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该文对民国政府经略西藏做了系统阐述,认为民国时期中央政府与西藏关系长期陷入不正常状态,特别是在民国早期,由于英帝国主义干涉,西藏地方政府疏离中央,后经过中央政府的反对和斗争,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出现转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经过多方面艰苦的努力,逐步使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恢复正常。

  • 标签: 民国政府 西藏 治理政策
  • 简介:西洋教士入华是明朝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遭遇的一个新问题。广东地方政府首先允许西洋教士入华,并对其施行一定的管理和控制。至利玛窦进京之后,西洋教士的问题逐渐为明廷所重视。从西洋教士在明代中国分布和扩散呈现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待传教士的主流态度是包容的,但以不违背他们所考虑的国家利益为前提。1616年南京教案的爆发凸显了明政府对西洋教士宽容的有限性。

  • 标签: 西洋传教士 明政府 态度 政策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历时三十余载,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日趋合理,城镇化建设成就显著。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政府不断完善的管理、科学合理的调控密切相关。我国政府在城镇群的规划布局、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创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落实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将更多地涉足科学技术、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等领域,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 标签: 政府管理 城镇化 主导作用
  • 简介:东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成立于1985年。该办一轮修志共编纂出版《东莞市志》等地方志41种。2002年5月东莞市在广东省各地级市率先开展二轮修志后,深入贯彻地方志法规,按照省政府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部署,以“记载历史,传承文明”为己任,以编纂《东莞年鉴》为切入点,以编修《东莞市志(I979—2000)》为重点,

  • 标签: 地方志工作 市人民政府 东莞市 办公室 《东莞年鉴》 二轮修志
  • 简介:1890年6月4日,朝鲜赵太妃薨逝。按照成例,朝鲜必须向礼部派遣告讣使,清朝派遣敕使,赐奠弔丧,但因朝鲜屡思自主,企图改变事大礼仪,遂引发“郊迎礼”的礼仪之争。从中朝两国处理赵太妃丧礼的案例,可见朝鲜国王追求自主的企图,欲改动事大礼仪,模糊化宗藩体制的等差位阶,因而请求敕使队伍改由马山浦上岸,并免除向皇帝诏书三跪九叩的“郊迎礼”,保护朝鲜的体面。但清政府却欲藉“郊迎礼”的举行,向各国驻朝公使彰明中朝两国的君臣名分,所以坚持按成例处理,稳固清政府的宗主权。中朝两国礼仪之争的结果,最后还是清政府略胜一筹,成功让各国驻朝公使了解“名分”控制朝鲜君臣的有效性,却让朝鲜君臣更加强了反华意识,埋下日后中朝宗藩关系破裂的导火线。

  • 标签: 君臣名分 自主 袁世凯 赐奠 郊迎礼
  • 简介: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1934—1940年卡德纳斯执政期间的土地改革进行研究,从一个侧面揭示卡德纳斯主义的本质。本文认为,就其动机和目标而言,卡德纳斯主义的确是一场激进的社会改革运动,但是,由于各种敌对力量的抵制,也由于改革缺乏精密的规划和设计,卡德纳斯政府的土地改革在很多情况下并未达到预设的目标,有时被原来的土地所有者阶层所利用。在执政的最后两年,卡德纳斯政府的土地改革速度放慢了。卡德纳斯下台后,墨西哥政府的土地和农业政策转向保守。

  • 标签: 卡德纳斯政府 墨西哥卡德纳斯 政府土地改革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四川作为大后方,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战八年中,川军伤亡人数约为正面战场抗日军队的五分之一,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由于川军伤残人数巨大,对退、除役官兵安置问题便成为国民政府军抚政策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具有典型意义。本文针对该问题梳理相关史料,并客观地进行了分析,力求在此问题上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研究。

  • 标签: 抗战 川军 退除役 安置 军抚
  • 简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天津市政府与社会团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婚俗进行改良,包括对旧婚俗中仪仗的整顿以及举办集团结婚活动对新婚俗的形成进行引导与示范等。这种改良对个人与家庭、社会关系、家一国关系重新建构与诠释,成为社会教化与政治认同的重要载体。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天津婚俗改良也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天津 婚俗改良 社会变迁
  • 简介:本文是近代学者许宝蘅先生(字季湘,1875—1960)的未刊文稿。季湘先生出身世家,清末以举人充军机章京,熟悉清代掌故和档案文献;民国后又在北洋政府和故宫博物院任职。1954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档案教学组年轻教师韦庆远,经叶恭绰先生介绍,拜访季湘先生,请教清季和北洋政府时期中央政府机构的档案情况。

  • 标签: 北洋政府时期 中央机构 档案文献 清代 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
  • 简介:出于遏制共产主义和实施冷战政策的目的,“十七条协议”签订前后,美国采取了种种措施阻挠西藏的和平解放,如鼓动达赖喇嘛发表反对“十七条协议”的声明;策动达赖喇嘛出逃;争取印度、英国政府合作支持达赖喇嘛等.本文利用美国已解密的档案文献和相关的研究成果,对1951年5月到1951年10月期间,美国政府和西藏当局针对达赖喇嘛流亡及其避居地选择问题做一个较为详细的论述,从而揭示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西藏政策和中美关系,以及美国在“西藏问题”国际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标签: 美国政府 达赖喇嘛 协议 1951年 西藏政策 诱导
  • 简介:胡适的英文文章“APhilosopherofChineseReactionism”(《中国保守主义的哲学家》)发表在《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上。这是一篇佚文,与《胡适日记》提到的文章“GoodnowandChineseReactionism”有亲缘关系。它的价值在于反映了袁世凯称帝前胡适对新知识分子的认识水平,是理解胡适的知识分子观以及他处理与国家、政府关系的钥匙,还可从中发现他参与新文化运动的动机。

  • 标签: 胡适 佚文 古德诺 新知识阶层
  • 简介:1907年11月6日,营口叶亮卿开办的东盛和等五联号突然倒闭,波及整个营口,造成严重的区域性经济危机。面对危机,清政府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几经协调、商讨,最终由户部银行筹款150万两进行救济,从而稳定了商业秩序。通过该案处理过程,能看出清政府在实际经济运作中开始发挥保护、救助经济的作用。但救济政策的出台并非一帆风顺,其中蕴含着多方考虑及利益纠葛。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新式金融机构与督抚、地方关道等部门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扮演着不同角色。新政时期的清王朝开始从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型,政府职能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得到扩展和强化。

  • 标签: 经济危机 东盛和 倒闭 清末新政
  • 简介:敦煌莫高窟第85窟是晚唐张氏归义军时期佛教教团都僧统翟法荣营建的功德窟,成通三年开始修建,成通八年工程结束,《翟家碑》和翟法荣的邈真赞都有记载。翟法荣晋升都僧统的时间是大中七年前后,并没有立刻修建纪念他出任都僧统的功德窟,主要是因为当时收复河西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到成通二年收复凉州之后,归义军战事基本结束,开始文化建设。张议潮开凿了第156窟纪念收复河西一道和晋升司空,僧团首领翟法荣紧随其后修建了纪念他晋升都僧统的第85窟。

  • 标签: 敦煌 翟法荣 第85窟 归义军
  • 简介:1986年3月,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号秦墓中出土了460枚秦简,大多保存完整,字迹清晰。据《墓主记》断代,这批竹简写于秦始皇八年(前289)以前。它的出土不仅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思想文化情况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而且对研究秦始皇时代的文字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分析这些竹简上的文字及其他出土和传世的秦国铭文,对秦始皇时代流传的文字书体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了初步探讨。

  • 标签: 秦简书体 隶书 汉字演变 秦文化
  • 简介:中国古代书画作品诸多引首题名、鉴藏印章和卷尾题跋等特殊元素中包含着巨大的信息量,隐藏着与其他历史人物或事件相关的诸多线索。在对中国古代书画藏品进行研究或展示时,仅仅将其作为一件艺术作品、展示其艺术价值是远远不够的。通过深入调查藏品所包含的信息及线索等相关背景资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藏品本身,还可以使单纯的艺术类藏品具有了丰富的历史人文价值,进而成为强化博物馆藏品与观众"沟通"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

  • 标签: 中国古代书画类藏品 背景资料 藏品价值
  • 简介:人地关系一直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本文探讨了同里旅游商业化用地格局演化的特征,揭示了其格局演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同里旅游商业化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用地规模呈现逐步增加的态势,并呈现从核心向四周扩散的特征,用地格局整体紧凑度不高;2旅游用地空间扩展以SWW、SE、SSE、E为主导方向,拓展强度呈增大态势;3针对同里旅游商业化用地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剖析表明,经济利益、农户行为转变、市场发展需求、级差地租及政府行为的综合驱动导致了其用地格局的空间演化。

  • 标签: 新型城镇化 旅游商业化 用地格局 驱动机制 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