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9 个结果
  • 简介:据《晋书》记载,1600多年前南北朝的北魏时,鲜卑乞伏氏在称秦王建西秦之前,占据今榆中县、靖远县及平川区旱平川一带,并筑有麦田城。笔者依据古文献经过数年考证,发现麦田城在早平川西南隅的月河河口。而且,在鲜卑乞伏氏筑城二百多年之后。西魏在初置会州时又以麦田城为会州州治,直至隋唐到宋初。

  • 标签: 考述 《晋书》 南北朝 榆中县 平川区 靖远县
  • 简介: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统一南疆,次年设立叶尔羌局,铸造“乾隆通宝”,开新疆红钱之先河。之后又相继建立过阿克苏局、乌什局、库车局、喀什局、宝伊局和宝迪(宝新)局,前后共设过7个铸钱局。各铸钱局时断时续,直到宣统三年(1911年)清王朝灭亡,新疆红钱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下文就清代新疆各铸钱局在不同时期铸造红钱的数额进行详细考证。

  • 标签: 新疆红钱 铸钱 清代 乾隆通宝 阿克苏局 清政府
  • 简介:19世纪中叶,清政府实行积极的文化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创办了众多书局,刊刻大量传统经典著作,学界一般称这些机构为"官书局"。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官书局研究中存有争议的某些具体问题进行考证。关于晚清官方出版机构的表述,地方督抚在各地设立的书局称"晚清地方书局"可能更准确一些,而"官书局"则不仅包括19世纪中叶以来各地方督抚设立的地方书局,也包括清政府设立的译书局。在晚清地方书局第一人的问题上,尽管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地方督抚大员是早期地方书局的积极倡办者,但胡林翼当属晚清地方书局第一人。而晚清地方书局的设立是在太平天国破坏和挑战清朝正统文化权威、质疑清廷统治合法性的形势下,清政府试图通过设立书局刊刻书籍,重新整合统治理念和重建统治权威的结果。

  • 标签: 晚清 官书局 地方书局
  • 简介:闻宥中录有新津崖墓出土画像崖棺画像多幅,其中有"戏猿"图两幅.图中"妇人被猿背负"和"妇人坐于山洞之中"的内容是了解该图真实含义的关键.该图表现的应是一幅与妇人和猿有关的鬼神传说故事,正确定名应为"玃盗女"图.该图很有可能表现了四川西部山区汉晋时期人猿杂处的现状下发生的怪异事件,反映了四川古代的特定地域的生态环境和土著居民的生存状态.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汉墓画像中的"驱鬼辟邪"一类的画像石.

  • 标签: 新津 画像石棺 “玃盗女”图
  • 简介:临沂洗砚池晋墓是近年山东地区汉晋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在大量的珍贵文物中,漆器显得尤为受人关注。本文结合考古资料,对这批漆器的器形种类、制作工艺、铭文以及产地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标签: 临沂 洗砚池晋墓 漆器 铭文 产地
  • 简介:暗记券是加印有暗记的兑换券。在领券活动中,没有发行权的银行或钱庄向有发行权的大银行缴纳准备金,领取钞票使用。为区别不同的领用者.发行行与领用者在签订领券合约时.就约定在领用券上加印双方约定好的暗记,以资区别,即称暗记券。当发行行兑入上项暗记券后,凭暗记确定领用者,持之前往兑取现金,而领用者可再次使用暗记券。如此周而往复,加快了资金的流通。

  • 标签: 中国银行 暗记 地名 上海 发行权 准备金
  • 简介:在1996年福建昙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第八次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件形态特殊的陶器,在目前国内考古中尚属首次发现,学界对其的认识也较为模糊。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认为,该器物可能是我国古代早期初具冥器性质的原始“魂瓶”,或由瓮棺演变而来。

  • 标签: 昙石山遗址 塔式壶 魂瓶 瓮棺葬
  • 简介:几年前,曾偶露端倪,编码为"86712"的双十铜元蚌埠流通券,即贰佰文蚌埠流通券,数月前,为我所见,并收入囊中。其版式为竖版,尺寸105×56mm。正面蓝绿色调印刷,主图

  • 标签: 民国蚌埠 流通券考略 蚌埠流通券
  • 简介:1975年成都羊市街出土“别部司马”铜印一件。资料显示,这种东汉军队官员印章,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有少量发现。据文献记载,别部司马是东汉时期别营的领兵官,早期直属于大将军。东汉末年,兵制受到破坏,别部司马的隶属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在东汉军队中,虽然别部司马的地位和官秩都不是很高,但东汉末年至三国一些著名历史人物,都曾担任过这一官职。由于东汉兵制对别部司马的领兵数并没有作出严格规定,加上“别营”、“别部司马”属于比较特殊的编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朝廷和各大割据势力也就将其作为收编流散武装、增强自身实力的手段和工具。在东汉末年争霸战争中,别营、别部司马为各方霸主争夺势力范围,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别营和别部司马已经不适应当时形势需要,并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 标签: 别部司马 割据 战争 铜印
  • 简介:量词是汉语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通过对敦煌社邑文书中的两个词"事"和"笙"进行考释,并证之于敦煌其它文书,发现它们是唐五代宋初产生的新兴量词,具有显著的时代和地域特点.考察它们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我们了解敦煌乃至西北地区汉语量词的发展状况.

  • 标签: 量词
  • 简介:明代韩王在平凉共传十代,对平凉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思想文化的传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演玄观是由皇帝亲赐匾额.襄陵王主持建造的道教宫观。《演玄观记》碑详细记述了演玄观的全貌及修建情况。这是该碑被弃之柳湖公园后的首次面世,余对其进行了一些浅显探究,祈求方家指正。

  • 标签: 演玄观 襄陵王 平凉道教
  • 简介:<正>1986年8月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内发掘出一尊大型青铜立人像。坑内出土的遗物近500件,有罍、尊、人头像、人面像、鸟、鹿、戈、“神树”等青铜制品;有璋、璧、戈、瑷、凿、刀、管、珠等玉石制品;有人面罩、鱼、树叶、圆形饰等金制品、以及骨、象牙、贝等。

  • 标签: 青铜立人像 广汉三星堆 古蜀 杜宇 笃慕 祭祀坑
  • 简介:《访古纪游图册》是清代金石考古家黄易重要的山水作品之一,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依据黄易题跋中屡屡提及的“辛卯”纪年,一般认为此册作于“乾隆辛卯腊月”即1771年12月。但其艺术风格与黄易同时期即早期山水作品差异很大,却几乎与得碑访碑图等晚期作品无异。笔者在徐邦达、刘九庵等故宫前辈鉴定意见基础之上,分析考证认为“辛卯”系“乙卯”之误改,是黄易为防范官场政敌作祟保全自身而刻意为之。因此,《访古纪游图册》应为写绘于乾隆六十年至嘉庆元年(1795—1796年)间的黄易晚年之作,从而在时间上弥补了黄氏《得碑十二图册》(1793—1794年)与《嵩洛访碑图册》(1796年)、《岱麓访碑图册》(1797年)之间缺失的关键一环,使四者连缀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对于黄易晚年金石访碑研究意义重大。

  • 标签: 黄易 访古纪游图册 辛卯 乙卯
  • 简介:早在公元前若干世纪,中西方之间就已经有了联系。公元前138年,汉人张骞怀揣寻找盟友共抗匈奴的理想,受命从长安出发,穿越戈壁、荒漠、草原、高山,漫漫西行.从而打通了那些断断续续的古老线路.开凿出地球上第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最长陆上交通之路,被同时代的司马迁称为“凿空西域”。

  • 标签: 西北五省区 丝绸之路 大西北 品特 文物 陆上交通
  • 简介:文物测绘是一项伴随着考古、田野调查和文物保护规划而发展起来的专业方向,随着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正逐渐从单纯的文物本体的测绘、制图、建档和研究要求向保护规划和保护工程提供全面的空间信息技术支撑转化,向综合性文化遗产区域基础信息化建设方向发展。在丝绸之路(新疆段)申前期资料的准备中,测绘技术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为申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代表了其将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 标签: 空间信息技术 文物测绘 申遗
  • 简介: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长城资源调查等项目的过程中,对部分汪古部的投下城作了专门的调查与测绘,获得了一批新的资料。本文结合新的调查、测绘资料及文献、史料考证,对汪古部领地内的投下城作一梳理探

  • 标签: 汪古部 蒙元时期 投下城 史料考证 总管府 内蒙古文物
  • 简介:西夏文《碎金》是诸多西夏文字书中的一种,20世纪以来在西夏黑水城遗址及其他遗迹中发现多个文本,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但学者们所关注和研究的都是收藏于俄、英以及中国有关单位的手抄本,而出土于黑水城遗址、收藏在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的该文献刻本似乎被人们遗忘,迄今未曾有人对其进行介绍、解读和研究。此文就俄藏黑水城遗址出土的刻本西夏文《碎金》的残存情况、版本特点及价值等进行论,以期对西夏文《碎金》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 标签: 碎金 西夏 黑水城文献
  • 简介:作为《蒙求》的作者,李瀚在传世文献中或被记做李翰。郡望为赵郡、里贯为安平的李瀚,曾被迫寓居于宋州、饶州、洛阳、阳翟等地。作为进士科出身的士人,李瀚先后出任县尉、侍御史、州司仓参军、左补阙等地方及中央官职,也曾在藩镇出任幕职并在入朝后为翰林学士。李瀚在构建其人际网络的过程中,赵郡李华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虽然两《唐书》都列有李瀚的传记,但后晋史臣在史料选择上存在较大缺陷,故《旧唐书》相关记载的可信性要远逊于后出的《新唐书》。

  • 标签: 《蒙求》 李瀚 生平事迹
  • 简介:1942年,青海省乐都县出土东汉晚期《赵宽墓碑》,兼具书法艺术和史料多重价值,它详细记述了墓主赵宽籍贯、家族世系及迁徙任职情况,为补正西汉以来赵充国家族世系和研究中古金城赵氏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在充分梳理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重新移录碑文并作校勘,对学界仍存争议的赵充国家族世系、立碑者是谁等问题再作申论,并分析东汉中后期金城赵氏籍贯郡望形成与其家族文化内涵转变问题。有关金城赵氏起源与籍贯郡望成立,虽然能追溯至西汉赵充国屯田湟中、迁徙令居,但墓主赵宽才是真正促成赵氏脱离天水故地而著籍金城的关键人物,他在流亡关中冯翊时修习儒家经典,从而实现家族"由武入文"历史转折,为此后金城赵氏发展奠定基础。

  • 标签: 东汉中后期 《赵宽墓碑》 金城赵氏 家族起源 籍贯郡望 文化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