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加强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对医院感染控制的作用。方法根据《消毒技术规范》中所规定的操作要求对手术室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研究采用回顾性及现场临床观察方法,观察患者术后伤口情况。结果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前,空气灭菌合格率、消毒物品灭菌合格率、医护人员手灭菌合格率分别为92.63%、93.75%、88.57%,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后,空气灭菌合格率、消毒物品灭菌合格率、医护人员手灭菌合格率分别为98.96%、100.00%、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前,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6.41%,Ⅰ类切口感染率、Ⅱ类切口感染率、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54%、6.22%、11.34%,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2.57%,Ⅰ类切口感染率、Ⅱ类切口感染率、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39%、2.21%、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内空气、设备、器械等灭菌率。此外,还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现阶段浆膜腔积液的细胞检验现状与质量控制进行观察并提出如何提高浆膜腔积液细胞检验质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方法选取60张细胞浆膜腔积液细胞图片,随机发放到各个医院,再医院完成识别后对这些结果进行收集。在调查结束后对这些信息实施第一次讲解,间隔一段时候后进行第二次调查。结果两次调查结果显示只有淋巴细胞、核异质细胞及细菌的识别正确率没有明显提高(P>0.05),其余细胞的是识别正确率都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现阶段的检测浆膜腔积液细胞时仍有很多问题存在,而事实证明对质量实施严格的控制措施是提高浆膜腔积液细胞检验准确性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础护理流程在院感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参与基础护理流程,观察院感控制效果。结果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分布主要科室包括呼吸科、脑外科、普外科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与伤口感染;5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患者35例,治疗有效患者为14例,治疗无效患者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50例患者中,发生恶心与呕吐不良反应患者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结论院内感染对医院的医疗效果以及服务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需要经由多种手段对其给予控制,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出,在常规感染控制的基础上参与基础护理流程,能够实现更为显著的感染控制效果,对提升院感控制效果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细胞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选取98份进行血液细胞临床医学检验患者的血液样本,采取不同比例的抗凝剂稀释血液样本,监测血液样本的放置时间和温度,对比血细胞参数的差异情况。结果不同比例的抗凝剂可导致血液细胞临床医学检验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血液样本放置时间、温度,血液细胞临床医学检验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血液细胞临床医学检验中,采取适当比例的抗凝剂、放置时间及温度,作为提高检验准确率的关键环节,可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对策。方法在本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间接收的所有患病儿童中挑选出210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通过家长抽签法把210名儿童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划分到对照组的105名儿童要接受护理人员为其提供的基础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的105名儿童则进行预防传染性疾病管理。然后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病孩子在接受儿科医生治疗期间所出现的传染性疾病在医院内部感染的实际情况并展开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观察组孩子在住院期间所产生的医院内部感染发病率要比对照组低很多P<0.05。结论患儿在医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接受治疗期间,护理工作人员应对其展开预防疾病感染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传染性疾病在医院内部感染的发病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对院感控制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不同时间段分别采用不同管理模式,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观察组(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对比2组医疗器械清洗率及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医疗器械清洗率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观察组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数据为(1.00%),优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情况,P<0.05。结论通过对院内实施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事件发生率,且还能提高医疗器械清洗率,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发一种采用PLC控制的下肢康复训练和效果评估系统。方法通过模拟正常人的上肢运动和下肢行走姿态训练的评估,帮助医生判断及纠正对有运动障碍的病人开展肢体康复训练方案。结果患者可以接受机器人康复训练,帮助病人恢复一定的运动功能,实现正常人的行走姿态。结论通过介绍康复机器人机械结构、工作原理及PLC实现的电路控制系统设计,为深入研究人体运动规律以及大脑与肢体的控制与影响关系提供了一种途径,使机器人辅助治疗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训练强度方面得以具体体现,通过运动软件的数据检测评估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治疗效果,帮助医生判断及纠正对有运动障碍的病人的肢体康复训练方案,形成一种从治疗、数据检测、系统评估、数据反馈的信息传递封闭回路控制,较常规治疗方法更具有发展潜力,是世界康复医学发展的新方向,必将成为今后康复训练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及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72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血压控制的相关因素。结果172例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率为100.00%,患者应用降压药物情况应用最多的是CCB(89/51.74%),应用最少的是复方制剂(11/6.40%)。172例中,76例(44.19%)血压控制效果良好。单因素分析显示高年龄、低危心血管风险、公费+医保、联合用药、规律服药时间每年>9个月的血压控制效果良好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自费+新农合、中高危心血管风险、未联合用药、每年规律服药时间≤9个月是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临床上主要应用CCB、ACEI、β受体阻断剂等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但血压控制效果不佳;年龄<55岁、自费+新农合、中高危心血管风险、未联合用药、每年规律服药时间≤9个月是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胆外科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肝胆外科收治的肝胆损伤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与实验组43例(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实验组(95.3%)与对照组(79.1%)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中,实验组(7.0%)与对照组(23.3%)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胆外科患者中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可以对患者的预后效果显著改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化手术室质量管理对于医院感染控制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6月我院实施的20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实施手术时采用手术室常规质量管理方式;选择2017年6-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手术室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手术时强化手术室的质量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医院期间感染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器械处理不当以及手术高血糖等的发生率普遍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环境存在的清洁不彻底与手卫生操作不当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手术室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手术感染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