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0 个结果
  • 简介:开展生态自我修复工程动态监测,要科学地选取监测区域,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面积及侵蚀量、生物多样性、林草生长量、土壤状况、区域小气候、社会经济状况.要采用相应监测方法并提交监测成果.

  • 标签: 生态自我修复 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
  • 简介:本文就辽宁省城市水土保持工作,通过城市水土保持技术体系课题研究,探索出城市水土保持思路,通过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和试点实践,总结经验,着重分析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成效,提出了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思路和实践.

  • 标签: 城市水土保持 辽宁 生态建设 宣传工作 政策法规建设 生态环境
  • 简介:崩积体是崩岗重要组成部分,因土质疏松,极易被侵蚀。细沟侵蚀特征是探讨崩积体侵蚀机制重要内容。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多场次降雨条件(1.00、1.67、2.33mm/min分别降3次雨)对崩积体30°坡面(5m×1m)细沟侵蚀产沙过程及发育形态特征影响。结果表明:1)1.00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3次降雨后期产沙过程趋于一致,而1.67和2.33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前2次降雨后期产沙过程趋于一致,但第3次降雨后期产沙率急剧增大;2)各降雨强度条件下,沟头溯源作用、细沟平均宽度及深度随着降雨场次增加而增加;3)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细沟特征存在差异,1.00和1.67mm/min降雨强度时,随着降雨场次增加,坡面的细沟数及细沟密度增加,宽深比减小,但在2.33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结果恰好相反;4)各降雨强度条件下细沟侵蚀量及其增加幅度均增大,细沟侵蚀愈剧烈。

  • 标签: 崩岗 崩积体 模拟降雨 细沟侵蚀 多场次降雨
  • 简介:分析中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现状问题基础上,针对土壤侵蚀机制、土壤侵蚀模型、水土保持措施防蚀功能、水土保持环境效应,以及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等方面,提出了2020年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和技术重点研究领域和对策建议.

  • 标签: 水土保持措施 土壤侵蚀模型 关键技术 环境效应 中国 中国
  • 简介:政和县星溪里小流域在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前,由于森林过度砍伐,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十年九灾,堪称当时政和"小黄河".1995年被列入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小流域项目后,进行"山、田、水、林、路"综合治理,做到因害设防,合理配置各项措施达到群体防护功能,从而有效地拦蓄了地表径流,削减了洪水流量,大大缓解了洪水危害.2001年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示范小流域.

  • 标签: 水土保持 小流域 综合治理 防洪减灾
  • 简介:地球上受冻融作用面积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70%,在我国,受冻融作用面积约占国土陆地总面积98%。冻融作用对土壤水分、密度、有机质和土壤机械组成因素都有不同程度影响。在东北典型黑土区,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研究冻融作用与土壤水分关系。结果表明:冻融作用使土壤水分由土水势高下部向土水势低上部迁移,增加了土壤冻结层含水量;土壤水分迁移使得下部未冻结层土壤含水量降低,其降低程度受下部土壤含水量和浅层地下水埋深影响;冻结过程中土壤水分迁移导致土壤膨胀变形,而土壤膨胀变形是发生土壤冻融侵蚀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区冻融侵蚀防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土壤水分 冻融侵蚀 冻融作用 东北黑土区
  • 简介:随着岩溶区公路建设项目的不断开展,公路建设已成为对岩溶区自然植被产生破坏和影响重要因素,公路建设对岩溶植被影响预测和评价已尤显其重要。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岩溶自然植被及其生境综合代表—地貌植被组合进行稳定性评价。研究中发现,不同植被类型以及同一植被类型不同小生境条件下,自然植被对公路建设干扰承受能力以及其自我恢复能力都有较大差异

  • 标签: 植被恢复 稳定性评价 岩溶地区
  • 简介:九阜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39种,其中12种是国家Ⅰ、Ⅱ级保护种类,16种为福建省地方重点保护植物,11种为兰科植物,本文详述了九阜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品种及现状,并提出相应保护措施。

  • 标签: 九阜山 野生植物 珍稀 濒危 保护
  • 简介:针对福建连江东南沿海丘陵山地适生树种稀少现状,开展对台湾相思引种造林调查。连江黄岐半岛现有林保存情况说明,台湾相思在沿海丘陵山地引种保存率高、生长快、适应性强,能抗“台风”、病虫害、森林火灾自然灾害,是沿海丘陵贫瘠山地较为理想水土保持树种。

  • 标签: 黄岐半岛 相思树引种 水土保持 探讨
  • 简介:为了检验可降解生态覆盖垫在河滩地造林中抑制杂草生长效果,分3个处理(有生态覆盖垫、无生态覆盖垫、空旷地对照)对北京延庆县中德合作项目示范区油松、刺槐、元宝枫、蒙古栎、侧柏和铺地柏树种下杂草盖度等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可降解生态垫杂草抑制率超过82.1%;杂草生长越旺盛林地,可降解生态垫杂草抑制率越高;大苗和冠幅较大树种,可降解生态垫抑制杂草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可降解生态垫 河滩地造林 杂草抑制 生长发育
  • 简介:为寻求合理保护性耕作措施,试验设计了砾石覆盖、秸秆覆盖、覆盖与留茬组合措施和4个风速变量,研究风速、覆盖物和覆盖度与风蚀量、抗风蚀效率、风沙流结构关系,比较多种措施之间抗风蚀效果优劣。结果表明:1)4个设定风速下30%~90%覆盖度秸秆覆盖抗风蚀效率在54%~92%之间,砾石覆盖为26%~72%,30%砾石覆盖或30%秸秆覆盖与3种留茬高度组合措施下,平均抗风蚀效率均在70%~78%之间;2)随着覆盖度增加,砾石覆盖措施最小可抑制有效风速值从8.0m/s逐渐增大到12.5m/s,秸秆覆盖措施从10.1m/s增加到了14.3m/s;3)覆盖处理下0~62cm高度内输沙量大部分集中在0~26cm;4)覆盖与留茬组合措施输沙量多集中在60cm以内。

  • 标签: 砾石覆盖 留茬 风蚀 风洞
  • 简介:土壤水分是陕北半干旱黄土区植被生长最主要限制因子,然而受坡面微地形影响,黄土坡面土壤水分存在异质性,从而影响林草植被精准配置。为此,本研究通过对黄土高原5类陡坡微地形土壤含水量(0~180cm土层)定位监测数据,分析研究不同降水年型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对微地形响应。结果表明:1)降水年型对微地形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均有影响,枯水年切沟底土壤含水率季节变化平缓,雨季前下降趋势缓慢,雨季后增长趋势滞后;而丰水年切沟底土壤水分变化呈V型变化;缓台、浅沟、塌陷和陡坎4种微地形枯水年土壤水分季节变化一致,呈M型变化;而丰水年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呈w型,2个最低值出现在5月和11月。2)垂直方向上塌陷、原状坡、陡坎土壤水分自上而下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缓台、浅沟、缓坡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黄土陡坡中切沟底土壤水分含量最高。3)缓台、陡坎、原状坡土壤水分速变层和活跃层在丰水年消失,在枯水年深度下移;塌陷、切沟、浅沟、和缓坡土壤水分速变层和活跃层在枯水年均下移。

  • 标签: 陡坡地 土壤水分 微地形 垂直变化 陕北黄土区
  • 简介:植物群落是河岸带湿地重要组成部分,对河流护坡生态系统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实地调查和测定研究京杭运河淮安段天然芦苇群落对风速、噪音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植物对照地相比,有芦苇分布背风面风速变小,噪音降低,其日变化也呈现一定变异。不同芦苇群落由于宽度及密度结构特征差异其作用强度明显不同。密集芦苇群落和中密芦苇群落消风减噪效应明显好于稀疏芦苇群落,日平均消风率分别为63.95%和66.25%;日平均减噪率分别为9.81%和6.13%。气流与声波穿越苇群后,在苇群内部形成明显低风弱噪区,但越过苇群后二者呈现不同变化曲线。通过苇群风速变化拟合方程为:y1=-0.0005x3+0.0336x2-0.5428x+2.7416(R2=0.8216);通过苇群声级变化拟合方程为:y2=-0.0012x3+0.0806x2-1.5362x+65.09(R2=0.8452)。芦苇群落对航道行船具有明显抵风消浪与消音降噪功能,是一种值得保护和应用河岸带生态护坡模式。

  • 标签: 河岸带 芦苇群落 消风减噪效应 京杭运河
  • 简介:针对河南烟区烤烟生产中施肥时所提供氮、钾量与烟株生长需氮、钾规律不吻合现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同烟草专用氮钾肥基追肥比例10∶0、7∶3、5∶5,并配合钾肥在烟株生长旺长期—圆顶期不同兑水淋施处理,研究不同氮钾肥施用方法对烤烟化学成分、中性致香成分质量分数及经济效益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前期施足基肥(70%烟草专用肥),适量追肥(30%烟草专用肥),硝酸钾在旺长期—圆顶期分3次兑水追施施肥方式能够显著提高中、上部烟叶钾质量分数,使烟叶糖/碱比、钾/氯比趋于协调,提高了上部烟叶可用性;该处理与对照相比,中、上部烟叶钾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49.70%和95.2%。2)从香气物质上来看,该处理中部烟叶中性致香成分中棕色化产物、类胡萝卜素类、新植二烯香气物质和香气总量分别比对照提高6.59、45.45、249.13和326.89μg/g,增幅分别达36.96%、36.29%、51.70%和49.52%。3)从经济效益上来看,该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125.05kg/hm2,增加产值3737.81元/hm2。因此,烟草专用肥以7∶3比例分别在移栽时和大培土时施用、全部硝酸钾肥在旺长期—圆顶期分3次兑水淋施施肥措施下烟叶化学成分更协调。该处理增加了烟草香气物质质量分数,从而显著提高了烟叶产值。

  • 标签: 施肥方法 烤烟化学成分 香气成分 经济效益
  • 简介:在水土流失区营建杨梅园要求种植当年就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又能快速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杨梅幼树生长,且杨梅生态园各植物在杨梅生长初期,在光能利用、根系生长等方面种间关系应协调,根据这一目标提出了水土流失区营建杨梅生态园伴生植物4种配置模式及其他一些配套措施,从而取得了极好杨梅生态园营建效果。

  • 标签: 水土流失区 杨梅园 植物配置模式 配套措施
  • 简介:为进一步探讨森林植被对流域尺度径流和输沙影响,给黄土区植被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黄土区山西省吉县蔡家川嵌套流域聚类分析,选取地形地貌特征相似的森林流域和无林流域,对其雨季径流和输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森林植被可以大幅度地延缓产流时间、减少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随着森林植被覆盖率增加,流域雨季径流量、径流深和径流系数减少,无林流域比森林流域雨季径流深和径流系数高5-20倍,少林流域比多林流域雨季径流深和径流系数高2.7-2.9倍;少林流域暴雨径流输沙量是多林流域3-6倍,且前者暴雨径流输沙过程线变化比后者剧烈得多。由于森林植被对流域径流影响复杂性和尺度依赖性,森林在区域(或大流域)尺度水文功能评价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森林植被 流域径流 输沙 聚类分析 黄土区
  • 简介:分析退耕还林以来黄土高原气候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黄土高原局域气候变化时空差异性及其与植被恢复相关性,旨在探讨区域气候是否会对植被覆盖变化做出响应。使用GIS和统计学方法,基于黄土高原区1981年以来气象数据和2000—2013年MODIS/NDVI数据,使用趋势分析和Kriging插值,分析气候要素时空变化特征,结合线性相关性,分析植被恢复和区域气候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近30年来黄土高原气候变化总体趋势是气温上升,而其他气候要素无显著变化;退耕还林以后表现为降水增加、气温不再升高、风速降低、湿度减小。2)2000年以来,黄土高原最高气温变化率、最小相对湿度变化率空间特征表现为条带状,且与夏季NDVI变化率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3)植被NDVI与1—4月份最低气温正相关性显著,与7月份最高气温负相关性显著,与5—9月份风速负相关性显著,与5月和7月相对湿度正相关性显著。4)南温带植被NDVI与年均最大风速负相关性显著,中温带植被NDVI与年均最小相对湿度正相关性显著,还与春、秋季平均最小相对湿度正相关性显著。总之,黄土高原气候变化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但是植被覆盖变化也是局地气候变化1个因素,在温度、风速和湿度方面表现比较明显。

  • 标签: 退耕还林/还草 植被恢复 气候变化 黄土高原
  • 简介:通过4800m^2标准地调查,应用扩散系数、聚集度指标研究甜槠林9个主要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甜槠林主要植物种群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

  • 标签: 空间分布格局 甜槠林 聚集度指标
  • 简介:广东省兴宁市在创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石马河小流域示范工程中,坚持组织发动群众,做到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落实治管责任,做到权、责、利相结合;坚持科学治理,做到治理和开发利用相结合;坚持依法行政,做到宣传与执法相结合“四个坚持、四个做到”,按照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十百千”试点小流域要求实施,取得拦泥蓄水、经济增产丰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显著效益,开创了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示范 小流域
  • 简介:为寻找天然降雨和人工模拟降雨特征及设计人工降雨装置新方法,运用计算机绘图软件与传统色斑法相结合,探索出一种新测量雨滴直径与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弥补了传统色斑法在观测与数据转换方面工作冗繁、精度低缺陷,使测量下限由1mm下降到0.2mm,测量范围扩大了一个数量级,大大减少了测量工作量,并得出雨滴直径与色斑直径率定关系式。对其普适性与优越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应用新方法对降雨雨谱进行分析时,所得公式最佳。

  • 标签: 降雨特性 雨滴谱 色斑法 雨滴直径 雨滴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