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复张术对ICU机械通气肺不张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本院ICU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肺不张患者,均采取肺复张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各参数指标的变化情况,判定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在10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气胸,6例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整体治疗总有效率为%;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患者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各参数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肺复张术 ICU 机械通气 肺不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19.5-2020.5于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急性胃肠损伤(AGI)病症发生情况为28.57%,对照组的发生率为69.0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AGI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2.24±0.23)d,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3.58±0.29)d,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中,采用早期活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并能够降低患者急性肠胃损伤情况的发生,提升胃肠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意义。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机械通气 早期活动护理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度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护理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92例(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重度ARDS患者开展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A组(46例)采用俯卧位通气联合常规护理,B组(46例)采用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护理后,B组患者的预后情况优于A组, P<0.05;结论:对重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6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产生率和舒适度指标更佳(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中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文主要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21年9月-2023年1月,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按照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氧饱和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在氧合指数、氧饱和度等指标比较上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中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 机械通气治疗 呼吸功能衰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俯卧位机械通气角度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对改善氧合指标及减轻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于本院ICU行俯卧位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俯卧位角度不同分为A组、B组、C组,每组患者30例。A组常规角度俯卧位机械通气,B组30°俯卧位机械通气,C组45°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比三组治疗前后氧合指标及VAP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PaO2、SaO2对比,B组、C组患者均高于A组患者,P<0.05。三组患者PaCO2对比,B组、C组患者均低于A组患者,P<0.05。三组VAP发生率对比,B组、C组患者均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角度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ARDS,30°、45°俯卧位机械通气可改善患者氧合指标,减少VAP发生。

  • 标签: []不同俯卧位 机械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合指标 呼吸机相关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机械通气管理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心血管重症监护室中70例患者的相关数据。其中,35例患者采用机械通气管理,作为观察组;另外35例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包括呼吸参数、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参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等。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稳定于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波动较大。结论:机械通气管理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传统护理方法更为优越,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稳定血压和心率。

  • 标签: 机械通气管理 心血管 重症监护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序贯氧疗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ICU机械通气患者100名,对照组采用无创通气,观察组采用经鼻高流量序贯氧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优,患者康复更快,生存质量更高,P<0.05。结论 经鼻高流量序贯氧疗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无创通气治疗。

  • 标签: 经鼻高流量序贯氧疗 ICU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护理中,实行体位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对患者的机械通气中血气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从2022年1月份至2023年1月份接诊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50例患者取名为参照组,实行体位护理模式的50例患者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干预前后的血气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讨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实行体位护理模式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护理中实行体位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干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值的运用。

  • 标签: 体位护理 血气指标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本院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舒适护理),各30例,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重症监护室的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来说,建议以舒适护理进行辅助,由此可以促使患者的住院时长缩短,机体舒适度得到改善,且不容易出现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舒适护理 重症监护室 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60例,分组依据为计算机随机法,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0例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比肺部感染发生率、治疗依从性等指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模式 ICU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完成干预后对肺部感染发生率等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2月收治的5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护理研究;以投掷硬币法为依据展开临床分组;参照组(25例):采用基础护理模式完成护理干预;研究组(25例):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完成护理干预;对比两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感染持续时间、入住ICU时间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感染持续时间、入住ICU时间较参照组有所缩短,程度明显(P<0.05);研究组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参照组有所降低,程度明显(P<0.05)。结论:临床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在进行护理期间,合理选择预见性护理模式展开,可将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感染持续时间、入住ICU时间明显缩短,将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

  • 标签: ICU机械通气 预见性护理模式 机械通气时间 感染持续时间 入住ICU时间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慢阻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危重症专职护理对肺功能的重要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6月到2024年6月这段时间内的(慢阻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100名参与研究,随机将100名中的50名患者纳入对照组,剩余的50名纳入实验组,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使用,危重症专职护理给予实验组使用,比较指标是肺功能、恢复时间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慢阻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危重症专职护理可行性较强,效果十分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危重症专职护理 慢阻肺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小儿肺炎患儿实施治疗中按照机械排痰联合雾化吸入展开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对照实验的方式进行研究,选入2021年2月至11月本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60例为对象,并随机进行1至60编号,取前30例患儿,在进行常规雾化吸入治疗,列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在对余下患儿进行治疗时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层面上展开机械排痰治疗,作为观察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对两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以及体温恢复用时、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都具备优势,P

  • 标签: 小儿肺炎 雾化吸入 机械排痰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12月~2024年4月收治的62例肺炎患儿,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排痰护理,观察组给予机械振动排痰护理。比较2组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患儿生活质量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气促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疾病影响、活动能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55%高于对照组70.97%(P<0.05)。结论  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  机械振动排痰 肺炎 生活质量 家属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70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3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机械通气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比较两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有创机械通气例数、病死率;干预前后患者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结果机械通气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机械通气组有创机械通气例数、病死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相近,P>0.05;干预后机械通气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呼吸频率和心率,降低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和病死率,对患者预后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辅助治疗 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 急诊抢救应用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32例,在选取的受检者中,最小年龄为46岁,最大年龄为88岁,平均年龄(68.13±2.21)岁。根据随机数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有创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有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医院获得性肺炎(VAP)的感染率和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有创通气的时间分别为(7.85±1.80)d、(16.52±2.01)d;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6.85±1.80)d、(25.52±2.01)d;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VAP的感染率分别为4%和20%;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80%,以上数据对比,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患者来说,采取有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COPD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医学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市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呼吸衰竭患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的形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新生儿。两组患儿均采取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取常规急救方式,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取特殊急救与循证护理的方式,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动脉血气指标、就诊时间、恢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新生患儿的各项指标及急救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急诊医学合并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医学 循证护理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在降低其并发症率与提升护理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为2.86%,对照组为17.14%,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有利于降低其并发症率,并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 并发症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