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血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概念(Concept of quality care,COQC)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1月12日~2020年12月7日治疗的4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COQC研究,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组(20例,普通护理)与B组(20例,COQC),研究指标为毒副作用与满意度。结果:护理后,B组白血病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低于A组白血病患者,P<0.05;护理后,B组白血病患者满意度高于A组白血病患者,P<0.05。结论:白血病护理期间对其实施COQC护理措施,能够提升护理措施优质性,减少白血病患者的毒副作用,提高其对白血病护理措施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 :目的 :手术室不仅是医院进行一系列治疗的重要场所,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而质量评价是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是衡量护理工作优劣的准则。利用护理质量评价不仅可以指导护理工作,同时还可以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有促进和导向作用,是帮助改进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步骤和重要途径。但现阶段我国的质量评价指标存在很多不足和不当之处,在手术室护理的各个工作细节还存在一些缺陷。因此 ,本文通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进行研究,运用患者填写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量表和专家函询的方式,建立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以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和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肺栓塞症状采取 CT 肺动脉造影、 MR诊断的效用。 方法 我院于 2017 年 8月至 2019年 4月收治 46例肺栓塞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肺栓塞症状采取MR、 CT 诊断情况与 MR 诊断肺栓塞阴性与阳性患者参数指标。结果 46例患者中,最终诊断结果为 24例肺栓塞, 25例完全栓塞, 21例部分栓塞,比较 CT 诊断情况,肺栓塞经 MR后,特异度与敏感性更高,数据之间比较 ,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阴性肺栓塞患者 肺动脉干血流平均速度( 17.58±4.26 ) cm/s,肺动脉干血流峰值( 67.28±6.78 ) cm/s,肺实质信号强化变化率( 7.26±2.34 ) %,各项参数指标均高于阳性肺栓塞患者, 峰值时间( 7.26±2.34 ) s低于阳性肺栓塞患者 ,数据之间比较,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比较 CT 诊断情况,给予肺栓塞患者 MR 诊断,具有更加显著的诊断效果,能够在急诊中作为可疑肺栓塞诊断技术。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病房家庭参与式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间新生儿病房的 9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接受传统护理模式,并设为传统组,另一组接受家庭参与式护理,并设为家庭参与组,两组各有 45例新生儿,并对比两组的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护理技能和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出院一个月后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家庭参与组的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显著( p<0.05);家庭参与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家庭参与式护理可有效提高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同时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肠道寄生虫疾病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某社区2019年固有居民数作为本次实验的主要样本容量以及实验对象,对这些居民进行肠道寄生虫的健康教育,并将健康教育后居民对于肠道寄生虫病的知晓率、感染率以及就医率与2018年的数据记录进行一个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总,最终我们发现居民健康教育后对于该病认知度有了很大提升,其中有将近20%的人对该病的认知率已经处于及格和以上水平,甚至有的居民队医该病的了解的非常透彻;而且居民在健康教育后该病的感染率得到很好的控制,最主要的感染类型蛔虫病已经很少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出现;居民有了感染的症状会主动就医,寻求感染类型,对症下药的人数也大幅提升,健康教育前后各项数据分析结果均有P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探究其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效果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将内科护理人员分为两个小组,小组以护理方法命名,常规护理组沿用以往的护理干预方法,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来优化护理工作,常规护理组完成 46 例患者的护理任务,优质护理组完成对 47 例患者的护理任务。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记录,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评价,最后完成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的对比分析。结果优质护理组完成对 47 例患者的护理工作后,患者的总满意度达到了 44 例( 93.62% ),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 P < 0.05 )。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加入优质护理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减少工作失误,进而取得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广泛好评,临床应用成果较为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标志物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200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并分别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在乙肝标志物检测符合率均明显高于荧光定量PCR法(P<0.05)。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的200份检测样本中,有184份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患者实际病情符合,符合率为92.0%,有16份样本检测结果与患者病情不符,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验,有12份样本检验结果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结果相符,所占比重为75%;有4份样本检验结果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相符,所占比重为25%,两种检查方法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在乙肝标志物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要高于荧光定量PCR法,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模式在脑血栓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9月至 2018年 9月收治的 90例脑血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 4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患者住院时间、平均溶栓延误时间及脑血栓再发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平均溶栓延误时间均比对照组短, 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脑血栓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 < 0.05 ,对比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细节护理应用于脑血栓患者护理中,可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及平均溶栓延误时间,降低脑血栓的再发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高龄患者所处年龄阶段自身的生理特点探讨高龄患者接受腹部外科术后与中青年患者的对比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 2014 年 1 月 -2014 年 12 月间于我院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 50 例,根据受选者的年龄差距(是否> 60 周岁)将分为高龄组( 25 名)和常规组( 25 名),受选者均行腹部开腹外科手术且住院期间行同种围术期治疗和护理方案。 结果:研究中的 50 名受试对象,包括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高龄组组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高龄患者由于其自身年龄阶段的生理病理特点在临床进行腹部外科手术后较中青年患者恢复期更长,愈后欠佳,故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实行外科手术需结合此阶段患者自身特点。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手术室整体护理对妇科手术病人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 2016 年 9 月 ~2018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实施手术治疗的妇科患者 114 例进行研究分析,将 114 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手术室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应激反应。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为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后,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P 〈 0.05 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躯体性焦虑、神经性焦虑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术后应激反应对比具有差异, P 〈 0.05 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结论: 为采取手术治疗的妇科患者,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症状,同时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