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采用钛网修补术治疗的颅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疗效评价.其中采用人工塑形钛网修补术15例;数字化成形钛网修补术51例,早期组(开颅术后3个月内)30例,晚期组(开颅手术6个月以后)21例.结果人工塑形钛网修补组手术时间,钛钉/骨窗面积比,术后恢复时间,术后皮下积血、积液及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数字化成形钛网修补组,而满意度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化成形钛网早期组术后1月神经功能改善率明显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成形钛网技术修复颅骨缺损的效果明显优于人工塑形技术,能有效提高塑形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颅骨缺损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既能解除相关的精神负担,又可终止或逆转相关的继发性脑损害,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眼底照相技术在脑小血管病临床初筛中的应用价值,为脑小血管病在基层社区临床初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脑小血管病患者36例(72眼)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60眼)同期同年龄层非脑小血管病的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眼底血管改变和颈动脉斑块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眼底动静脉交叉征率(77.78%vs23.33%)、眼底血管改变总发生率(88.89%vs56.67%)、眼底动脉硬化3级比例(30.56%vs0)均高于对照组(P〈0.001,P=0.003,P=0.002)。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眼底动静脉交叉征是脑小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ratio,OR)10.67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2.943~38.742,P〈0.001]。观察组中有眼底血管改变者32例,无眼底血管改变者4例,有眼底血管改变者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斑块数均较无眼底血管改变者高(P=0.010,P=0.013)。结论本研究中半数以上脑小血管病患者出现眼底动静脉交叉征,数字眼底照相技术或可作为脑小血管病在基层社区临床初筛常规手段之一。
简介:目的:调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素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上海市3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180例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中文版心力衰竭特异性健康素养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素养得分为(28.72±9.36)分,批判性健康素养维度条目均分最低为(2.08±0.85)分;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居住地、学历、心功能分级以及社会支持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素养及各维度的影响因素。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素养尤其是批判性健康素养有待提高;加强社会支持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对年龄较大、农村、学历较低以及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应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