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随着杀虫剂阿维菌素广泛应用,靶标生物其抗性问题日益严重。以往研究显示,细胞膜转运蛋白P糖蛋白可能与抗药性有关。但在昆虫阿维菌素抗性研究中,由于目前市场上缺少专门针对昆虫商业化抗体,使得这一研究受限。为此,本研究尝试应用其他物种抗体开展P糖蛋白检测。[方法]以果蝇为测试昆虫,以阿维菌素作为测试药物,采用免疫印迹方法用鼠抗人P糖蛋白单克隆抗体检测阿维菌素敏感品系与阿维菌素抗性品系果蝇中P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检测出果蝇体内P糖蛋白特异性表达,且无明显非特异性条带;与敏感品系果蝇相比,阿维菌素抗性品系果蝇P糖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用针对人及其他脊椎动物P糖蛋白单克隆抗体检测果蝇P糖蛋白表达可行,且果蝇阿维菌素抗性可能与P糖蛋白表达升高有关。

  • 标签: P糖蛋白 蛋白质印迹 果蝇 抗药性
  • 简介:【目的】印度尼西亚与我国有着多元素农产品贸易往来,通过统计印度尼西亚输华植物及植物产品所携带有害生物,分析其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影响,能为应对印度尼西亚技术贸易措施提供思路,并为我国农产品企业"走出去"提供参考。【方法】经动植物检验检疫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查询,统计印度尼西亚输华植物及植物产品所携带有害生物类别、截获途径及截获地区。【结果】我国印度尼西亚输华植物及植物产品中检出有害生物共计2512种96958批,鉴定至种且检出超过1000批次有害生物共计14种,检疫有害生物共计72种5286批。昆虫类有害生物占比达78.5%,检疫昆虫达65.2%。【结论】首要做好木材类有害生物检疫同时,也需警惕一些非检疫仓储害虫,保持并加强南方各省份港口有害生物查验力度,加强印度尼西亚输华货物检疫。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有害生物 植物产品 检疫
  • 简介:【目的】黄顶菊、三叶鬼针草和豚草是我国危害较严重3种菊科人侵植物.了解3种菊科植物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变化,可以为研究其人侵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廊坊中试基地开展同质园实验,比较分析了黄顶菊、三叶鬼针草和豚草3种菊科人侵植物幼苗期、旺盛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变化.【结果】3种外来菊科植物生长时期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存在显著影响.3种外来植物人侵域土壤速效磷、硝态氮含量以及磷酸酶活性随生长时期变化都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均在旺盛生长期达到最大值.人侵域土壤速效磷和硝态氮含量变化趋势与狗尾草明显不同.3种外来植物人侵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了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结论】3种外来菊科植物的人侵改变了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创造出更有利于自身生长和繁殖条件,以利于其进一步扩张.

  • 标签: 黄顶菊 三叶鬼针草 豚草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 简介:[背景[白僵菌是一种应用最广泛虫生真菌,已被用于工厂化大量生产,可防治多种农林害虫。[方法]试验设置17、21、25、29和33℃5个温度水平,采用喷雾法,将浓度为1×105和1×108个·mL-1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分别感染红火蚁工蚁,以测试不同温度下白僵菌菌株对红火蚁工蚁致病力。[结果]当浓度为1×108个·mL-1时,21、25和29℃条件下,红火蚁工蚁15d累计死亡率均达到了100%,17和33℃下分别为99.36%和98.74%。当浓度为1×105个·mL-1时,21、25、29和33℃下,红火蚁工蚁15d累计死亡率分别为29.42%、36.18%、33.17%和27.21%,显著高于17℃累计死亡率。2个浓度处理17~25℃时,白僵菌对红火蚁工蚁致死中时(LT50)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当温度为29和33℃时,红火蚁LT50不减少反而增加。25℃时白僵菌Bb04菌株对红火蚁工蚁LT50最短,死亡速度最快,致病力最强。[结论与意义]该研究可为制定田间利用白僵菌防治红火蚁最佳时期奠定基础。

  • 标签: 白僵菌Bb04菌株 红火蚁 温度 致病力
  • 简介:[背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噻虫嗪是农业上常用杀虫剂。[方法]在室内测定了0.25g·L-1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和0.01%噻虫嗪胶饵对红火蚁毒力。[结果]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红火蚁有良好触杀作用,触杀时间短,致死量大,具备毒力传导作用;噻虫嗪胶饵能通过虫体交哺传导毒力,室内防治整巢红火蚁效果可达93.50%以上。[结论与意义]这2种药剂都具有有效防治红火蚁潜力。

  • 标签: 红火蚁 高效氯氟氰菊酯 噻虫嗪 毒力测定
  • 简介:【背景】广东省是中国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地区之一,入侵昆虫引发生物灾害日趋严重.【方法】根据广东省各地区野外调查结果及国内外相关文献,汇总分析了广东省外来入侵昆虫种类、原产地、入侵地、地理分布格局.【结果】据统计,广东省造成一定程度危害外来入侵昆虫种类共计30种,以蚧类最多,占30.00%;广东省外来入侵昆虫中,原产于亚洲种类最多,为12种,占40.00%,其中东盟8种,北美洲、南美洲各占20.00%、16.67%,从非洲、欧洲和大洋洲传人分别占10.00%、3.33%和3.33%;外来入侵昆虫首次发现地位于广东省有17种,占56.67%,且全部位于珠三角地区,海南省占20.00%,云南省占10.00%,出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京市、上海市均为3.33%;广东省外来入侵昆虫地理分布存在较大空间差异,珠三角地区外来入侵昆虫物种数量较多,粵西地区相对次之,粵北和粵东地区相对较少.【结论与意义】明确广东省外来有害昆虫入侵现状及地理分布格局,可为广东省外来入侵昆虫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广东省 外来入侵昆虫 地理分布 原产地 首次发现地
  • 简介:[背景]苹果蠹蛾是危害苹果和梨等蔷薇科果实世界重要蛀果害虫之一,目前已侵入我国新疆、甘肃、黑龙江、宁夏、内蒙古、吉林、辽宁等7省市,正在向苹果主产区扩散,严重威胁我国苹果产业发展。欧美国家田间应用证明,CypoGV是防治苹果蠹蛾效果最佳生防制剂。研究开发本土CypoGV商业化制剂,对保证我国苹果业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方法]用室内和田间生测方法,半人工饲料中添加被紫外线处理过氧化铁和CypoGV-ZY混合悬液,其中氧化铁添加浓度分别为3、5、7、10、12mg·mL~(-1),并完成其苹果蠹蛾初孵幼虫生物测定。[结果]病毒悬液中添加7mg·mL~(-1)氧化铁能显著提高CypoGV田间活性和持久,与未添加氧化铁处理相比较,初孵幼虫死亡率分别提高了53.88%和96.64%。[结论与意义]添加低剂量氧化铁,显著增强了CypoGV田间强日光、强紫外线适应,提高了该病毒田间活性和持久,说明氧化铁可作为商业化CypoGV制剂助剂,提高田间CypoGV苹果蠹蛾防治效果。本研究为我国CypoGV制剂生产过程中添加助剂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氧化铁 UV 生物测定 存活率 增效剂
  • 简介:苹果蠹蛾是我国重要检疫害虫,自1953首次新疆库尔勒地区发现以来,疫情保持不断扩张趋势,目前已经我国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和吉林7个省区发现,我国苹果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新疆苹果蠹蛾生物学、生态学等研究领域起步较早,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和应用工作。本文通过新疆苹果蠹蛾相关文献搜集、整理和分析,回顾和总结了新疆绿洲荒漠生态区苹果蠹蛾生物学、生态学和综合防治技术等领域研究和应用进展,以期今后该虫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新疆荒漠绿洲 苹果蠹蛾 生物学 生态学 防治技术
  • 简介:【背景】青葙是我国传统中草药,有关其次生物质对植物病害活性已有报道,但其害虫防控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方法】为明确青葙体内次生物质对害虫生物活性,研究了青葙叶片4种溶剂提取物对红脉穗螟幼虫体重及蛹发育影响。【结果】除石油醚提取物外,其余3种溶剂(甲醇、正丁醇、去离子水)提取物均会对红脉穗螟体重和成虫羽化造成影响,其中,甲醇提取物影响最大;各提取物中,仅甲醇提取物虫体蛹发育造成影响,蛹重抑制率达到39.35%,蛹长抑制率达到29.05%。【结论与意义】青葙植株体内存在对昆虫生长发育起调控作用次生物质。

  • 标签: 青葙 提取物 红脉穗螟 生长发育调节活性
  • 简介:【背景】薇甘菊是最具危害世界杂草之一,目前已入侵我国香港、广东、海南、台湾、云南等地,而嘧磺隆是防治薇甘菊一种高效药剂。【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喷雾法,研究了商用药剂嘧磺隆与洗衣粉或柴油混合使用,薇甘菊根、茎、叶片杀灭效果及后期残留茎干萌发率和种子萌芽率抑制作用。【结果】嘧磺隆单独处理28d后,薇甘菊叶片、茎和根死亡率分别为86%、92%和84%;而与洗衣粉混合处理后,死亡率分别升高至98.33%、97.67%和89.67%;与柴油混合使用后,死亡率分别升高至92.33%、95.33%和98.33%。经嘧磺隆单独处理后薇甘菊后期茎干萌发率为9.67%;与洗衣粉、柴油混合使用后,萌发率分别降低至6%、5.33%。经嘧磺隆单独处理后,薇甘菊种子萌芽率为44.67%;而与洗衣粉、柴油混合使用后,种子萌芽率分别降至28.67%、25.33%。【结论与意义】嘧磺隆与洗衣粉或柴油混合使用,薇甘菊组织杀灭效果及后期茎干萌发率和种子萌芽率抑制作用均优于嘧磺隆单独使用。本研究可以为薇甘菊防控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薇甘菊 70%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洗衣粉 柴油 防控效果
  • 简介:【背景】植物根结线虫病是世界分布土传病害,常造成农作物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区域象耳豆根结线虫,由于其致病和分子特征以及与植物互作关系独特性,被认为是一种农作物具有潜在危害重要病原根结线虫,因而引起国内外植物寄生线虫学者广泛关注。【方法】用形态学、同工酶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方法,从海南岛农作物上采集到10个根结线虫纯化种群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象耳豆根结线虫海南岛大面积栽培10种农作物和南药植物,包括黄瓜、南瓜、苦瓜、丝瓜、葫芦瓜、辣椒、番石榴、海巴戟、沈香和丁香上均有寄生,其形态学、酯酶表型和mtDNA-PCR扩增产物均有别于常见根结线虫种类;用引物18S和28S扩增象耳豆根结线虫种群rDNA-ITS区序列,并其进行克隆、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象耳豆根结线虫4HBJ种群分别与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同源均仅为88%左右。【结论与意义】本文准确鉴定了象耳豆根结线虫,首次阐述其海南岛多种农作物致害;阐释了象耳豆根结线虫形态和分子特征,并明确了其与3种常见根结线虫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今后进一步开展象耳豆根结线虫基础研究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象耳豆根结线虫 鉴定 RDNA-ITS
  • 简介:【背景】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其急性毒性尚未明确。【方法】采用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铜(Cu2+)、锌(Zn2+)、镍(Ni2+)、镉(Cd2+)、铅(Pb2+)和锰(Mn2+)等6种重金属对赤子爱胜蚓急性毒性效应,并参照欧盟指令91/414/EEC标准评价了其环境风险。【结果】滤纸接触法48h测定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对蚯蚓L%为3.17(2.53—3.81)~90.42(69.45~140.47)μgcm-2,其毒性次序为Cu2+〉Zn2+〉Ni+〉Cd2+〉Pb2+〉Mn2+。人工土壤法14d测定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对蚯蚓LC50为1347(1236~1453)~6936(6144~8930)mg·kg-1,其毒性次序为Cu2+〉Cd2+〉Ni+〉Zn2+〉Mn2+〉Pb2+。风险评价结果显示,Cu2+、Zn2+、Ni+、Cd2+、Pb2+和Mn2+等6种重金属暴露比(toxicity/exposureratio,TER)分别为3.37、4.46、8.68、1428、13.87和5.85。【结论与意义】6种重金属对土壤动物蚯蚓均具有潜在毒性效应。Cu2+、Zn2+、Ni+、Mn2+等4种重金属对赤子爱胜蚓存在急性毒性风险,而Cd2+和Ph2+赤子爱胜蚓急性毒性风险水平是可接受。该评价结果可为我国制定基于风险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 标签: 重金属 赤子爱胜蚓 急性毒性 风险评价
  • 简介:[背景]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重要组成部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其所在红树林生态系统正遭受严重的人类活动介导多种侵扰,如烈性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入侵.很多研究调查了红树林生态系统底栖动物群落互花米草入侵响应,但互花米草移除对生物群落影响鲜有报道.[方法]选取位于山口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3个断面(山角、永安和北界),分别在3个断面定量采集互花米草拔除前和拔除后底栖动物,比较其物种组成、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研究人工拔除互花米草对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结果]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互花米草拔除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选取3个断面上共观测到1~3种拔除前后共有的物种,且优势种3个断面上均发生了变化;物种丰富度2个断面(永安和北界)上略有增加,一个断面(山角)上降低;3个断面上,互花米草拔除后生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都显著降低.[结论与意义]底栖动物群落这些显著变化会对其栖息地内以及周边红树林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及红树林生态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当大规模人工移除互花米草时,需充分考虑这些变化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制定合理、有效互花米草清除策略,保护脆弱红树林生态系统.

  • 标签: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红树林 互花米草 生物量 物种丰富度 物种栖息密度
  • 简介:【背景】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种植将导致连年连续使用单一目标除草剂,势必会影响杂草群落结构变化,但其变化规律至今还不十分明确。【方法】于2011~2013,连续3直播种植抗草铵膦转基因Bar68-1水稻田中,使用灭生性除草剂草铵膦,持续观察期间杂草群落结构变化,并与常规选择除草剂丙草胺—苄嘧磺隆(丙·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以揭示由于种植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而使用单一除草剂稻田杂草群落结构影响。【结果】草铵膦和丙·苄连续使用后,杂草物种丰富度和总杂草密度均逐年显著降低。随草铵膦使用年限增加,控草效果持续提高并达到优良水平,而常规选择除草剂丙·苄长期使用,致使多年生杂草双穗雀稗演替为群落优势种,杂草密度呈逐年增加趋势,导致生物多样指数显著降低。【结论与意义】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种植,抗性杂草演化之前,不会因单一灭生性除草剂应用而导致杂草群落迅速朝不良方向演替。长期群落演替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观察。

  • 标签: 转基因水稻 草铵膦 丙·苄 杂草群落动态
  • 简介:[目的]转基因作物大规模种植,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商业化种植之前,评价环境安全十分必要。[方法]以转基因(RRM2)高产棉为实验品种,受体材料中棉所12为对照品种,分别于20132014连续22种棉田苗期蚜虫及其几种主要捕食性天敌田间种群数量进行系统田间调查,并比较它们在这2种不同棉田间差异。[结果]与中12相比,转RRM2基因棉苗期无翅蚜发生数量显著增加,有翅蚜迁入棉田数量也有所增加,但二者差异不显著;2个棉花品系棉蚜几种主要捕食性天敌发生数量也无明显差异。[结论]与亲本材料相比,转高产棉花苗蚜数量显著增加,但其捕食性天敌数量增加不明显。本研究为转RRM2高产基因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转RRM2基因棉 棉蚜 捕食性天敌 种群密度
  • 简介:[背景]椰心叶甲啮小蜂防治椰心叶甲危害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其耐低温胁迫能力将决定该寄生蜂是否能在低温环境下建立种群并发挥控害效能.筛选椰心叶甲啮小蜂低温胁迫下相关响应基因,可为揭示其耐寒机理提供重要线索.[方法]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分别以经0℃处理24h后试虫与未经低温处理试虫.DNA互为t.st.r与driver,正反向构建椰心叶甲啮小蜂cDNA消减文库,经蓝、白斑筛选,鉴定阳性差异片段,并分别随机挑选正反向文库224和119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本试验所构建cDNA消减文库为椰心叶甲啮小蜂低温胁迫下特异表达cDNA消减文库;经蓝、白斑筛选,分别得到了40和4个高质量ESTs,经PCR鉴定插入片段长度主要分布于200~700bp之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功能主要涉及新陈代谢、细胞结构、信号传导、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生理过程,并筛选出5类与啮小蜂耐寒性相关基因,包括Hsp家族蛋白、海藻糖磷酸合酶、谷氨酰胺合成酶、ATP合成酶β亚基和NADH脱氢酶.[结论与意义]该研究进一步研究椰心叶甲啮小蜂抗寒性状表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为揭示啮小蜂抗低温耐寒机制打下一定理论基础.

  • 标签: 椰心叶甲啮小蜂 差异表达基因 抑制消减杂交
  • 简介:[背景]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植物种群建立、生长及其营养都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植物入侵进程也可能与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相关.[方法]温室条件下,研究了从紫茎泽兰入侵土壤(IS)和本地植物生长土壤(NS)中获得微生物群落对外来杂草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生长及其互作影响.[结果]接种来自IS接种剂紫茎泽兰,特别是与黄花苜蓿或狗尾草共同种植时,较接种NS接种剂具有更高丛枝菌根侵染率.来自IS接种剂促进了与本地植物狗尾草共同栽培紫茎泽兰生长,但这一本地植物种生长却未受影响.接种IS接种剂紫茎泽兰抑制了与其临近种植2种本地植物生长,而接种NS接种剂时,未受此影响.接种IS接种剂时,所有种植组合中紫茎泽兰对接种剂均呈正响应;而接种NS接种剂时,单独种植或与黄花苜蓿共同种植紫茎泽兰对接种剂呈负响应.[结论与意义]存在于紫茎泽兰根周包括丛枝菌根真菌在内土壤微生物,增强了这一入侵杂草与本地植物种竞争力,这可能是外来植物入侵一个重要机理.

  • 标签: 紫茎泽兰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对植物的反馈 外来植物 入侵机理 根周
  • 简介:【背景】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是全球种植面积最大一类转基因植物,以除草剂抗性基因作为检测靶标的分子鉴定方法研究与应用,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与监测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除草剂抗性基因aad1和dmo核苷酸序列设计PCR检测引物,并进行PCR反应体系优化、方法特异性、灵敏度、再现等方面的测试,分别建立aad1基因和dmo基因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结果】建立PCR检测方法56~64℃退火温度范围内均能获得一致结果,具有良好稳健。该方法可将含有aad1基因和dmo基因转基因作物与其他转基因作物区分开,其灵敏度可分别达到20个拷贝和40个拷贝。通过将aad1基因和dmo基因检测引物放入同一管PCR反应体系中,还能在一次PCR中同时检测这2个靶标基因,双重PCR检测灵敏度与单一PCR一致。【结论与意义】建立分子方法可精准检测出含有aad1基因和dmo基因转基因作物,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特点,为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筛选检测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

  • 标签: 转基因生物 除草剂抗性基因 分子检测 PCR方法
  • 简介:[背景]红火蚁是一种危险入侵生物,虫生真菌其防治效果会受到外界环境因子影响。[方法]应用致病力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金龟子绿僵菌M09红火蚁毒力,同时研究了含水量和土壤类型绿僵菌毒力影响。[结果]红火蚁死亡率与金龟子绿僵菌剂量呈正相关,处理4d后LG50为0.37g。金龟子绿僵菌砂土、壤土和粘土中对红火蚁致死率均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中砂土中毒力最强。此外,不同含水量土壤中,金龟子绿僵菌致死率也不相同(P〈0.01)。[结论与意义]土壤类型和土壤湿度会显著影响金龟子绿僵菌M09红火蚁防治效果。选择高湿和砂土类型土壤施用金龟子绿僵菌M09可以达到较好效果。

  • 标签: 红火蚁 金龟子绿僵菌 土壤环境 致病力
  • 简介:【背景】热带拂粉蚧属于粉蚧类昆虫,食性杂,是危害热带和亚热带水果、蔬菜和园林植物重要害虫,主要随水果、苗木和交通工具等介质进行远距离传播.20145,我国云南与緬甸边境发现该虫危害草本植物马松子.【方法】收集整理热带拂粉蚧生物学、地理学等信息基础上,介绍了其主要形态特征、寄主、分布、生物学特性,并该有害生物危害和防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热带拂粉蚧雌成虫长椭圆形,触角8节,体长2.5-3.0mm,宽1.5-2.0mm,主要通过孤雌生殖繁殖后代,形态特征与双条拂粉蚧非常相似.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热带地区适合该虫生存和危害,一旦入侵我国会对花卉、水果和蔬菜等造成危害,给相关产业带来损失.【结论与意义】热带拂粉蚧我国有传播扩散可能,加强检疫是防范该虫入侵主要手段,生物防治是治理该虫重要措施.

  • 标签: 热带拂粉蚧 粉蚧科 新纪录种 危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