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天麻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4月~11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中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塞患者天麻素治疗使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天麻素 急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偏瘫患者治疗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20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生命体征平稳后即给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常规治疗和护理。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来测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早期康复训练组日常生活活动及肢体运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脑梗塞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脑梗塞 偏瘫 早期 康复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治疗期间运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0例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入本院并治疗脑梗塞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以选择的临床护理方法来区分,分为两个组,分别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治疗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的完全满意率、一般满意率以及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脑梗塞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脑梗塞 循证护理 常规护理 临床分析
  • 简介:我国出血性脑卒中约占全部中风病人的21%~48%.死亡率和致残率居各类卒中的首位,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高达30%~50%。对于出血性脑梗塞的治疗目前也无常规治疗经验和规范可供鉴借。本文对2001年10月至2008年12月由神经内科转科手术治疗的17例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了随访分析,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其预后。

  • 标签: 出血性脑梗塞 常规治疗 出血性脑卒中 个体化治疗方案 中风病人 随访分析
  • 简介:摘要:无症状性脑梗塞临床症状轻微,容易忽略,也可能只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影像学上见到非责任病灶。无症状性脑梗塞可能会对急性脑卒中的病程、临床表现和预后造成影响,并且是症状性脑梗塞的预兆,在疾病的发展下,比较容易发展为假性球麻痹、多发梗塞性痴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高血压病或糖尿病老年人没有明显体征,而出现眩晕、头痛、语言障碍等症状,需要作颅脑 CT或 MRI检查,能尽早发现疾病,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 标签: 无症状性脑梗塞 危险因素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脑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之前治疗的96例脑梗塞患者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治疗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在结合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周及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87.50%,对照组为70.83%,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有一定疗效。

  • 标签: 中医辨证治疗 脑梗塞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脑梗塞是丘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病情相对较重。脑梗塞患者发病率、致残率高,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给人和家庭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及心理压力,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和理解脑栓塞患者的心理特点,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家庭和社会状况,及时进行相关的护理,促进早日康复。

  • 标签: 脑梗塞 心里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梗塞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该院就诊的96例脑梗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的48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的48例患者只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5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上述两项指标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脑梗塞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能力以及NIHSS评分,进而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脑梗塞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简介:例1:女,47岁。因“突发意识丧失8h”人院。患者于8h前在玩耍时突然感觉乏力,站立不稳。随即卧床休息,继之出现呼之不应。无四肢抽搐、恶心呕吐及大小便失禁。当地医院就诊,行颅脑CT未见异常。给予“丹红、奥扎格雷钠及桂利嗪”等治疗,于8h后苏醒。为求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

  • 标签: 双侧丘脑梗塞 大小便失禁 奥扎格雷钠 意识丧失 卧床休息 四肢抽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部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9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采用改进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室停留时间、溶栓药物进入血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溶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改进急救护理在急诊急性脑梗塞溶栓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 急性脑梗塞 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机制复杂,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常在48小时内逐渐加重。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脑梗塞在不同时期内危险因素严重程度是不同的,急性期危险性相对较大,表现为梗塞灶继续扩大,梗塞的水肿灶继续增大,不易控制,神经功能继续丧失,程度加重,严重的时候可引起中枢性呼吸、心跳停止,所以脑梗塞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一年来,通过对我科72例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观察,为医疗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和加快病人康复的脚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脑梗塞 急性期 护理观察
  • 简介:脑梗塞是由于局部脑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其供应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部分坏死的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数患者往往有颈椎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或高脂血症等病史,部分病人曾有过瞬间昏厥。通常发病突然,大多在清晨起床时出现头昏、恶心、站立不稳,同时可伴有病侧头痛或者肢体无力等症状。脑梗塞病人的影像学诊断,一般在发病24小时之后,才能在CT片中反映出来。

  • 标签: 脑梗塞 针灸 治疗 中医 辨证施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梗塞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积极的肢体运动康复训练及语言训练,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脑梗塞患者在并发症、致残及死亡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积极的肢体运动康复训练及语言训练对降低脑梗塞患者的并发症、致残及死亡情况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脑梗塞 急性期 康复训练 语言训练 心理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并发脑梗塞(DC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住院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共284例,脑梗塞患者共336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DCI)患者58例,占糖尿病患者20.4%,占脑梗塞患者17.3%。非糖尿病脑梗塞(NDCI)组278例(82.7%)。对其发病年龄、肢体瘫痪、并发症、意识状态及预后等进行观察研究。结果DCI组发病年龄早、意识障碍重,预后差,与NDCI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的糖代谢障碍及脂代谢异常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程,是脑梗塞发病早,病情重的机理所在。所以,对脑梗塞患者,血糖测定应为常规检查,病程中应动态观察。糖尿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脑梗塞,改善脑梗塞患者生存质量的措施之一。

  • 标签: 糖尿病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塞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99例脑梗塞偏瘫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随机将其分为A组(50例)与B组(49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B组实施常规护理,A组实施康复护理。结果A组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对脑梗塞偏瘫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塞 偏瘫 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 日常活动
  • 简介:【摘要】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重者不仅肢体瘫痪,甚至可以出现急性昏迷、死亡。临床上脑梗死的患者主要的治疗是时间窗内行静脉溶栓。阿替普酶目前是静脉溶栓药物中最常用、作用最快,效果最显著的一种,其是人工培养的一种纤维蛋白溶解药,它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它对新形成的血栓起效快、效果好,能使梗死的血管再通。同时还能提高血管 A D P酶活性,抑制 A D 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形成,是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首选药。临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倾向。以注射或穿刺局部血肿最为常见。其次为组织内出血,多轻微, 如牙龈、皮下、泌尿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者可致颅内出血。故采用阿替普酶冲击疗法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好,但疗效与风险共存。

  • 标签: 护理观察 阿替普酶溶栓 急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