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陈阿新,1957年生,上海人,大专学历。国家一级书法师。自幼酷爱书画,曾遍,临欧阳询、柳公权、王羲之、黄庭坚等诸多古今名家碑帖。年轻时任企业团委书记、工会干部、企业经理等职务,在繁忙工作与学习之余仍不辍于书。上世纪70年代初期,得周慧蹭先生耳提面命。1982年5月参加上海市第二届书法篆刻进修班学习,期间得到书法大家胡问遂、任政、袁雪山等前辈指点赐教,受益匪浅。1987年参加“蒲公英书法篆刻展览”,其中一幅作品荣获特等奖。曾获得“华夏民族笔魂”、“当代艺术家兰亭百杰”、“红色经典·全国杰出中老年书画家作品金奖”、“中华杯”全国新北京新奥运书画金奖等荣誉。
简介:科举制正式始于隋代,但开科取士的倡议早在汉初就被董仲舒所提出。《汉书》载,“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秦汉之际,世卿世禄的选官制度已难维持,从非卿非禄的市井底层选拔人才而充实官吏队伍成为一大趋势。汉武帝的三次册问都涉及如何选拔与使用天下人才的问题,董仲舒在应对中,主张“德教之官”是干部路线的基本要求。学校作为“贤士之所关”、“教化之本原”,既能为国家聚集贤才,又能垂范风俗,熏陶民人。董仲舒建议武帝兴办太学,延请明师,豢养翘楚,天下才俊垂手可得。他还批评郎官制度“以富訾,未必贤”。经董仲舒提议、武帝推行的察举制度一改周代以来“世卿世禄”的选人办法,突破门族、财富等外在条件的限制,而一律以才学、德行为基本要求,还照顾区域平衡与代表性。汉代察举的科目主要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与文学”、“明经”、“明法”、“尤异”、“治剧”、“勇猛知兵法”等。而“贤能为上”、“量材授官”、“录德定位”则是董仲舒察举选官思想的三个重要原则。
简介: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出的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更好地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今年,全国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陆续展开,这是按照修改后的选举法进行的第一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在今年春天的全国人代会上,吴邦国委员长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确保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把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密切联系群众、努力为人民服务、受到群众信赖的优秀分子选为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本期“专题报道”,聚焦重庆县乡人大换届之“第一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