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联合宫外孕II号方加减对输卵管妊娠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6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宫外孕II号方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联合宫外孕II号方加减对输卵管妊娠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可有效杀灭妊娠组织,并迅速吸收,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房血栓应用CHADS2及CHA2DS2-VASc评分系统评估,对两种方法评估结果进行对比讨论。方法参与本实验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共305例,对其左室血栓风险进行评估研究。经临床检查诊断发现有56例患者出现了左房血栓情况,将其设定为A组;另外的249例未出现左房血栓情况的患者,将其设定为B组,对其评分与病症相关性进行讨论研究。结果相比于CHADS2评分系统,应用CHA2DS2-VASc评分系统得分评分更高,同时A组患者评分系统中的低危、中危及高危比率均更高,评分系统危险性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患者的左房血栓发生率越高,两者存在直接关系。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CHA2DS2-VASc评分可作为主要评估指标。结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在进行左房血栓诊断、风险评估诊断过程中,依据CHA2DS2-VASc评分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左房血栓,从而制定科学有效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茵陈越鞠汤与托尼萘酸联合用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托尼萘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茵陈越鞠汤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GGT等肝功能指标,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的ALT、AST、GGT等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除GGT指标差异不明显外,观察组其它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单用托尼萘酸,联合茵陈越鞠汤在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方面效果显著,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按照单号、双号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碳酸氢钠治疗,给予观察组非布司他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尿酸(SUA)、血清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血尿酸水平变化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非布司他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介入治疗与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联合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组研究,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介入治疗,并在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观察组采用介入治疗联合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TIMI3级血流占比率87.5%与STR≥50%占比82.5%,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LVEDD(46.52±4.67)mm与LVEP(61.52±3.69)%两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介入治疗联合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半剂量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PCI和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其中给予对照组全剂量,而观察组则运用半剂量,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2hST段下降幅度、肌酸激酶峰值浓度以及校正的TIMI值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半剂量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天津市红桥区2010-2016年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可疑肺结核患者转诊与追踪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影响转诊到位率的因素,为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水平提供依据,为提高转诊到位率提供意见建议。方法按照国家要求的指标对转诊与追踪情况进行综合性描述,采用SAS8.01统计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趋势性分析。结果天津市红桥区2010-2016年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可疑肺结核患者总的转诊到位率为62.26%、追踪到位率为62.33%、总体到位率为85.7%。追踪到位率(卡方趋势检验z=10.08,p<0.001)呈上升趋势;总体到位率(卡方趋势检验z=5.83,p<0.001)呈上升趋势。结论近7年天津市红桥区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可疑肺结核患者转诊到位率比较低、追踪到位率和总体到位率比较高,呈上升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二次膀胱肿瘤电切联合即刻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与疗效。方法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0例分为两组,实验18例,患者在第一次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4-6组行二次电切,以后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12例,行TUR术后1周膀胱灌注化疗,以后常规进行膀胱灌注化疗,观察两组复发情况。结果总复发率16.7%,实验组复发率,对照组复发率。结论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及二次电切可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沙参麦冬汤加减联合TP方案治疗Ⅲ期、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Ⅲ期、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TP方案(紫杉醇+顺铂)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在此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具体比较CD3+、CD4+以及患者的AD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免疫功能均有改善,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ADL评分均有提升,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在治疗Ⅲ期、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时,采用沙参麦冬汤加减联合TP方案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其生存质量,可以被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38例心源性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38例非心源性患者同期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的安全性。结果在治疗2h、24h、7d后,两组患者的卒中症状评分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卒中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例,21.05%)明显高于对照组(3例,7.89%),两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当,但是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
简介:目的:研究肝癌细胞系SMMC7721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探讨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NS-1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其对肝癌细胞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群体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将肝癌细胞按细胞表面标志CD133、CD44进行分离,分为CD133+CD44+、CD133+CD44-、CD133-CD44+、CD133-CD44-4个群体,采用脂质体法将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NS-1质粒转染入人肝癌细胞SMMC7721,采用G418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细胞NS-1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SMMC7721转染前后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CD133、CD90、CD44的表达和细胞生长周期,检测细胞群体的变化。以裸鼠成瘤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评价具肿瘤干细胞性质的肝癌细胞表面标志物以及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NS-1转染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肝癌SMMC7721细胞分成CD133+CD44+、CD133+CD44-、CD133-CD44+、CD133-CD44-4组亚群的细胞存在着异质性,4组亚群细胞中均有少数肿瘤干细胞样细胞能在软琼脂上形成克隆,其中CD133+CD44+、CD133+CD44-亚群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5%和1.8%,CD133-CD44+、CD133-CD44-亚群克隆形成率为0.7%和0.5%。转染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NS-1后,4组亚群细胞克隆的形成率都显著下降。裸鼠成瘤实验提示,CD133+表型的细胞成瘤能力强于CD133-表型细胞,CD133-CD44+亚群细胞成瘤能力最弱。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转染NS-1后,CD133+群体细胞被明显抑制,由31.9%下降至6.3%,而CD90+和CD44+的表达未出现改变;转染NS-1后细胞S期百分率明显下降。结论:肝癌细胞表型为CD133+CD44+和CD133+CD44-亚群中富含肝癌干细胞,转染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基因NS-1的部分亚群SMMC7721细胞生长被抑制,提示其对肝癌细胞株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CD133+群体有一定的抑制效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肌缺血预适应(MIP)对初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病情,并按照其发病前有无心肌缺血预适应(MIP)对患者情况作出对比探究。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年龄等情况无显著差异,CK-MB、cTNT则差异显著;有MIP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5.0%相对低于无MIP组40.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有MIP组患者预后好于无MIP组,即心肌缺血预适应(MIP)对于患者预后可产生积极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形成支架内血栓者应用替罗非班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间入院进行PCI的60例AMI患者进行本组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直接实施介入治疗,观察组加用替罗非班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表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概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术后发生死亡的概率也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AMI患者在PCI中应用替罗非班辅助治疗,可显著减少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概率,可为再次PCI争取更多时间,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非布司他在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5例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1、2、3组,每组15例患者,1组患者采用空腹口服40mg非布司他治疗,2组患者采用空腹口服80mg非布司他治疗,3组患者采用空腹口服120mg非布司他治疗,观察3组患者血浆中非布司他药物的浓度,检验患者的血清尿酸值。结果服药后,患者吸收药物的速度及程度无显著改变,治疗中,部分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降低,与治疗前相比(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采用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促进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经关节镜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0例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关节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非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Mazur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经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Hyper-CVAD方案治疗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42例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Hyper-CVAD方案加MA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Hyper-CVAD方案,比较、评定两组患者的用药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6.2%和85.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口腔黏膜炎、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等毒副反应的发生方面,观察组发生率分别为4.8%、9.5%、19.0%、14.3%、14.3%,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33.3%、38.1%、52.4%、47.6%、42.9%,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Hyper-CVAD方案的疗效良好,在毒性反应方面,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更为显著,明显优于常规的Hyper-CVAD方案,用于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可获得满意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腹腔镜下Roux-en-Y胃旁路术对非病态肥胖患者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病例为我院2010年8月2010年8月到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6例6例非病态肥胖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腹腔镜下Roux-en-Y胃旁路术,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手术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比为16.7%;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体重指数(BMI)指数方面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Roux-en-Y胃旁路术在非病态肥胖患者2型糖尿病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能够改善患者血糖指标以及体重指数,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