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辩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0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中医辩证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普萘洛尔联合地西泮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患者能够取得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辩证治疗 心血管神经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128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11月收治于我院128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选择同期收治于我院的100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3个月的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与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采用脑卒中生存质量评分(QOL)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MBI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经过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QO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给予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偏瘫 针灸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采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患者例数为80例,其入院治疗的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12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分值差异较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在不良反应情况方面,对照组患者仅仅出现2例不良反应患者,而观察组也仅出现3例不良反应患者,数据差异较小,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同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5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两组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两组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均在营养支持治疗10d之后进行疗效比较,两组的淋巴细胞计数、血浆总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腹胀、腹泻、高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更为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肠内营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老年后循环缺血病变中的检查意义。方法100例后循环缺血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血管病变76例(76%);其中病变在前循环共12例(12%)、病变在后循环共29例(29%)、病变在前循环和后循环共35例(3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血管病变79例(79%);其中病变在前循环共10例(10%)、病变在后循环共30例(30%)、病变在前循环和后循环的共39例(39%)。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显示的血管病变所占比例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的血管病变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显示的前循环病变、后循环病变及前后循环病变所占比例分别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具有无创检查方便等优点,能够较为准确地对老年后循环缺血病变做出诊断,值得借鉴。

  • 标签: 后循环 缺血性脑血管病 磁共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80例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患者进行相关研究,通过抽签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均为40例,参照组患者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参照患者常规护理方式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护理,观察两组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总满意度。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非常满意人数35例,护理满意人数3例,护理不满意人数2例,参照组患者护理非常满意人数26例,护理满意人数4例,护理不满意人数10例,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5.00%高于参照组患者总护理满意度75.00%,两组患者数据进行差异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极大程度的提升患者总护理满意度,使患者可以得到最优化的护理服务,值得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优质护理服务。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心血管内科 临床护理 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司匹林与辛伐他汀联合使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122例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辛伐他汀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并且安全性较高,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辛伐他汀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肝脏血管瘤与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患者接受CT扫描诊断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75例肝脏占位性疾病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患者都需要接受CT扫描诊断与MRI扫描诊断,对比患者接受两种方法诊断后的肝脏肿瘤诊出情况。结果患者接受CT扫描诊断与MRI诊断的肝脏血管瘤与肝脏肿瘤诊出例数贴近,两种诊断方法的相关数据在对比后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肝脏肿瘤、肝脏血管瘤患者的病情诊断中,CT扫描诊断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当中应用。

  • 标签: 肝脏肿瘤 CT 肝脏血管瘤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角膜炎并发角膜新生血管患者抗VEGF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角膜炎并发角膜新生血管患者,其中单纯为角膜炎并发角膜新生血管患者为对照组,同时合并角膜上皮缺损、水肿以及结膜充血等患者为观察组,每组20人。给予两组患者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原液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角膜新生血管均比治疗后3天有明显的减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天、1周、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CNV面积变化明显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3周、4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CNV面积减少明显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能够对角膜炎引发的角膜新生血管进行有效的抑制、消退,且对角膜炎引发的角膜新生血管合并角膜上皮缺损、水肿以及结膜充血等症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角膜炎 角膜新生血管 贝伐单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7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对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较理想,可有效强化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绞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肾内科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300例进行研究,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所选患者均进行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其中168例患者未并发心脑血管疾病,132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选取同时期在我院体检健康的120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持续性血液透析组患者透析前、透析后五聚素3水平高于对照组,持续性血液透析组患者透析后五聚素3水平高于透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有吸烟史、血液透析的时间、心肌肌钙蛋白T、五聚素3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维持性 血液透析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从2015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6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及研究组各有33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质量均要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是9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78.8%,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中的血管生成情况与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122例次成人AL患者骨髓中的微血管数,分析治疗前、后骨髓微血管数的差异性及其与患者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抗CD34和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体分别标记所得骨髓微血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402).骨髓微血管数在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的患者中为(48.4±18.6)个/mm2,显著低于初发患者(103.1±38.6)个/mm2(P<0.01);化疗后未获CR的患者中为95.0(41.0~159.0),无显著下降(P=0.35);而在缓解后复发的患者中升高至(92.9±32.9)个/mm2,与初发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44).化疗后CR患者的骨髓微血管数仍高于对照组(35.7±5.3)个/mm2(P=0.02).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初发时骨髓微血管数与初发时的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r=0.399,0.525;P=0.009,0.030).结论:不同类型成人AL患者骨髓中均存在血管新生现象.血管新生可能参与AL的病理发展过程.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骨髓 血管生成 病理
  • 简介:摘要血管性认知障碍属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与痴呆的诊断标准还具有一定的距离。在了解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理论内容以及治疗现状发展的基础上,对治疗手段以及预防机制加以明确的探讨,对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了解会更加深入具体,从多种角度了解其发病的原因,并对针灸治疗进行深入探讨,综述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治疗中应用针灸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

  • 标签: 针灸 治疗 血管性认知障碍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索多媒体在《血液细胞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多媒体对《血液细胞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和制作课件。结果:多媒体系统在《血液细胞学》形态学教学中融声、形、像、文字及动画于一体,使教学内容在表达上有声有色、形象直观。结论:多媒体在《血液细胞》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血液细胞学》 多媒体教学 课件 教学内容 教学质量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细胞检验中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措施。方法2015年我院仅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实施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管理工作;2016年,我院在以往血液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借鉴国内外先进质量控制理念,总结工作不足并提出改进及完善措施。记录两组血液检验不合格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016组误差率仅为0.12%,合格率则高达99.88%,显著优于2015组误差率1.04%、合格率98.96%,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细胞检验过程进行正确的质量控制措施,可显著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降低临床误诊、漏诊几率,使患者及时确诊病情并得到有效治疗,保障其疗效及预后。

  • 标签: 血液细胞检验 注意事项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作研究对象,分析入选对象病理类型、分级及分期情况。结果所有40例乳头状肾细胞肿瘤直径范围为3~14cm,平均(7.6±3.4)cm。I型患者低分化率、中分化率及高分化率均明显高于II型患者,P<0.05;I型患者病理I期率、II期率、III期率与II型患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I型患者IV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头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与其他癌细胞间差异性较大,其中病理分型直接与癌细胞分级及分期相关,这种相关可有利于患者疾病的临床治疗。

  • 标签: 乳头状肾细胞癌 临床特征 病理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将红细胞检验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和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实验组,按照患者心力衰竭程度将这80例患者分为3组,分别是Ⅱ级心力衰竭组28例、Ⅲ级心力衰竭组27例与Ⅳ级心力衰竭组25例。再选取我院进行正常体检者75例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红细胞检查,探讨红细胞与心力衰竭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心力衰竭等级越高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越大,且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情况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关系密切,红细胞检查能够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提供评判指标,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升高常提示慢性心衰患者预后不理想。因此红细胞分布宽度检查在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参照价值。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红细胞检验 临床价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EDW)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高龄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湖南省岳阳市妇幼保健院行妊娠中期羊膜腔穿刺术及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的1364例高龄孕妇的病例资料,计算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结果共检出46例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3.37%,包括常染色体数目异常26例,其中21三体18例、18三体6例、13三体2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含嵌合体)10例,结构异常10例,其中易位5例、缺失3例、重复1例、X等臂1例,染色体多态55例,多态率4.03%。结论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以13、18、21号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为主,对高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能有效的诊断胎儿染色体病,是减少染色体异常胎儿出生的必要手段。

  • 标签: 高龄孕妇 羊水细胞 核型分析 染色体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应用IP方案与EP方案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在2016.5-2018.5,研究对象为64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IP组32例使用IP治疗方案,EP组32例采用EP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的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IP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5.62%)与EP组(68.75%)之间差异性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期间IP组患者腹泻发生率(25.00%)大于EP组腹泻发生率(6.25%),数据对比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毒副作用方面,IP治疗与EP治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EP方案均可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但是EP方案治疗期间患者腹泻发生率较低,相对用药安全性高,可作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IP方案 EP方案 临床效果 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