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8 个结果
  • 简介:对8种葡萄糖苷配糖体化合物在红塔集团某牌号卷烟主流烟气中转移率进行了测定。通过收集主流烟气中粒相物,并用二氯甲烷萃取粒相物中配糖体,然后进行GC-MS分析,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测定各配糖体含量,进一步计算配糖体转移率。结果表明:①用所建立测定方法测定8种配糖体回收率在81.31%-89.8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14%,线性相关系数(r)大于0.9995;②8种葡萄糖苷配糖体化合物向主流烟气粒相物中转移率为0.43%-2.37%。

  • 标签: 葡萄糖苷 配糖体 卷烟 主流烟气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目的】探究不同品种烟草镉积累差异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同源克隆方法从烟草不同镉积累基因型品种中克隆拟南芥AtNramp1同源基因NtNramp1;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烟草不同镉积累基因型品种中NtNramp1基因序列差异;通过酵母异源表达系统研究烟草不同镉积累基因型品种NtNramp1对镉转运活性差异。【结果】金英和KomotiniBasma两个烟草品种对镉积累存在显著差异;从镉积累显著差异两个烟草品种中克隆到NtNramp1基因(分别命名为NtNramp1a和NtNramp1b)编码区存在57个单碱基差异,其中NtNramp1a1305位碱基变异(G>A)导致所编码蛋白比NtNramp1b编码蛋白缺少C端两次跨膜;酵母异源表达结果表明来自低镉含量品种金英NtNramp1a转运镉活性比来自高镉含量品种KomotiniBasmaNtNramp1b转运镉活性显著降低。【结论】金英和KomotiniBasma两个烟草品种中NtNramp1蛋白活性差异是导致两烟草品种镉积累差异重要原因。

  • 标签: 烟草 Nramp基因 序列差异 酵母异源表达
  • 简介:为探究烟叶密集烘烤过程中各阶段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贡献率,通过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与评吸质量间进行典型相关分析,探索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间关系。通过对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建立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评价模型,再根据烘烤各阶段关键点测定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分析各阶段对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贡献率。结果表明:整体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在变片、凋萎和变筋阶段对常规化学成分贡献率相对较大,分别为0.56、0.21和0.15,而干片和干筋阶段贡献率相对较小;在变片、变筋和干片阶段对致香物质贡献率相对较大,分别为0.52、0.33和0.17,凋萎阶段贡献率较小,而干筋阶段贡献率为负值。由此得出变片、变筋和干片阶段是致香物质形成主要时期,凋萎阶段影响很小,干筋阶段有不利影响;而烤后烟常规化学成分形成主要在烘烤前期,烘烤后期基本无变化。

  • 标签: 密集烘烤 常规化学成分 致香物质 贡献率
  • 简介:为通过精益管理实现降本增效,按照"购销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物流管控信息化建设要求,重庆市烟草公司从优化业务流程、丰富质量数据采集手段及完善物流追踪三方面着手,探索建立了一套烟叶精益物流管理体系,在规范烟叶收购秩序、提高作业效率、减工降本方面成效显著。该体系建立为实现全面精益烟叶生产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烟叶 物流 精益管理 物联网
  • 简介:对中部和上部不同成熟度河南烤烟烟叶中多种重要中性香味成分和常规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结合毛细管GC及GC/MS对香味成分进行分离、定性和定量,分析测定了异佛尔酮、氧化异佛尔酮、β-大马酮、β-二氢大马酮等22种重要香味成分。根据行业标准测定了不同成熟度烟叶中总糖、总氮、总植物碱等常规成分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香味物质含量及所测物质中醛类、酮类、醇类总量都随着成熟度增加而呈增加趋势。上部烟叶随着其成熟度增加,总植物碱含量随之增加,还原糖、总糖含量及糖碱比随之减小,总氮、蛋白质含量则以尚熟时最高;对中部烟叶而言,还原糖、总糖、总挥发碱、蛋白质、总氮含量以尚熟烟叶最高,总植物碱以成熟烟叶最高,糖碱比随着成熟度增加而减小。

  • 标签: 烤烟 成熟度 中性香味成分 常规成分 气相色谱法
  • 简介:以来自14个省份2000~2005年度川渝中烟工业公司库存烤烟为材料,研究了烤烟还原糖含量与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及感官质量统计学关系。结果表明:烤烟还原糖含量平均值为(21.30±4.40)%,有41.30%样品还原糖含量落在16.00%~22.00%之间,与巴西优质烤烟还原糖含量(10.04%~22.50%)符合程度为57.7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烤烟还原糖含量与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存在一定内在联系,低糖类烟叶样品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类西柏烷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明显高于中糖类和高糖类烟叶样品,而类西柏烷降解产物在类群间差异不显著;当烤烟还原糖含量在12.00%~32.00%范围内,还原糖含量与香气质、香气量、余味、杂气、刺激性、浓度、灰色和评吸总分均存在显著回归关系,但是还原糖含量与劲头和燃烧性回归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

  • 标签: 烤烟 还原糖 挥发性香气物质 感官质量 关系分析
  • 简介:目前在卷烟研发过程中,实验室烟丝加料加香小样制样环节仍多采用手工配料配香,存在精度低、均匀性差,及烘烤后烟丝水分精度无法精准控制等问题,突出体现为中小样制样与大线中样存在品质差异,这是一个行业共性问题。我们研制了一台可实现实验室卷烟小样制样过程自动化配料、配香、加料、加香及烘丝功能高精度自动化加料加香烘丝一体化微型设备。应用效果显示:1)其调配精度与调配中心大线生产精度基本一致。2)微型设备调配料、香与大线生产调配料、香相似度分别为99.11%、98.26%;微型设备烟丝加料加香均匀度为98.79%;3)经感官评价,微型设备处理烟丝制成卷烟感官质量与大线生产样差异值为0.5分,明显优于人工操作效果。说明该设备能有效模拟大线生产过程,有利于提高研发效率。

  • 标签: 高精度 自动化 烟草加料加香 一体化
  • 简介:为建立基于烟叶麦角甾醇含量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初烤烟叶霉变预警模型,以2015年和2016年云南5个地区2个等级(B2F和C3F)初烤烟叶为研究对象,调节烟叶含水率为18%,在28℃,RH80%条件下以30天为实验周期,进行烟叶霉变实验。每3天取一次样,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并检测样品麦角甾醇含量。建立第0d初烤烟叶样品近红外光谱主成分监测模型并提取HotellingT-2统计量,预测第3天至30天初烤烟叶样品近红外光谱数据HotellingT-2统计量,对比分析肉眼观察和近红外类模型对烟叶霉变预警效果。结果表明:1)烟叶霉变过程中,麦角甾醇含量逐渐增加后逐渐降低,当肉眼可见时,麦角甾醇含量较初始值增加4.66-23.38倍;2)基于上述监测模型,13个霉变烟叶样品中,提前预警天数为6天样品2个,提前预警天数3天样品7个,当天预警样品4个,7个未发生霉变烟叶在30天监测周期内均未出现预警,预测准确率100%。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方便快速地实现对初烤烟叶霉变预警,具有较好实用价值。

  • 标签: 初烤烟叶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麦角甾醇 霉变 HOTELLING T2
  • 简介:热解单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Py—SPI—TOFMS)已用于三种主要烟草种类间区分鉴别,分别是白肋烟,烤烟和香料烟。SPI是一种软电离技术,可对大量不同种类脂肪族和芳香族物质进行无分子离子碎片或极少分子离子碎片快速综合在线监控。烟草样本在800℃高温下氮气中热解。热解后气体在5m/z到170m/z质量值域间含来自70种以上物质信号。对所获得质量光谱进行主要组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式分析(LDA),对不同烟草种类做出区别。先运用费希尔比率计算出该数据集变量还原。得到结果给出关于化学成分信息以及来自每一种烟草种类热解气体特征,从而可得出植物种类。在LDA基础上建立起对未知样本烟草种类识别模型,而且是通过每一种烟草种类附加测定交叉检验。此外,还介绍了建立在主要组分回归(PCR)基础上关于烟草混合物识别的首批结果。

  • 标签: 飞行时间质谱法 热解气体 单光子电离 SPI 烟草 鉴别
  • 简介:本文旨在分析烤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通过关联分析寻找与烤烟农艺性状和化学成分相关联分子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提高烤烟育种效率奠定基础。利用均匀分布于烟草24个连锁群上120个SSR标记分析了231份烤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在此基础上采用TASSEL5.0GLM(generallinearmodel)和MLM(mixedlinearmodel)方法进行标记与表型性状变异(8个农艺性状和5个化学成分)关联分析。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403个等位变异,变异范围2-21个,平均每个标记3.36个;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036~0.785,平均值为0.408;供试材料间遗传距离为0.003~0.371,平均值为0.148。通过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GD)值为0.153水平上可将231份烤烟材料聚为4大类。通过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成3个亚群,且每个亚群分别包含117、38和76份烤烟材料。通过GLM_Q和MLM_Q+K两种关联分析模型,分别检测出17个和9个与13个表型性状显著相关,其中9个标记在两个年份和两种模型中均被检测到与同一性状在P〈0.001水平上极显著相关,且MLM_Q+K未能检测到新关联标记;3个株高相关标记(TM10481、PT54964和TM20580)、2个叶数相关标记(TM10846和PT60728)、1个茎围相关标记(TM25276)和1个叶长相关标记(TM11215)与已报道QTL定位结果一致,可应用于烤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 标签: 烤烟 遗传多样性 关联分析 农艺性状 化学成分
  • 简介:通过对配施芝麻饼肥处理(T2)和化学肥料处理(T1)比较得到有关氮素在烟株中总量和在各器官中所占比例及分配给蛋白质、烟碱和醚提物中氮素之比变化数据分析发现:芝麻饼肥处理能够提高烟株对氮素吸收、利用和分配,促进烟草生长发育.T1、T2处理对氮素在烟碱、蛋白质和醚提物中分配存在明显差异,T2处理分配到蛋白质中氮素除68d时大于T1外,都小于T1;而分配到醚提物和烟碱中氮素大于T1.但T1处理分配给蛋白质氮素与T2相比远大于分配给醚提物氮素.

  • 标签: 烤烟 芝麻饼肥 氮素吸收 烟碱 蛋白质 醚提物
  • 简介:为改善稻烟轮作地区土壤生态环境,将复合菌剂加入受二氯喹啉酸污染土壤中,研究其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及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复合菌剂后,烟草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量C和微生物量N较健康土和受害土均明显增多,土壤蔗糖酶及脲酶活性明显高于受害土而低于健康土。表明复合菌剂对受二氯喹啉酸污染过土壤有一定修复作用。

  • 标签: 复合菌剂 二氯喹啉酸 烟草 根际土壤
  • 简介: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经二氯甲烷浸提,进行GC/MS分析,对通风、加长滤嘴后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中21种挥发性、半挥发性酸性成分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风度20%卷烟2、5mm滤嘴卷烟与参比卷烟(20mm滤嘴、不打孔)相比,21种酸性成分总量分别减少了22.1%、26.3%。通风、加长滤嘴后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中不同酸性成分减少程度不同,分子量较小、沸点较低物质减少较多,而分子量较大、沸点较高物质减少较少。

  • 标签: 滤嘴 稀释度 酸性成分 总粒相物
  • 简介:5月23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协七大,是我国科技界继年初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之后又一历史性盛会。这次大会对于加强科协工作,发展科技事业,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贡献,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深刻领会中国科协七大会议文件精神实质,是当前烟草学会首要任务,是做好学会各项工作需要,是进一步增强广大科技工作者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需要,是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贡献需要。各级烟草学会要紧密结合烟草改革发展实际,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国科协七大会议基本精神.并贯穿到学会工作各个环节。

  • 标签: 中国科协 创新型 学会 精神 会议 科技工作者
  • 简介:测定了10种国产白肋烟和8种进口白肋烟非挥发性有机酸、高级脂肪酸、生物碱含量及水溶液pH值.结果表明,国产白肋烟中非挥发性有机酸、高级脂肪酸和生物碱含量明显高于进口白肋烟.但国产白肋烟pH值显著低于国外样品.对国产白肋烟加料处理技术,从理论上做一定探讨.

  • 标签: 毛细管气相色谱 非挥发性有机酸 高级脂肪酸 生物碱 白肋烟 PH值
  • 简介:选择三个代表性叶龄段。研究了6-苄基腺嘌呤(6-BA)和脱落酸(ABA)对两个烟草品种NC89和JYH光合功能衰退和H2O2水平影响。结果表明,两激素对NC89和JYH不同发育阶段光合功能具有不同调控作用。在烟草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前期,两激素对NC89和JYH各光合参数和H2O2含量影响不大;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后期,光合机构和H2O2对两激素处理非常敏感,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是光合功能衰退可逆和可调阶段;叶绿素含量速降期,6-BA处理对光合功能已无促进作用,各参数变化很小,所以叶绿素含量速降期是光合功能衰退不可逆和不可调阶段。SDS-PAGE显示可逆衰退阶段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aco)大小亚基对6-BA和ABA处理较敏感,而类囊体膜多肽组分基本无变化;不可逆衰退阶段,6-BA对Rubiaco大小亚基和类囊体膜多肽组分影响不大,ABA对Rubisco大小亚基和类囊体膜多肽组分有一定影响,说明烟草叶片光合膜和碳同化酶对两激素响应不同。

  • 标签: 6-苄基腺嘌呤 脱落酸 烟草 光合功能 过氧化氢
  • 简介:4学术论文类型、组成部分及其基本要求4.1学术论文类型按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不同,将本标准覆盖学术论文划分为三大类:——试验研究类论文(见3.2);——应用技术类论文(见3.3);——综述类论文(见3.4)。应用技术类论文又细分为两类:——系统开发类论文(见3.3.1);——技术改进类论文(见3.3.2)。4.2学术论文组成部分学术论文组成部分有:——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引言;——正文;——结论或结语(可选);——致谢(可选);——参考文献(可选);——注释。

  • 标签: 论文撰写 分类号 关键词 科技期刊 作者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