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健康宣教在临床上的重要性i。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30例,都由同一个医护人员在相同时间进行宣教。实验组通过 1个月的多媒体和传统宣教定期宣教,对照组则只用传统宣教进行一个月的定期宣教。最后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比较两者对口腔常识的了解程度。结果:实验组的调查问卷得分较对照组略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媒体宣教可以提高患者的了解度和理解度。
简介:摘要针对复杂疑难的口腔疾病,如何高质高效、合理规范地进行综合诊疗一直是口腔医疗工作的热点和难点。口腔多学科协作诊疗(oral multidisciplinary team,OMDT)为复杂疑难的口腔疾病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和解决途径,是对传统口腔分科诊疗模式的有效补充,是口腔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外有关OMDT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和运行模式。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探索,提出狭义和广义OMDT的概念,并从实施目标、基本条件、组织结构、运行模式、管理框架、制度保障、质量控制和实施效果等方面阐述OMDT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构建规范、成熟、完善的OMDT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和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口腔医疗的整体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创建医护教协作的口腔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口腔护理人才培养方案。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5月进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实习的护士分为两组,研究组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产教融合改革试点班进入临床实习的72名学生,采用医护教协同的模式进行培养;对照组为2018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实习的其他院校的经传统模式培养的74名实习生。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从态度、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教育/咨询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等7个维度对两组口腔护生实习后的核心能力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口腔科实习护士的7项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助推口腔医学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院校口腔护士的培养,加强医教协同,构建基于四手操作技术的医护教口腔护士培养新模式,制订能够显著提高口腔科护士的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力争将研究结果与临床实践教学进行深度对接,将这一创新模式进行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河西学院学生的口腔健康情况,口腔保健知识了解以及口腔保健意识及行为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得出结论,提出相应建议。以加强大学生群体对口腔保健的重视程度,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河西学院 200名 1-3年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情况,口腔保健知识,口腔保健行为的调查。结果:正确刷牙时长的有 65例( 32.02%),提示在河西学院学生对于每天坚持 3-5分钟的刷牙时长的人群仅占少部分。与此同时,了解正确刷牙方式的为 102例( 50.25%),不了解正确刷牙方式的为 101例( 49.75%),有接近一半的同学并不了解正确的刷牙方式。在关于认为自己目前的口腔卫生状况如何的问题中,有 145例( 71.43%)认为口腔卫生状况一般,仅有 17例( 8.37%)认为自己口腔卫生状况很好。结论:河西学院学生口腔保健卫生认知普遍缺乏,口腔保健行为较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牙体预备对于进行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8年1月-12月的患者中,以单双法选取100例进行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对其中的50例接受常规修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余50例接受烤瓷贴面切缘非包绕型-I型预备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修复成功率、患者满意度不同,观察组显著更高(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差异,观察组均明显更少(P<0.05);两组患者口腔功能评分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效果更优(P<0.05)。结论:经过不同方法修复后的100例患者中,牙体预备的患者,修复成功率明显更高,口腔功能更好,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说明该治疗方法可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儿童口腔科治疗中焦虑和疼痛控制方法。方法:病例样本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96例儿童口腔科治疗患儿,96例患儿均受疼痛恐惧心理及焦虑影响,无法配合口腔疾病治疗。医师采用行为诱导及口服镇静药物对患儿行为进行约束,无效果后实施全麻治疗,评估分析患儿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结果:96例患儿经行为诱导、口服镇静药物、全麻后均实现有效行为约束,口腔疾病治疗顺利完成,麻醉时间为(81.59±4.22)min,复查时Venham评分优于麻醉前(P<0.05)。结论:行为诱导、口服镇静药物、全麻可有效约束患儿口腔科治疗行为,控制疼痛及焦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88 例口腔疾病患者为本次的 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研究 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44 例 。对照组患者 采用常规性治疗方式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研究 组患者 采用正畸治疗后再进行口腔修复治疗。比较两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0.91%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2.7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 95.45%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有重要的作用,治疗效果比常规性治疗方式更佳,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较高, 具有临床大力 推广的应用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组织瓣在全舌或近全舌切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3月-2018年5月,收治15例舌癌(全舌或近全舌切除)患者,肿瘤根治术后应用股前外侧组织瓣同期修复,皮瓣大小为6 cm×10 cm~8 cm×15 cm,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要求患者定期到门诊复查。结果15例皮瓣均成活,术后发生血管危象1例,经探查及相应处理后完全成活。术后于门诊随访12~48个月,平均30个月,舌部受区皮瓣成活良好,术后6个月患者张口度、咀嚼功能恢复良好,但是吞咽及语音功能欠佳;大腿供区运动功能良好,无麻木、疼痛不适。结论全舌或近全舌切根治术后遗留的组织缺损,以游离股前外侧组织瓣进行修复重建,可以较好的恢复舌的部分功能及外形。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抗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CA24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2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68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分化胃癌 32例,中、低分化胃癌 36例;经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对其 CA24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病理学表达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在胃癌组织中, CA242阳性率为 79. 2%。 显著高于异性增生和正常胃勃膜组织 (P<0.05), CA242表达与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 (P<0.05)。结论 胃癌的发生、转移和患者的生存与 CA242关联紧密,进行检测的 CA242蛋白表达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参考标准。
简介:摘要由《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委会和中华口腔医学会共同主办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9口腔种植学术研讨会——并发症及风险防控"于2019年11月23至24日在广东省珠海市粤海酒店召开。本次研讨会分为牙周与种植并发症、修复设计与机械并发症、无牙颌的种植并发症以及上颌窦与骨增量并发症共4个版块,每个版块由专家主题演讲和专题讨论相结合,对各种种植并发症和风险问题进行集中研讨和辩论,对一些种植并发症及风险问题形成初步共识,以指导临床工作。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纯中药制剂玄黄药膏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的损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IL-1 β)、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机理。方法:SD大鼠 72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 A 组(空白对照组)、B 组(扶他林组)和 C 组(玄黄药膏组),分别给予外敷凡士林、扶他林和玄黄药膏治疗,治疗后第1、3、7、10天处死相应组大鼠各6 只,测定损伤处组织IL-1 β、TNF- α含量。结果:与 A 组、B组相比,C组动物损伤组织中IL-1 β、TNF- α含量明显降低( p< 0.05),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玄黄药膏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其治疗机理可能与使损伤组织中IL-1 β、TNF- α含量降低有关。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纯中药制剂玄黄药膏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的损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IL-1 β)、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机理。方法:SD大鼠 72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 A 组(空白对照组)、B 组(扶他林组)和 C 组(玄黄药膏组),分别给予外敷凡士林、扶他林和玄黄药膏治疗,治疗后第1、3、7、10天处死相应组大鼠各6 只,测定损伤处组织IL-1 β、TNF- α含量。结果:与 A 组、B组相比,C组动物损伤组织中IL-1 β、TNF- α含量明显降低( p< 0.05),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玄黄药膏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其治疗机理可能与使损伤组织中IL-1 β、TNF- α含量降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