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实验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科学合理的防范建议。实验方法:选取黑龙江省S医院2018年到2019年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50人分成两组。对照组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护理方法为安全隐患防范性方法,分别对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和总结。实验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程度较高、护理效果较好、安全隐患较少。实验结论:呼吸内科护理中,使用安全隐患防范性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安全隐患,患者的满足度更高。
简介:目的研究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对策指导护理教育的改革实践。方法对我校护理学院437名本科生、高职生、专升本科生进行问卷调研,主要内容包括学生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对护士社会地位评价、对未来职业的态度等14条题目。结果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性别、不同受教育年限的护生在择业自主性、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以及对护士社会地位的评价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不合理的聘用制度、专业歧视的存在、科研力量薄弱等是护生职业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护理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加强护生职业情感教育、注重护理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强化护理教育者的护理信念以及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教育模式等途径培养护生正确的职业态度。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支气管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给予其全程护理服务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方式,对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9.4-2021.4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例数:80例,将纳入研究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二组在均行雾化吸入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二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前组间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接受不同护理服务后,实验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流速峰值(PEFR)等肺功能指标水平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综合导管室2021年出现的2例上呼吸道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整改措施。方法:对综合导管室的卫生标准、工作环境、消毒隔离、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感染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综合导管室感染得到有效控制。2022年综合导管室无一例医院感染病例发生。结论:通过对容易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有针对性的对危险因素进行改进,有助于提高术后治疗,使综合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各项管理工作实现了标准话、规范化,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训练及康复护理方法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2月-2021年2月;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7例(采取常规护理)和研究组37例(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肢体训练康复护理),评价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研究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肢体功能训练及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做好康复护理并帮助和指导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对促进其早日康复有着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医院护士心理健康压力源并分析及应对措施。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内对我院医院护士共计35名进行调查,采用症状自测量表以及压力源统计量表,对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最终结果进行记录,并评估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状况。在测定完成后,在我院医院内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管理,并且在疏导完成后,应用症状自测量表对其进行评估,确认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缓解程度。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医院内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于工作与环境最为明显,其次则为患者方面的问题。而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管理教育,相较于管理前,医院内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有明显减轻,管理前后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外科住院患者进行跟踪治疗,通过实验的方式探究外科护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对比相关管理对策的研究与实施来寻求最恰当的外科护理模式,降低护理中的各种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效率。方法:选取2019—2021年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200位,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的100位患者采取常规的外科护理,实验组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后各项指标,来判断何种护理方式更有临床价值。结果:采用危险因素实施风险管理措施的实验组在安全事故发生率、护理基础评价以及护理满意度这三个指标方面都具有更良好的效果,其中实验组的患者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针对护理做基础评价和满意度调查时,实验组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P值〈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以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采取的针对风险因素实施管理措施的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外科护理中推广和使用,使患者快速恢复到正常生活秩序当中。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自然分娩初产妇分娩恐惧与家庭功能水平的关系。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拟行自然分娩的的86例初产妇纳入研究,分为正常组和分娩恐惧组。结果 86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中有分娩恐惧31例,CAQ总分为[(37.42±4.35)分],无分娩恐惧55例,CAQ总分[(24.42±3.35)分];分娩恐惧组FAD评分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AD评分低与自然分娩初产妇分娩恐惧水平有关(OR>1,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自然分娩初产妇CAQ评分与FAD评分呈负相关(r=-0.520,P<0.001)。结论 自然分娩初产妇分娩恐惧与家庭功能呈负相关。
简介:摘要 目的:探察分析在恶心、呕吐病患护理中施行消化内科干预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消化内科行诊治指导的恶心、呕吐对象56位开展探讨,最初及最终时间分别选定于2020.01.18、2022.02.12。采取乱数表法将择取对象划分在对照、观察两个组别内,前组中(n=28,基础指导服务),后组(n=28,专科指导服务)。对本研究内恶心、呕吐对象生存品质及对指导的认可情况予以比照。结果:差异性服务指导采取下,相比于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生存品质与认可性均存在明确增长(P<0.05)。结论:于恶心、呕吐病患护理中施行消化内科干预服务效果较为显著,对其生活存在积极影响,应用价值较高且受到广泛认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波对剖宫产伤口愈合的促进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11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200例产妇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行剖宫产术后常规切口换药处理,观察组增加微波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伤口愈合情况和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切口愈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2h、产后24h、产后36h和产后48h的切口疼痛程度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探究以及研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配合以及护理。方法:以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阶段,本院对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70例病人实施全面探讨。实施普通护理手段的APBSC采集35例病人为参考组,实施全程配合+护理手段的APBSC采集35例病人为研究组。通过比对首次采集实际成功率与消极情绪产生率、护理实际满意度;结果:实施全程配合+护理手段的研究组APBSC采集35例病人首次采集实际成功率以及护理实际满意度,比实施普通护理手段的参考组APBSC采集35例病人高,而消极情绪产生率,要比实施普通护理手段的参考组APBSC采集35例病人低。结论:实施全程配合+护理手段能够大幅度降低消极情绪产生率、不良反应相关数据,提高首次采集实际成功率以及护理实际满意度,值得大面积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