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是高等医学院校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目前该课程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单一且技术相对滞后,已逐渐偏离高等医学院校对本课程设计的初衷,本文从教学设计与方法的改革入手,优化实验内容、改变实验教学方式及完善实验考核方法等方向进行探索,以不断提高本门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HPV(高危型入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和及细胞学检查在诊疗筛查宫颈疾病时的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被诊治筛查为宫颈疾病阳性的患者为例,分析比较其高危型HPVDNA检测、宫颈TCT和组织病理的结果。结果高危型HPVDNA检测和宫颈病变有关,可以用于筛查宫颈癌和癌前的病变,这种方法的敏感性高(93.42%),特异性低(10.86%);用TCT细胞学检查这种方法筛查宫颈癌和癌前的病变,敏感性为63.13%,特异性为71.78%。这两种方法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的差异都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O.05)。根据高危型HPVDNA检测出的病毒载量可以看出良性和炎症改变、疣性改变的病毒载量比较少,和鳞状上皮病变的病毒载量的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而和其他的病理类型间的病毒载量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DNA检测的方法用于宫颈疾病的诊疗筛查,具有敏感性高的特点,可以有效地降低腺癌漏诊的几率(25岁以下的患者可以不进行HPV的筛查)。在进行宫颈疾病诊疗筛查的时候应该将高危HPVDNA检测和TCT结果结合起来,并对检测为阳性的患者通过病毒分型技术来进一步分流。
简介:摘要目的对株洲市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floordysfunction,PFD)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促进我地区女性生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株洲市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在医生协助下完成调查问卷,常规手检。有效问卷数据采用EPIDATA3.1双人录入,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压力性尿失禁及阴道壁脱垂相关因素经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高危因素。结果共计收回调查问卷2037份,实际有效资料1993份。1993例中1387例患有PFD,患病率69.59%,其中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1339例,患病率67.19%;压力性尿失禁(SUI)682例,患病率34.22%,粪失禁22人(1.10%)。年龄高、体重过重、患有便秘、咳嗽、阴道分娩、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壁膨出为SUI的危险因素;年龄高、患有便秘、多次妊娠、阴道分娩、尿失禁为POP的危险因素。结论PFD在我市女性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应提倡计划生育、加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及锻炼,适度体力劳动,积极防治便秘、咳嗽等慢性病,加强孕妇学校学习及主流媒体的宣传力度,扩大PFD的公众认知度和就诊率,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将CT检查、MRI检查分别应用在脊柱外伤患者的诊断中,比较及评估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文收入并展开分析的资料是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医院予以诊断以及治疗的58例脊柱外伤患者,对58例患者都实施CT检查、MRI检查,研究并关注全部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CT检查对骨折线、椎弓骨折的检出情况明显优于MRI检查结果,P<0.05,显示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MRI检查对脊柱外伤患者脊髓损伤、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的检出情况明显优于CT检查结果,P<0.05,显示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脊柱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取CT检查、MRI检查各存在一定的优劣势,需要按照患者的实际状况合理选取影像学检查方式。
简介:目的:利用CT和MRI检查诊断10例罕见的左肺动脉分支异常起源(partialanomalousleftpulmonaryartery,PALPA)患儿,并明确该疾病与气管支气管树间的关系及是否存在气管支气管异常。方法:回顾分析10例PALPA患儿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探讨该疾病与气管支气管树间的关系,评估患儿气管支气管形态及其他合并的心脏畸形。结果:CT和MRI检查,能清晰显示10例PALPA患儿异常起源的左肺动脉分支走形,2例患儿可见一左肺动脉分支异常起源于右肺动脉,并走行于气管后方、食管前方,形成部分性肺动脉吊带;2例患儿异常起源的左肺动脉分支走行于左主支气管前方;6例走行于左支气管前下方。按气管支气管解剖形态,10例患儿可分为3种,正常气管支气管树形态(n=6);气管支气管树形态正常,但存在右侧气管性支气管(n=3);右肺上叶支气管闭锁、气管桥形成(n=1)。5例患儿行手术治疗,诊断结果与影像学诊断一致。结论:PALPA患者存在气管支气管异常和狭窄的可能性,影像学检查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并为手术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进行肝功和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分析两种指标检验对脂肪肝的诊断作用,评估其对脂肪肝临床诊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TG(甘油三酯)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对脂肪肝具有积极的诊断作用,与正常人员相较差异明显,故可为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03.02日-2017.08.03日在本院确诊的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和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作为此次研究对象,60例病人分成观察组(活动期)和对照组(非活动期),30例/组。对比三组免疫学项目(C4、C3、IgG、IgA、IgM)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IgM水平(2.49±1.63mg/L)、IgA水平(3.89±0.91mg/L)、IgG水平(23.26±3.24mg/L)高于其他两组(p值<0.05),C3水平(0.41±0.29mg/L)和C4水平(0.10±0.04mg/L)更低(p值<0.05),对照组病人的IgA水平(2.10±1.64mg/L)、IgG水平(1.26±0.94mg/L)高于健康组(p值<0.05),两组IgM水平、C3水平、C4水平无很大差别(p值>0.05)。结论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不但能够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还有利于确定发病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对儿童放射学异常颈髓损伤的早期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先选取560例患有急性颈椎损伤的患儿,对其临床和放射学的影像特点进行回顾分析,再在560例患儿中,选取普通平片和CT扫描检查均无异常的进一步行磁共振(MRI)检查并对比结果。结果有32例患儿入选,年龄3~18岁,平均年龄(10±2.55)岁,均以交通事故及跌落上为主要受伤原因。该32例患儿经MRI检查,发现10例正常,22例异常。结论MRI在儿童无放射学影像异常颈髓损伤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但磁共振检查的结果并不是最终结果,早期未见显著异常的患儿,仍有必要及时复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PEC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将SPECT骨显像特征与X线、CT影像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SPECT组(29例)、X线组(29例)和CT组(29例),分析各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合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评价SPEC、X线、CT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能。结果SPECT骨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96.55%、0和3.45%。X线片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79.31%、10.34%和10.34%。CT影像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89.66%、6.90%和3.45%。结论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学诊断中,SPECT是一种良好的选择,根据SPECT骨显像特征,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出患者的病情,为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起水源性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的病原学特征进行总结以及溯源分析。方法2017年衡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一起水源性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从疫情病例以及外环境水源共采集30株志贺菌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及聚类分析,围绕菌株间的相关性展开分析。结果采集到的30株志贺菌菌株均为宋内Ⅰ相;19种常用抗生素药物中耐药率80%及以上者11种,占比57.89%;由水源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分离的25株菌株与5株分离自井水的菌株100%同源。结论该起水源性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为饮用/使用被宋内志贺菌污染的水源所致,药敏试验后筛选疗效确切的抗生素药物有助于控制病情进一步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