企业必须要加强体制机制的创新力度,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在各项工作中都要取得重大的进展。尤其是电力营销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完善电力营销业扩报装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电力营销业扩报装的工作流程以及管理的工作,为电力营销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我国电力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和进步,传统的电力设备逐渐被淘汰,逐渐朝着大容量和高压电的方向发展,电力系统在应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但是,电力设备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力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进步。变电设备是整个电力系统的核心,其安全可靠运行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安全可靠运行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传统检修管理技术模式,需要在原有的技术模式上吸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提高变电设备的检修管理和技术水平,能够减少电力方面的事故发生,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提高供电方面的可靠性。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护理协同流程 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04-2020.06入院接受抢救治疗的急性胸痛患者 258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抢救护理方法随机分配为,各 129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抢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协同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抢救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抢救成功率为 99.22%,显著高于对照组 87.59%,( P<0.05) ;此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于急性胸痛患者的有效抢救护理来说,急诊护理协同流程的质量更高,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在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急救中开展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本院 2019年 4月 -2020年 2月急救中心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中,随机选取 5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诊护理流程上存在的差异,将其分组展开实验。按照以往的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医护人员有序开展各项护理工作,护理对象共 27例,将其归为对照组。通过对以往的急诊护理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原有急诊护理流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并实践于观察组患者。结果:从两组患者的急救总时间、急救分诊耗时、 MESSS评分等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更好,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为了让急性脑梗塞患者得到及时的抢救,应不断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在急救过程中,做到分工明确,使用规范性的操作,快速完成各项急救工作,提高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患者 ;急诊护理流程 ;优化 ;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in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54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center of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9 to February 2020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in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to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 According to the routine nursing process, 27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evious emergency nursing work,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draw lessons, optimize the original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and practi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Results: from the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emergency time, emergency triage time, mESSS score and other observation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the emergency nursing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get timely rescue, we should constantly optimize the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In the first aid process, we should do a clear division of labor, use standardized operation, quickly complete all emergency work,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emergency nursing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