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农业食品系统纵向协调程度趋于紧密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也能大量观察到。本文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近年来中国农业食品系统中涌现出的形形色色的合同安排的驱动力量、决定因素及其政策含义。分析数据来源于对我国著名的蔬菜出口基地——山东省菜农以及蔬菜加工商的抽样调查。采用逻辑斯蒂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菜农选择销售渠道的主要因素。定量分析表明,我国的农业转型、制度转型以及贸易自由化是这些变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农业专业化和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影响到农民销售渠道的选择。农业专业化增大了农户的风险和依存性,因而商品化程度较高的农户出于风险回避的动机,倾向于把蔬菜销售给大型加工商,尽管现实运作中这些农户牺牲了部分讨价还价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小农户经营和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的背景下,加工商从小农户或者从批发市场采购的交易成本显著加大,从而转向商品化程度较高的大农户采购原料。这些变化对市场化改革、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讨价还价能力的平衡,以及对政府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作用都有着深刻影响。文章认为,转型经济国家应更多地关注市场制度安排的完善和基础设施建设,以便节省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简介:本文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的DEA模型构建碳排放约束下出口绩效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指数,对中国28个省2001~2013年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绩效进行评估,并就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出口农产品隐含碳排放绩效起伏变化较明显,上升幅度不大;全国范围内地区出口农产品隐含碳排放绩效差异较大,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区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绩效值高,而中西部地区受地形和农业科技水平的限制,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绩效值较低;出口开放度、要素禀赋结构对隐含碳排放绩效的影响为正,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耗强度和出口企业规模的影响为负。
简介:摘要: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当前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35kV-220kV输变电工程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为了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需要加强对造价管理重视程度,但是由于包含内容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在造价管理方面经常会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方向,完善造价管理模式,并掌握造价的变化趋势,以此来提高后续管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