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4月90例老年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芬太尼静脉麻醉,观察组进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比较两组老年麻醉效果;头痛、眩晕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呼吸指标、心率指标等。术后恢复呼吸的时间、平均睁眼时间、恢复定向力的时间。结果观察组老年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头痛、眩晕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呼吸指标、心率指标等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呼吸指标、心率指标等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呼吸的时间、平均睁眼时间、恢复定向力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老年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维持手术中各项指标稳定,加速术后麻醉恢复速度,并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方法在妊高征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在妊高征患者。对照组针对凝血功能障碍、胎儿宫内窘迫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低血容量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结果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31例,出现牵拉痛10例,发生率为32.26%。实施腰麻-硬膜外麻醉无牵拉痛发生。全身麻醉患者有3例患者,术后清醒后,出现烦躁、抽搐、拔管的情况。研究组胎儿的窒息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更具有优势(P<0.05)。结论对妊高征剖宫产患者首选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或者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针对凝血功能异常以及脑血管疾病患者选择器官插管全身麻醉,完善手术缓解,降低麻醉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交叉感染控制及预防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我院麻醉恢复室接收的5000例手术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麻醉恢复室护理期间交叉感染的发生情况,提出预防和控制对策。结果5000例患者中共25例患者出现了交叉感染,所占比例为0.5%,其中,呼吸道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2%、24%;年龄与交叉感染率的关系呈现为“U”型分布,年龄越高和年龄越低的患者,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越高。停留时间与交叉感染率的关系呈现为线性分布,停留时间越长,交叉感染发生率越高。因无菌操作执行不到位、消毒隔离不严格所致感染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6%、32%。结论麻醉恢复室交叉感染的发生主要与无菌操作执行不到位、消毒隔离不严格有关,因此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以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腰麻复合腰丛阻滞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时间为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实验对象为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以及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单纯腰麻,观察组给予腰麻复合腰丛阻滞麻醉,实验结束之后,对麻醉之后30min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麻醉后30min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实行腰麻复合腰丛阻滞麻醉可取的较好的镇痛效果,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以及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前后导尿对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收治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均施行硬膜外麻醉,分别给予对照组硬膜外麻醉前置入导尿管和研究组硬膜外麻醉后置入导尿管;对比两组患者在尿管置入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放置导尿管前的SBP、DBP、HR指标变化对比无差异(P>0.05),放置导尿管后对照组变化幅度比研究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放置导尿管时舒适度比对照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放置导尿管后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后导尿对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刺激影响较低,值得临床加强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在麻醉深度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择期全麻手术患者7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50例,分别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常规方法进行麻醉深度检测并指导麻醉管理。结果观察组术中MAP变异指数、HR变异指数、丙泊酚用量、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呼吸循环紊乱、苏醒延迟、手术麻醉相关并发症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检测麻醉深度指导麻醉管理,可提高麻醉管理质量,使患者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牙周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牙周条辅助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牙周炎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将54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皆实施基础治疗,观察组在牙周袋内放药,比较分析两组于基线,治疗后6周,12周时,牙周袋深度(PD),观察菌斑指数(PLI)等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第六周第12周的各项指标情况相较于基线均有明显改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周炎患者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牙周条辅助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医院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长期使用局部抗青光眼药物对老年干眼症患者眼表组织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干眼症患者中抽取42例(42眼)纳入到讨论中(研究组),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患者均接受长期局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时间>3个月,并从同时期来我院体检健康且无角膜接触镜佩戴史人员42例(对照组,42眼),各研讨对象均接受角膜荧光染色(FL)、测定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It),测定其泪液胰岛素指标,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泪液胰岛素、Sit、BUT、F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干眼症患者长期接受局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其眼表基础泪液胰岛素指标受到影响,破坏眼表正常结构,建议临床慎重给药。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胎盘边缘切口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2月,共撷取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48例。按照患者入院尾号奇偶数实行分组,将4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例24。观察组作胎盘边缘切口,对照组作阿氏切口,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两组胎儿生长受限FGR、胎儿窘迫、死亡情况比较,均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实行胎盘边缘切口,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妊娠的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腹部手术患者选择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干预后在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方面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6月~2017年07月收治的62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明确护理模式后,对照组(31例)选择基础护理模式展开;观察组(31例)选择基础护理+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展开;最终就两组患者腹部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效果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统计结果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38.71%)对比,观察组(3.23%)获得明显降低(P<0.05);同对照组腹部手术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51.61%)对比,观察组(96.77%)获得明显提升(P<0.05)。结论护理人员选择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腹部手术患者展开护理干预,在切口感染预防以及服务满意度提升方面可以获得理想效果,最终促进腹部手术患者预后能力显著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行I类切口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来我院行I类切口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2017年6月1日起临床药师对I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合理率及抗菌药物使用平均费用。结果研究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平均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结果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I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不仅可有效降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不合理率,还可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费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诱发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52例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期52例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外科手术患者,归入对照组,通过对比探讨其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30.2±17.5分钟,长于对照组的102.2±15.2分钟(P<0.05);观察组BMI水平及Hb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龄、手术时间、BMI水平、Hb值以及不良心理反应等均属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需给予针对性护理,减少甚至防止切口感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