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特点以及诊疗方法。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且主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38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卧床休息、持续低流量吸氧、胸腔闭式引流术或胸腔穿刺抽气等综合性治疗,治愈37例(97%),1例(3%)转上级医院经胸腔镜手术治愈。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病情凶险,一旦延误诊断或误诊,可导致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促胎肺成熟药物治疗早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孕28周至33周未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90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各45例,对照组为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则增加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两组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孕妇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44%、新生儿脑室出血2.22%、出生后获得性肺炎2.22%及围生儿死亡率2.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17.78%、24.44%、13.33%,P<0.05。结论针对早期未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采用地塞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能够在控制母婴感染情况下,进一步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情况,降低新生儿危险,治疗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NIPPV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效果。方法选取40例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NIPPV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PH值、呼吸频率、心率、住院时间以及插管率。结果实验组PH值、心率、呼吸频率均明显有了好转,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数值也有明显好转,动脉血压分数值增高。实验组身体生理指标总体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比实验组住院时间更长,对照组插管率也比实验组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效果显著,操作方便,有效避免插管带来的伤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支气管肺炎应用优质护理对治疗效果及肺功能影响研究的分析。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60名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儿采取优质护理,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式。比较这两种护理方式对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儿肺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善患儿呼吸功能、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维持患儿的正常体温和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的等方面,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肺功能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因此优质护理推荐在以后的临床护理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治疗老年慢阻肺中采用复方丹参滴丸与心理护理干预相联合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于2014年08月到2016年09月我院接收的56例老年慢阻肺患者,按照随机法则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为26例与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复方丹参滴丸给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前提下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护理前后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护理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治疗老年慢阻肺能够取得非常理想的临床效果,而且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病情康复较快,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科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0例,观察组采用全科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97.50%)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采用全科护理,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宣肺益肾汤联合小儿推拿在小儿遗尿肺肾气虚证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接收的遗尿肺肾气血证患儿64例纳入至本次研究中,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完成平均分组,每组32例,予以对照组患儿小儿推拿治疗,研究组则接受宣肺益肾汤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是75%,研究组是93.7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小儿遗尿肺肾气虚证治疗期间,应用宣肺益肾汤联合小儿推拿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改善患儿遗尿症状,同时也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在临床中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240例小儿肺炎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20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肺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有利于缓解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肺功能,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用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且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中医证候积分及APACHEⅡ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中医综合护理对肺功能和生活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中医综合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采取西医综合性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医综合护理,包括中药辨证论治、针灸治疗、饮食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证侯积分,以用力呼气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Barthel生活指数作为评价肺功能、生活指数的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证侯积分,包括咳嗽、气促、发热、咳痰、肺部湿罗音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FVC、FEV1、Barthel生活指数提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可缓解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改善肺功能和提高生活指数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诊断肺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效果及其征像特征。方法对76例肺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患者进行CT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参照,分析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CT诊断符合情况及其征像特征。结果CT诊断恶性孤立性小结节39例,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为92.9%。胸膜凹陷征、血管束集征、毛刺征、引流线征、分叶征、棘突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等CT征象的占比以恶性孤立性小结节居多,与良性孤立性小结节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5例(83.3%)同时具备有3种以上影像征像,25例(59.5%)同时具备有4种以上影像征像。结论CT诊断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符合率较高,根据影像学征像的典型特征进行鉴别,准确判定孤立性小结节的良、恶性,有助于减少恶性肺结节的漏诊和误诊。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血管征特性在肺部微小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并行CT扫描的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中,抽取出80例患者进行分组,将恶性病理改变的患者分为观察组,良性病理改变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病例数为38例,观察组病例数为42例。对比两组患者CT扫描过后的病变类型、敏感性、血管征分型、CT强化峰值(PH)以及CT强化峰值与主动脉强化值的比值(SPH/PPH)。结果观察组CT血管征敏感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敏感率2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两组患者的PH、SPH/PPH的组间差异均较为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血管征特性在肺部微小结节病变的定性、诊断起到重要意义,临床诊治时利用CT血管征能够确定肺微小结节的良恶性病变,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噻托溴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疾病稳定期患者10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患者10min步行距离、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34%,高于对照组的8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15±1.19)d,少于对照组的(11.19±1.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噻托溴铵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的各项恢复情况明显,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哮喘控制测试(ACT)与肺功能检测在支气管哮喘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56例哮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ACT评分、同时应用肺功能检测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在支气管哮喘管理中的作用。结果56例患者治疗前症状完全控制率26.3%,部分控制率27.6%,治疗6个月后症状完全控制率56.8%,部分控制率23.5%,治疗前后比较ACT评分、PEF、PEF%预计值、FEV1、FEV1%预计值、FVC、FVC%预计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CT测试可作为门诊筛查哮喘患者是否控制的检测手段,联合肺功能检测更能准确全面地反映病情,评估哮喘控制程度,对于哮喘患者的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我院对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甲乙两组均为29例。除了基础治疗,甲组增加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甲组平均心率是(77±6)次/min、呼吸频率为(21±3)次/min;乙组为平均心率(86±7)次/min、呼吸频率(25±4)次/min。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接受雾化吸入疗法的效果好,患者住院时间比较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在病情诊断过程中检测血清KL-6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活动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非活动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健康体检人群资料各57例,分别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进行测定,对比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研究1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检测结果阳性例数多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检测结果阳性例数多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血清K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病情越严重,该指标的异常程度越大,这一特征可以作为临床对该病进行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