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7月—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61例提示早期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为对象。根据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根据细菌培养鉴定深部真菌感染结果为阳性,219例),对照组(根据细菌培养鉴定深部真菌感染结果为阴性,242例)。采用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对患者血清中(1-3)-β-D葡聚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中(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有利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便于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测,对疾病的预后进行判断及科学用药。

  • 标签: 血清(1-3)-&beta -D葡聚糖检测(G试验) 深部真菌感染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报导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例。方法回顾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复习文献探讨发病机制。结果目前只有Ritcher综合征的报导及发病机制研究,尚无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例或者二者并存的病例报导及研究。结论目前该患者仍在继续治疗中,需要长期随访其预后。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STL1对鼻咽癌患者树突状细胞刺激淋巴细胞表达IL-2、IL-10的影响,探索FSTL1作为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潜能。方法应用ELISA分别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与自体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的细胞上清液IL-2、IL-10的表达,比较两组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细胞上清液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细胞上清液IL-10水平显著高于实验组。且实验组IL-10及IL-12浓度呈负相关关系。结论FSTL1刺激鼻咽癌患者树突状细胞后,可调节自体淋巴细胞IL-2、IL-10的表达水平,研究FSTL1做为鼻咽癌免疫治疗药物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鼻咽癌 肿瘤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癌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方法对56例经磁共振、骨髓穿刺涂片及骨髓活检明确诊断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腰痛32例,胸痛10例,四肢疼痛6例,贫血50例。找到原发灶50例,不明病灶6例。结论骨髓转移癌常伴有胸腰部位疼痛、贫血。骨髓转移癌最常见的原发病灶是肺癌、胃癌、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对骨痛、贫血的患者常规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活检可早期发现骨髓转移,有助于及时诊断及治疗。

  • 标签: 骨髓转移癌 骨痛 贫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癌腹膜转移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可疑为卵巢癌10例患者术前进行腹盆腔超声诊断,观察有无腹膜种植情况。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患者均为卵巢癌。其中有8例患者腹膜有种植转移,6例患者超声探及腹膜转移病灶。超声诊断率为80%。腹膜转移主要声像图表现为腹膜不均匀性增厚并伴散在大小不等中低回声结节。结论超声对卵巢癌腹膜转移的诊断率较高。特别通过腹水的衬托,对种植病灶的大小及部位的确定优于其他辅助检查。

  • 标签: 超声检查 卵巢肿瘤 腹膜转移 腹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背景细胞复杂的原因。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IL-6及TGF-β1在CHL肿瘤细胞及背景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三种不同类型CHL中肿瘤细胞和背景细胞表达IL-6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HL及NSHL中肿瘤细胞和背景细胞表达TGF-β1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RHL中肿瘤细胞和背景细胞表达TGF-β1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42);三种类型的肿瘤细胞之间和背景细胞之间表达IL-6及TGF-β1相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因子IL-6及TGF-β1是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背景细胞复杂的原因之一。

  • 标签: 霍奇金淋巴瘤 细胞因子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与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d1和Id3的表达,探究Id1和Id3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调节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方法本文采用回顾分析法对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检测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与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d1和Id3的表达水平予以研究,同时观察Ki-67抗染色计数增至指数与CD34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变化。结果Id1与Id3在免疫组化染色中呈现状态不同,且Id1与Id3的表达随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增加而增加。FIGO分期越低、年龄越小的宫颈癌患者Id1表达明显要高,而伴有淋巴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Id3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者。观察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Id1表达与Ki-67异形细胞标记指数成正相关。结论在宫颈上皮内瘤变、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均能够见到Id1和Id3的表达,其关联着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因此在基因治疗中可作为候选的靶基因位点。

  • 标签: Id1 Id3 宫颈癌前病变 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部真菌感染尤其是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重症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前瞻性收集72例怀疑IFI的重症患者BALF与血清的样本,采用鲎试剂法检测两种样本中BG含量,计算两种样本检测效率,与微生物检查相比较。结果共36例患者诊断为IFI,病例组BALF与血清G试验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BALFBG检测值高于血清中BG,诊断效率较高;与传统微生物学检测方法相比,阳性检出率高,检出阳性时间早。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试验用于诊断重症患者IFI,诊断效率好,简便、快捷,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黑色素瘤抗原MAGE-A1,A2,A3,A4基因在原发性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AGE-A1,A2,A3,A4基因与HCC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RT-PCR方法检测30例HCC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MAGE-A1,A2,A3,A4基因表达。结果30例HCC患者癌组织中MAGE-A1,A2,A3,A4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0%,13%,47%和1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P<0.01)。统计学分析显示HCC患者癌组织中MAGE-A1,A2,A3,A4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包膜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指标均无关(P>0.05);MAGE-A1和MAGE-A3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AFP水平均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MAGE-A1,A3在HCC中特异性高表达,可以用于HCC的免疫治疗。

  • 标签: 肝癌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3)-β-D葡聚糖(Gtest)联合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test)检测在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我院190例高度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临床诊断组90例和非感染组100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分别进行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统计G试验、GM试验以及G试验联合GM试验对两组研究对象真菌阳性检出率、检测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分析(1-3)-β-D葡萄糖(Gtest)联合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test)检测在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结果G试验和GM试验单独检测对临床诊断组研究对象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8.9%和66.7%,没有明显差异(P>0.05);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1.1%,明显高于G试验和GM试验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试验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9%和80.0%,GM试验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82.0%;两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1%和66.0%,明显高于G试验和GM试验单独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β-D葡聚糖(Gtest)联合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test)检测在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检测敏感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1-3)-&beta -D葡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抗原 侵袭性真菌感染 诊断价值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7-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7年第1期
  • 机构:美国《癌细胞》杂志发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研究小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肿瘤向肺部转移的新机制,并为此配发康奈尔大学肿瘤转移领域顶级学者撰写的专题评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晚期癌及复发癌广泛切除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是较为困难的问题。术后组织缺损致患者的语言、咀嚼、吞咽等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各种皮瓣、肌皮瓣应用于缺损组织的外形和功能重建,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术后皮瓣的存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近10年来,我科采用肌皮瓣整复头颈部晚期癌切除后广泛组织缺损患者,效果满意。既达到了消除或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和延长生命的目的,又是一修复头颈肿瘤广泛切除后遗留较大创面及洞穿性缺损的好方法。现将肌皮瓣修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如下

  • 标签: 肌皮瓣转移修复术 护理 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出现转移患者22例,复发转移率为25.9%,分析其术后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年龄<40岁患者转移率为47.5%,≥40患者转移率为6.7%,年龄<40岁患者转移率高于≥40岁患者(P<0.05);患者肿瘤直径≥5cm转移率为51.9%,肿瘤直径<2cm转移率为8.7%,患者肿瘤直径≥5cm转移率高于直径<2cm患者(P<0.05);患者淋巴数目为1-3转移率为20.0%,淋巴数目>3转移率为53.8%,均超过无淋巴患者(P<0.05);癌抗原135阳性患者转移率为35.7%,癌抗原135阴性患者转移率为16.3%,癌抗原135阳性转移率高于癌抗原135阴性转移率(P<0.05),组间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转移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肿瘤直径以及癌抗原135等因素有关,术后加强放化疗治疗,可有效降低复发术后转移率。

  • 标签: 乳腺癌 转移 相关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脾脏淋巴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相关临床资料证实的10例脾脏淋巴瘤的CT表现,原发性脾脏淋巴1例,继发性脾脏淋巴瘤9例。结果1例原发性脾脏淋巴瘤,CT平扫表现为脾脏内单发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9例继发性脾脏淋巴瘤,1例为单发肿块,7例为脾脏内多发结节或肿块,所有病例平扫为稍低密度,增强后7例无明显强化,2例实质期出现轻微环状强化,1例脾脏弥漫性肿大。结论多数脾脏淋巴瘤表现为脾脏弥漫性浸润,CT不能发现,少部分病例表现为脾脏结节或肿块,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根据CT表现可以提示诊断,结合病史可以明确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淋巴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从2005年7月到2012年4月这三年的时间里所收治的原发性皮肤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的9例原发性皮肤淋巴癌患者中,完全缓解的患者4例,部分缓解的患者是3例,无效的患者是2例,总有效率是77.7%。结论原发性皮肤淋巴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在临床治疗上,仍然需要不断探求新的治疗方法,以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原发性 皮肤淋巴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便确定依达拉奉列入脑梗塞临床路径(二级医院)必选药物(项目)治疗的必要性。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7月在镇安县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9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内科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从一般资料、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的疗效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两项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两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47例(97.92%);对照组总有效41例(83.33%);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还能提升其日常生活的能力。依达拉奉安全、有效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对于治疗急性脑梗塞具有重要意义,可列入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二级医院)必选药物。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