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周青庄油田沙三段发育致密砂岩储集层,具有“埋藏深、储量丰度低、低孔特低渗”特征,常规开发效果不理想。为提高该类油藏采收率,在整体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及开发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水平适应性分析及水平产能分析,运用“水平采油,常规注水”的开发方式,对水平在该区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应用水平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开发效果。

  • 标签: 周青庄油田 沙三段 低渗透油藏 水平井开发 效果分析
  • 简介:南鲍金根油田矿权区处于鲍金根构造南部相对较低部位,油气层处于油水过渡带附近,均不同程度地与边底水相关。应用气测录资料,解释了南鲍金根油田各含油层组的储集层性质,并分析了每个油层组在气测录解释参数方面的特征;基于气测录组分比值的皮克斯勒图板指数法、三角形图板指数法以及综合气体指数法,通过分析曲线图以及交会图板反映油藏伴生气组分变化细节,区分不同性质的储集层流体性质,指示油水界面,并识别油气层中次生作用的存在;通过特征参数对比,反映出南鲍金根油田油藏次生作用程度依次是Ⅵ油层组>Ⅰ油层组>Ⅱ油层组、Ⅲ油层组>Ⅳ油层组。从气体比值特征看,尚有规律可循,虽然有次生作用影响气测组分,但各油层组气测组分均以热裂解烃为主;发生次生作用的油藏气测组分比值特征是I4+I5的值相对显著升高,这种现象是判断油气层是否存在次生作用的一个重要标志。气测录资料不仅能评价储集层性质,还能在油藏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值得进一步挖掘。

  • 标签: 录井 气测 组分 比值 流体性质 综合解释
  • 简介:岩屑图像技术通过计算机实现了岩屑表征信息的再现,在含油显示识别中避免了人为误差,大幅提升了岩屑录技术含量,在垂直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大斜度中受岩屑床影响,含油岩屑分散、滞留、拖尾现象严重,该项技术按常规方法在大斜度中应用时出现了明显的不适,无法准确判断含油显示位置,经常出现漏失显示的现象。通过应用岩屑荧光面积比值、差值两项参数将含油显示与基值动态分离,并将二者间的差幅放大,使含油显示位置得以突出,从而达到准确识别油气显示的目的,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大庆油田 葡萄花油层 大斜度井 岩屑床 岩屑图像 岩屑显示
  • 简介:钻录数据整合是井场信息化平台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以钻录现场数据采集为基础,对钻井、录数据库进行整合优化,完成钻井数据、录数据分专业录入、跨专业提取和导入,实现数据统一存储,一次录入,多方共享。通过创新设计钻录数据整合平台,在实现钻录数据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钻井身结构、控组合等多种图件的自动成图功能,钻井报表导入导出功能和史报告自动生成功能,同时实现数据迁移、统计分析等扩展功能,为钻录井研究人员和决策人员提供数据分析支撑。

  • 标签: 钻录井数据 井场信息平台 数据整合 数字化管理
  • 简介:稠油油井数量相对多是渤海油田油藏的一个显著特点,采用PVT实验分析方法,对渤海油田稠油原始流物、单次脱气、恒质膨胀、原油粘度等特征进行分析实验,并对典型相图进行模拟计算,为渤海油田勘探、开发和生产服务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渤海油田稠油相态特征具有以下特点:油层埋藏浅、地层压力及温度低;气油比低(4.1~37.7m^3/m^3);饱和压力低(1.33~14.90MPa);重质组分含量高(其中C7+组分含量为58.01%~91.80%);密度大(地层原油密度为0.9002~0.9665g/cm3);粘度高(地层原油粘度为55.37~8024.30mPa·s)。

  • 标签: 渤海油田 稠油 油藏相态 PVT实验 单次脱气 恒质膨胀
  • 简介:气测参数图板法是储集层流体类型识别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油质的影响造成解释精度的下降。为了消除油质的影响,提高储集层流体解释的精度,通过对渤中M油田大量的录、测井、测试、钻井及生产的数据归纳分析,提出反映储集层流体类型的3个气测烃指数——甲烷指数(COI)、全烃异常指数(TGI)及烃组分指数(DTI),然后依据不同油质分别建立了3个烃指数流体解释图板,可用以有效识别油层、气层及水层,提高了储集层流体的解释符合率。在该油田另外两口中进行实际验证,平均解释符合率为88.5%,表明该图板的建立对渤中M油田后续的评价及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气测校正 油质 甲烷指数 全烃异常指数 烃组分指数 烃指数图板
  • 简介:湖南保靖页岩气区块地质构造复杂、岩石致密、断层和褶皱发育、地层倾角变化大、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地层分布广泛、有机质含量高但优质页岩层薄,水平钻井存在水平段长、纵向靶窗范围小、埋深不确定、标志层不明显、可钻性差等困难,给井眼轨迹控制和地质导向钻井带来挑战,实钻中井眼轨迹存在脱靶和出层风险。针对上述难点,基于地震解释、邻地层评价等资料,水平段采用先进的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推广应用“钻前地质建模、随钻测量/测井、钻后综合评价”三大关键技术,即:钻前根据储集层特征,制定高自然伽马结合高气测全烃值引导钻头向前钻进的地质导向方案;钻井过程中利用随钻成像测井拾取地层倾角,结合录岩屑和气测显示,对比地层,分析钻头和地层的切割关系,实现井眼轨迹精细化控制和储集层精准追踪、识别;钻后综合解释、全面评价划分有效页岩气储集层。完钻后统计储集层钻遇率100%,机械钻速7.36~8.88m/h,达到了优快钻井目的,实现了页岩气勘探高效、低成本开发。

  • 标签: 页岩气 导向难点 地质建模 旋转导向 储集层追踪 湖南保靖
  • 简介:南海东部油田勘探过程中,部分储集层发现非烃CO2气层,由于目前尚未形成CO2气层商业开发,快速识别CO2气层对于勘探开发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受CO2物理、化学性质和钻井液等因素影响,录过程中CO2数值较低,甚至出现无值的现象,仅使用录手段,对CO2的识别存在较大的困难。通过分析有取样证实的6口CO2储集层资料,提出了综合利用录和随钻测井资料快速识别CO2气层的新方法,而且现场应用中解决了南海东部油田CO2气层评价难的问题,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 标签: 气层 测录井 综合解释 CO2 识别 南海东部油田
  • 简介:为了帮助现场导向人员精确控制水平井眼轨迹,实现水平导向的高效便携服务,开发研制了水平井场数据一体化协同工作平台。通过数据管理、单分析、多对比分析等钻前地质分析,建立一个立足于水平随钻分析与监控系统,并依据LWD随钻分析、地质建模、震结合等方式,可以实时分析与掌握水平钻井状况的软件平台。该平台集数据管理、地质研究、图件展示和成果管理等功能于一体,为实现油气勘探开发研究工作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奠定了基础。该水平井场数据一体化协同平台经过51口的应用,中靶成功率达到100%,储集层钻遇率达到88.59%、含油砂岩钻遇率达到83.19%,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井眼轨迹 水平井 一体化 地质导向 数据管理
  • 简介:辽河盆地红星地区在沙三中亚段发育的不同期次的火成岩储集层,在近年来出现了高产油流。但由于该套储集层岩性致密坚硬,裂缝发育不均,且油质较轻,现场气测录资料很难区分油水层,对以往的试油井资料进行分析也可以看出,该火成岩储集层的气测全烃值异常幅度与产能响应关系不明显,这给解释评价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提高解释符合率,从气测录的烃组分和派生参数特征分析入手,通过研究该地区沙三段火成岩储集层的气测全烃值、组分含量、含油性特征与油气产能的关系,提出了基于火成岩气测录相关参数C2/C3及其与Wh和Bh关系的解释标准,并在H-15、H-11等6口的验证中取得成功,解释符合率达85%以上。该解释标准对红星地区火成岩油气层的解释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火成岩储集层 致密 全烃异常与产能 解释评价 烃组分 派生参数
  • 简介:我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实现重要突破。记者2019年2月27日从中国石油大港油田获悉,截至当日,两口页岩油水平——官东1701H、官东1702H已自喷超260d,原油日产稳定在20~30m^3,官东地区已形成亿吨级增储,标志着中国石油在渤海湾盆地率先实现陆相页岩油工业化开发。大港油田开发建设始于1964年1月,是继大庆、胜利之后新中国自主开发的第三个油气田,勘探开发范围地跨津、冀、鲁25个区、市、县。

  • 标签: 页岩油 中国 陆相 油田形成 石油 增储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主要赋存于古生界地层内,其中作为主要产层的上古生界砂岩气藏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低丰度的特点,成藏演化类型为“先致密后成藏”。此类气藏由于非浮力成藏,流体通常没有经历长距离的二次运移,所以气水分布关系一般较为复杂,甚至不存在明显的气水分异,这给传统的、适用于构造气藏解释评价且效果较好的气测解释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挑战。针对该问题,中国石油渤海钻探第一录公司联合长庆油田盆地东部天然气勘探项目组,利用核磁共振录技术在评价储集层物性、流体性质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定义新参数(有效含气系数),将该系数与反映储集层有效性的孔隙度交会建立图板,划定不同流体性质区间,实现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流体性质的精准解释,有效提高了录解释评价符合率。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致密砂岩气藏 解释评价 核磁共振录井 孔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