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的水平和能力指标体系,给出了单项评价、权重确定、综合评价等计算模型。根据1995年的统计数据对山东省17个市地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估,划分出了可持续发展高水平区、中水平区和低水平区,并简要论述了协调发展对策。

  • 标签: 区域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评估模型 分区
  • 简介:香港和深圳都是中国最有希望的城市,也是最具城市竞争力的城市。从表面上看,香港和深圳在相互竞争,实际上却是合作多于竞争,两者有着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紧密经济关系,只有在相对竞争中加强密切合作,才能促进两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竞争与合作 城市竞争力 发展 管理模式 差异
  • 简介:以全国和陕西省为参照区域,分别计算了1978、1980、1985年和1990-2002年间各年西安市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的相对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同时分析了它们的动态变化过程.指出西安市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的不协调,导致其综合承载力长期处于超载状态,而且近年来由于水、土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使超载状态愈趋加重.因此,西安市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合理控制自然资源开发规模、大力发展经济、控制人口增长等措施,不断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矛盾,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相对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西安市
  • 简介: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农村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促进两者互动持续发展的模式,并提出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及其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相应的主要对策.

  • 标签: 乡村旅游 农村经济 发展模式
  • 简介: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河南省已成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本文对河南省的人口、资源(重点是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PRED系统进行了定量评价。本文指出河南省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源在人口中,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在于人力、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据此,本文提出了人口控制与人力资源开发、资源的开源与节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以及城镇化等对策。

  • 标签: 人口 资源 环境 可持续发展 河南
  • 简介:本文研究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原则、结构、功能,对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还探讨了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内容、过程和方法,认为可用区域发展协调度模型对区域持续发展系统进行评价和预警

  • 标签: 区域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预警
  • 简介:<正>上海的国际大都市性决定了上海都市旅游业居于先导性产业的地位.发展上海旅游业的总目标,就是加快步伐,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举世公认的旅游目的地.上海不仅是一个旅游“中转站”,而且还应该成为境内外旅游者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辐射中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上海旅游业目前的状况与这一目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旅游者在上海逗留时间短,这是长久以来未能解决的难题.

  • 标签: 人文旅游资源 可持续 上海旅游资源 发展旅游业 海派文化 发展观点
  • 简介:生态河口是河口区发展的一种理念和模式.本文在分析珠江河口区面临的严重挑战和遇到的难得发展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河口是珠江三角洲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崭新模式.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建设珠江生态河口的战略对策.以期为河口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寻求一种崭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模式.

  • 标签: 生态河口 可持续发展 发展模式 珠江三角洲 资源环境承载力
  • 简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此,联系当前实际,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注重掌握贯穿在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在处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关系上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努力做到把握全局、统筹兼顾。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五台山 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 文化遗产 中国
  • 简介:十三五期间城镇化出现了若干“新常态”:城镇化速度将明显放缓,机动化将强化郊区化趋势,城市人口老龄化快速来临,住房需求将持续减少,碳排放国际压力空前加大,能源和水资源结构性短缺将持续加剧。同时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问题:城市空气、水和土壤污染,小城镇人居环境退化、人口流失,城市交通拥堵严重,城镇特色和历史风貌丧失,保障性住房积压与住房投机过盛并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明显不足。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深度城镇化建议:稳妥进行农村土地改革试点,防止助推郊区化;以“韧性城市”为抓手整合资源,提高城市防灾减灾水平;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树立正确的“机动化”观念;改革保障房建设运营体制,降低房地产泡沫风险;全面保护城镇历史街区、修复城镇历史文脉;推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保护和修复农村传统村落;研究编制城镇群协同发展规划,完善高密度城镇化地区的空间管治;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适老改造,加快推广绿色建筑;对小城镇进行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 标签: 城镇化 挑战 策略 深度城镇化
  • 简介:“大量的”、“普遍的”、“被忽略的”传统民居既是保持历史风貌的建筑实体,又是非物质遗产的载体,是具有特殊意义和图底特征的城市遗产主体。以扬州老城区为例探讨历史城市整体性保护利用的方式,其“社区博物馆”以“兜底结网,网箱养殖”的保护理念,为解决当前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难题提供了思路。

  • 标签: 传统民居 整体性保护 扬州老城区 社区博物馆
  • 简介:2016年4月17-18日,“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可持续性转型发展学术论坛”在河南大学校举行。论坛由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联合主办,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环境与规划学院联合承办。来自全国及海外的百余名经济地理学者出席论坛。河南大学副校长宋纯鹏出席论坛并致辞。开幕式由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苗长虹主持。

  • 标签: 经济地理学 学术论坛 河南大学 中国特色 转型发展 可持续性
  • 简介:扬州是一座具有近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和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历史悠久的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江在这里交汇,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早在隋朝时,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使扬州港成为漕粮、贡物运输的咽喉所在;唐朝时,扬州在江淮之间"富甲天下",成为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是南北粮、草、盐、钱、铁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联系的重要枢纽。可以说,自古以来港口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就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城市经济发展 沿江地区 港口 地区经济发展 扬州市 产业布局调整
  • 简介: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与交通模式间客观存在互动机制,土地利用模式是交通模式形成的基础,交通模式的选择将会改变土地利用模式,因此土地利用模式特征是影响城市可持续交通模式选择的至关因素.本文在全面分析广州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特征基础上,综合考虑汽车产业政策、能源及环境等影响因素提出了广州可持续交通模式:公共交通优先,小汽车、自行车适度发展,交通方式合理分工的高效化、节能化和环保化绿色交通模式.

  • 标签: 城市土地得用模式 可持续交通模式 广州
  • 简介:2006年6月10日上午,区域理论发展前沿和河南区域发展战略创新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开封河南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教育部社政司科研处副处长何健、河南省教育厅社政处处长陈垠亭、中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陈栋生教授、河南大学原校长、著名经济地理学家李润田先生、河南财经学院资深教授杨承训先生,校领导赵国祥、宋纯鹏出席了会议。来自中国社科院、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科学院等二十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4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为期两天。

  • 标签: 区域发展战略 发展研究中心 河南大学 学术研讨会 区域理论 黄河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