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505年3月,米开朗基罗按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旨意来到罗马。教皇派给他一项非常宏大的任务:用5年的时间为他建一座陵墓,酬金是一万金币。陵墓要23英尺宽,36英尺3英寸深,26英尺4英寸高。墓周围要有40座和真人大小一样的雕塑。墓要自成一体,不需其它建筑支撑,里面还要有一个椭圆形的墓穴。在此之前,西方还未有过为一个人建造如此巨大陵墓的先例。我们根据现有文字材料重新绘制了这座墓的图纸。图纸表明,这座墓是基督教世界的概括:底层是给普通人的,中层是给有望升入天堂的先知和圣人的,最高层是给“末日审判”中超越了前二层的人的。墓的顶部有两位天使在“末日审判”那天引导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走出陵墓的图画。米开朗基罗立即开始为这项任务做准备,但不久他发现教皇是个傲慢专横且变化无常的人。教皇对是否能为他找到适合的墓地感到怀疑,于是就作出更大的计划:重建并改建圣彼得墓。由于教皇一心想着这个新计划,他暂时推迟了原来的计划。米开朗基罗一直设法让教皇给他一个陈述意见的机会,但没有成功,以致最后被教皇宫庭的看守从宫庭里扔了出去。4月17日,就在圣彼得墓开始动工之前,米开朗基罗逃出罗马,怀着一腔悲愤跑到佛罗伦萨。
简介:吐鲁番文书以数量大、种类多而着称于世,经过多年的学习与总结,文书的书法特徵比较明显,篆书字体几无,简牍也多在近邻敦煌和楼兰两个地域出现,行书、草书、楷书为吐鲁番文书的主要书体,当然也不排除有少量的硬笔书和外来文书体的出现,本文重点研究吐鲁番汉文书书法发展的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漠代简牍书迹几近杳无,到晋代十六国前凉时期为一个大的书写阶段,书体以楷书、行草书、章草书为主要书体;之後,高昌王国一百八十年的统治历程为第二个书法发展阶段,仍以行草书为主要书体,迨至唐西州时期行草书和小楷达到创作高峰,可视为书法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本文对此三个重要阶段详论之,宋元明清时期略之.
简介:法国著名文艺评论家雷蒙·柯尼亚,曾这样给"现实主义"定义:"每一位伟大的艺术家都创造着自己特别的‘现实’——外部的和内部的现实,用独立的、自己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一种旨在表现现实,另一种旨在通过比喻和抽象化给予暗示。"当戴平均的女性宫廷人物开始深入人心的时候,他毅然告别了这个题材,从丝绸这一柔和而悸动的介质重新出发,开始了他的"丝绸系列",把一个极具东方魅力的神秘世界展现在世人面前。丝绸,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的结晶,戴平均利用其出众的质地和飘逸的美感,表现了女性的至柔至美。将丝绸作为一种油画语言,本身就意味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支持,选择女性人物作为绘画语言的载体,将丝绸的萧索、不安、渴求和战栗,淡化为女性角色的沉思和宁静。他用柔美的
简介:在西方国家,自然主要是指传统意义上所面对的客观对象,在先验观念中,人与自然一定程度上甚至被认定为对立关系。这类观点在多数风景画中都有所体现:它们大都具有清晰的地平线、精准的焦点透视,且呈现定向功能,明确了人与自然的理性关系。与西方自然观念相较之,日本传统的自然思想观及表现形式特点并非批判性的分析,而是显得更加感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代风景画已经超越了文化差异的图式化。当代风景画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倾向于回避视平线或精确的透视,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不确定,而更青睐于更近或更远的视角。日本经历了海啸、核事故的灾难,直到现在仍未摆脱这次事件的巨大影响。日本民众似乎不得不从一个新的视角来思考自然,并找寻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无论自然与人类亲疏与否,艺术都有无限的可能和潜力来揭示自然的各个方面,同时还能推动我们去感知和识别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