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7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不同年生五味子进行叶面喷施根部灌施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菌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菌剂对五味子白粉病有很好抑制作用,喷施加灌施处理发病率为13.0%,喷施发病率为22.5%,清水对照发病率为37.5%。对二年生、三年生、四年生五味子防治效果分别为78.9%、77.8%、75.0%,这表明喷施加灌施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菌剂对五味子白粉病防治效果最好。(2)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菌剂对五味子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对二年生、三年生、四年生五味子植株喷施加灌施处理与清水对照相比叶面积总平均值分别增加了6.7%、42.4%、27.6%;单独喷施处理喷施加灌施处理分别比清水对照处理百果重增加了21.33%、28.79%;喷施加灌施处理五味子醇甲含量最高达到0.74%。

  • 标签: 枯草芽孢杆菌 生物菌剂 五味子 白粉病
  • 简介:研究了木蹄层孔菌子实体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甲醇提取物对体内抑制肿瘤活性及对免疫功能影响。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观察木蹄层孔菌不同提取物对荷瘤小鼠抑瘤效果,通过抑瘤率、免疫器官指数及生存时间影响来评价不同提取物活性。结果表明:木蹄层孔菌子实体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甲醇提取物均有一定抑制肿瘤作用,其中石油醚提取物下层沉淀抑制作用最显著,当质量分数为100mg/kg时抑瘤率高达56.29%,接近阳性药抑瘤率58.78%,可使小鼠体质量、脾指数胸腺指数增加,延长H22荷瘤小鼠生存时间。木蹄层孔菌石油醚提取物下层沉淀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较好地抑制小鼠肿瘤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标签: 木蹄层孔菌 石油醚提取物 氯仿提取物 甲醇提取物 H22荷瘤小鼠 免疫功能
  • 简介:糖基水解酶Lxyl-pl-1Lxyl-p1-2是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天然药物生物合成重点实验室克隆自真菌香菇重组蛋白,具有β-木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双重活性,能专一性水解脱除7-木糖-10-去乙酰紫杉醇等木糖基,生成C-7位羟基化产物可以作为前体半合成重要抗肿瘤药物紫杉醇或其类似物。前期工作显示:Lxyl-p1-1Lxyl-p1-2序列同源性高达97%,但后者催化活性是前者2倍以上;Lxyl—pl-2水解生色底物PNP-Xyl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4.0。为系统地观察两酶催化特性,在对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天然药物生物合成重点实验室构建工程酵母进行培养、诱导7d后冷冻干燥菌体。将冷干菌体破碎得到蛋白粗提物,再经过Ni亲和色谱HPLC凝胶色谱法制备纯化得到Lxyl-p1-1Lxyl-p1-2重组蛋白。以生色底物PNP-XylPNP-Glc及7-木糖紫杉烷底物7.木糖-10-去乙酰紫杉醇(XDT)与重组酶进行反应,重点测定Lxyl-p1-2水解XDT最适温度最适pH,并在最适条件下测定重组酶对不同底物动力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Lxyl-pl-2水解底物XDT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为4.5;动力学测定结果显示:Lxyl—pl-1Lxyl-p1-2β-葡萄糖苷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β-木糖苷酶活性,这与之前研究结果相一致;Lxyl-p1-1对于底物PNP-Xyl,PNP-GlcXDTkcat/Km值分别低于Lxyl-p1-2对于上述3种底物kcat/Kan值(0.77s-1×mM-1,1.65s-l×mM-1-1×mM-lVS.1.67S-1xmM-1,2.85S-1×mM-11.07S-1×mM-1)。

  • 标签: 7-木糖紫杉烷糖基水解酶 Β-木糖苷酶 Β-葡萄糖苷酶 动力学参数 催化特性
  • 简介:研究了3种枝状地衣乙酸乙酯提取液对水霉病主要病原菌两性绵霉菌丝体外抑菌效果。菌株分离自河流水体,经培养、形态观察及ITS区序列测定比对,鉴定为两性绵霉Achylabisexalis。结果显示枝状地衣黑穗石蕊、中国树花、地茶乙酸乙酯浸提液均对两性绵霉有抑制作用,最低抑制浓度均为800mg/L;在供试浓度为3200mg/L时,3种地衣提取物均能完全抑制菌丝生长。

  • 标签: 枝状地衣 乙酸乙酯 两性绵霉 抑菌作用
  • 简介:报道了中国垂幕菇属新记录种——瘤核垂幕菇(Hypholomatuberosum)。对SWUST2007101001号标本分离菌株Ht.1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对其ITS区序列进行了测定系统发育分析,同时对相关类群形态分子分类进行了讨论。将该菌株鉴定为瘤核垂幕菇,与其亲缘关系较近是Strophariaambigua(AY818350)、Strophariainuncta(EU784417)Weraroavirescens(EU784438)。由系统进化树推断瘤核垂幕菇是多元进化。

  • 标签: 瘤核垂幕菇 形态特征 RDNA-ITS 系统发育
  • 简介:糖苷水解酶第一家族(GH1)β-葡萄糖苷酶(BGL1)有葡萄糖耐受性,进口端位点对酶活性及葡萄糖耐受性有很大影响,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对嗜热革节孢GH1BGL1进口端W168、L173、F348、W349、C169、F180、D237、Y179、A260、H307、N335E437这12个氨基酸残基进行定点突变,将突变酶与野生酶(WT)在毕赤酵母中表达,表达产物纯化后进行酶活性葡萄糖耐受性测定。与WT相比,所有突变酶活性均有所降低,其中W168H、N335FW349G几乎丧失活性。突变F180H、D237S、A260NH307YKm低于WT,所有突变kcat都降低。除L173Q外,其余突变都保持葡萄糖耐受性,在高浓度(400mmol/L)葡萄糖时,Y179FD237S酶活受到显著抑制。本研究表明,进口端位点对酶活性及葡萄糖耐受性均具有一定影响,催化活性通道结构特异性可能是葡萄糖耐受机制。

  • 标签: Β-葡萄糖苷酶 定点突变 进口端 葡萄糖耐受性
  • 简介:摘要:应用真菌特异性引物PCR测序、克隆测序SNP质谱基因分型法,鉴定2株蝙蝠蛾幼虫活体肠道真菌分离株(CHlCH2)中多种菌物。应用这2株分离株与中国被毛孢分生孢子联合侵染蝙蝠蛾幼虫,观察其协同侵染活性。结果表明这2株分离株呈现中国被毛孢体外培养生长显微形态特征。通用引物ITS4/5蝙蝠蛾拟青霉特异性引物Pp4/5扩增子测序检出蝙蝠蛾拟青霉中国被毛孢ITS序列。扩增子克隆一测序SNP基因分型法证实多种转换颠换点突变基因型在2株分离株中共存。反复固体、液体培养证实蝙蝠蛾拟青霉中国被毛孢ITS序列共存,并非真菌间DNA片段漂移。应用子囊孢子或中国被毛孢侵染4~5龄蝙蝠蛾幼虫,幼虫染菌率为1.37%~3.52%,幼虫变僵时间为35~50d。应用2株分离株与中国被毛孢分生孢子联合侵染,幼虫变僵时间为5—8d,染菌率达55.2%(P〈0.001),侵染效能提高15~39倍。蝙蝠蛾拟青霉多种点突变基因型冬虫夏草菌(包括中国被毛孢)在蝙蝠蛾幼虫肠道以天然真菌复合体形式共存;多种菌物组成侵染源联合侵染蝙蝠蛾幼虫大幅度提高侵染效能,呈现多菌协同侵染共生关系。

  • 标签: 天然冬虫夏草 蝙蝠蛾拟青霉 转换点突变和颠换点突变基因型冬虫夏草菌 中国被毛孢 多菌联合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