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将脑电双频指数(BIS)作为安氟醚闭环靶控麻醉反馈控制变量指标的可行性。方法:60择期剖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两组均以BIS值55控制麻醉深度目标,试验组采用吸入麻醉药闭环靶控系统实施麻醉深度维持;对照组由麻醉医师手动调控安氟醚挥发罐实施麻醉深度维持。记录并比较两组实时BIS值、血压、心率、辅助药剂量、安氟醚用量、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和术中知晓等数据。结果:两组患者麻醉维持期间BIS基本预定值55上下波动,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组患者血液动力学存在差异,闭环靶控组安氟醚吸入后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但在切皮后血压上升幅度则对照组明显偏低,手术过程中血压也较对照组者维持较低。安氟醚闭环靶控组安氟醚总用量和辅助药使用量明显低于手动控制组。两组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结论:剖胸后单肺通气条件下,安氟醚闭环靶控系统能保证麻醉过程及血液动力学稳定,无术中知晓发生,麻醉药用量可减少。

  • 标签: 安氟烷 闭环靶控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BIS) 脑电双频指数 麻醉应用 安氟醚
  • 简介:目的:观察葛根素(puerarin,Pur)对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与复苏效应。方法:以“四动脉闭塞法”建立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20min再灌注60min,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组织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和酶(NOS)活性;电镜观察前脑皮质神缝元超微结构。结果:Pur(30mg/kg静注)可显著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红细胞功能(P<0.0l、<0.05);明显减少缺血脑组织MDA、NO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NOS活性(P<0.01);超微结构显示Pur可减轻线粒体、核膜等膜性结构损伤,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有助于维护神经元完整性。缺血前应用Pur效应优于再灌注后应用。结论:Pur对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与复苏效应,这种效应可能与降低血液粘度、对抗自由基和NO毒作用以及一定膜保护修复作用有关。

  • 标签: 葛根素 家兔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自由基 复苏效应
  • 简介:目的:评价氟诺昔康合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美国麻醉学会(ASA)Ⅰ—Ⅱ级妊娠1-2自愿施行人工流产术孕妇60.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对照组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治疗组先静注氯诺昔康8mg后行丙泊酚静脉麻醉。2组丙泊酚采用2次推注法即首次给药至深外镇静,2—3min后扩宫口时再追加首次量50%。观察诱导过程及术中血压心事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术后恶心呕吐(PONV)、头晕、术后宫缩痛(采用VAS评分)。结时:丙泊酚用量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对照组83%,治疗组50%(P〈0.05),术后宫缩痛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氯诺昔康合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和呼吸抑制发生.增强镇痛效果而不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氯诺昔康 丙泊酚 人工流产
  • 简介:目的:探讨温度对5种挥发性麻醉药30%脂肪乳中分配系数影响。方法:采用注射器—锥形瓶二次顶空平衡法,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在17℃、21℃、25℃、29℃、33℃、37℃和41℃七个不同温度条件下,地氟醚、七氟醚、异氟醚、安氟醚和氟烷30%脂肪乳中分配系数。结果:5种挥发性麻醉药30%脂肪乳中分配系数与温度之间呈直线负相关(P<0.01);不同挥发性麻醉药温度系数与37℃条件下在30%脂肪乳中分配系数呈直线相关(P<0.01)。结论:随着温度升高,挥发性麻醉药30%脂肪乳中分配系数逐渐下降;分配系数愈大挥发性麻醉药,温度对其分配系数变化影响愈大。

  • 标签: 挥发性麻醉药 温度 脂肪乳 分配系数
  • 简介:目的:采用右侧颈总动脉多次缺血预处理,并逐次递增缺血时间,诱导右侧大脑侧枝循环建立,观察右侧颈动脉永久性阻断缺血后脑保护作用。方法:家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4只。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操作同实验组.但实验期间不实施球囊充气阻断颈动脉血流。实验组右颈总动脉压迫组,压迫方法采用颈总动脉外充气球囊压迫技术.实施压迫时囊内充气压160mmHg;每次压迫时间根据,预实验公式计算:次缺血时间:次数X5+40(min)进行,每日2次,直到压迫时间达4h(总时间20d)。各组分别在实验开始后第1、10和20d,分别采用数字剪影脑血管造影(DSA)方法.观察家兔右侧大侧枝循环建立情况:并于实验第20d用注射器将内囊充气压力达160mmHg后不放气.持续完全阻断右侧右侧颈总动脉血流.观察记录家兔神经功能评分:随后取脑组织标本。光镜下对比观察二组相同部位神经元病理学及新生血管数量变化.并比较两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结果:实验期间二组家兔之间没有观察到兴奋、躁动.嗜睡.活动、行为及胺。体运动障碍等异常症状。从DSA显像结果表明,实施右侧颈总动脉外压造缺血预处理第10d。造影剂已经通过willis环进入右侧大脑动脉,与压迫第1d比较右侧血管显影非常清晰.但与左侧比较右。后外上段侧枝未见显影。实旗压迫处理第20d,DSA血管显像左右两侧无差异.右后外上段血管显影也非常清晰。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右侧(缺血i:侧),病理标本。400倍镜一个视野下毛细血管密度,实验组5.3±0.5对照组3.5±0.4,实验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次缺血预处理能够诱导大脑Willis环及其相应侧枝循�

  • 标签: 多次缺血预处理 侧枝循环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脑缺血
  • 简介:全身麻醉拔管期.由于麻醉转浅、疼痛。拔管.吸痰.咳嗽等原因患者常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一系列心血管应激反应。长期以来镇静、镇痛、降压等多种药物被应用于临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预防随着临床用药不断发展,尤其是一系列超短效药物出现,更多方案如异丙酚,瑞芬太尼.艾司洛尔等.被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就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出现原因、机制.临床表现、单药预防策略、多药联合预防策略,预防策略评价及副作用等方面的问题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拔管 心血管 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全麻诱导期注射潘库溴铵后给予小剂量琥珀胆碱对潘库溴铵起效时间、肌松作用强度及作用维持时间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60,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对照组,n=30)全麻诱导期单纯静脉注射潘库溴铵0.12-0.14mg/kg;Ⅱ组(试验组,n=30)注射同等剂量潘库溴铵后30秒再静注琥珀胆碱0.5mg/kg,两组均在给予潘库溴铵120-150秒后进行气管插管,观察气管插管时各种生理反应,并用HXD-1型多功能监测仪监测拇内收肌功能,用单次刺激观察从潘库溴铵注药结束到T1抑制超过95%(即T1/Tc<5%)时间,用四个成串刺激观察恢复期T4/T1>25%时间。结果:①Ⅰ组气管插管出现明显呛咳反应7,Ⅱ组9,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诱导期T1/T<5%时间(s)Ⅰ组虽小于Ⅱ组(74.83±19.61vs77.67±15.91),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恢复期T4/T1>25%时间(min)Ⅰ组小于Ⅱ组(168.30±32.55vs189.07±28.27),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全麻诱导期静脉流向潘库溴铵30秒后再给予琥珀胆碱0.5mg/kg,不能增强潘库溴铵肌松作用,潘库溴铵起效时间无明显延长,但可使潘库溴铵肌松维持时间明显延长。

  • 标签: 全身麻醉 麻醉诱导期 潘库溴铵 琥珀胆碱 肌松作用 肌松维持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仪与脑电双频谱指数全身麻醉手术镇静深度监测中相关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40,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患者入室后同时进行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仪(记录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StateIndex,CSI)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Index,BIS)监测,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3min(t1)、切皮即刻(t2)、切皮后30min(t3)、术毕(t4)、拔管时(t5)及出手术室时(t6CSI和BIS值(每个时点记录3组数据),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监测部位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各时点CSI和BIS变化一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仪与BIS具有良好相关性,能较好反映围术期麻醉深度变化,使用安全可行。

  • 标签: 麻醉深度指数 脑电双频谱指数 镇静深度
  • 简介:目的:研究瑞芬太尼、丙泊酚应用于高血流动力病人麻醉效果。方法: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对高血流动力病人,进行全身麻醉诱导,维持和血压控制。结果:麻醉效果好,麻醉手术中生命体征较平稳,血压易控制正常范围内,循环剧烈波动发生率低,术毕病人苏醒及时、完全,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应用于高血流动力病人麻醉,使麻醉药物与血压控制融为一体、方法简便、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高血流动力 麻醉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对心脏办膜置换术中心肌保护功效。方法:30心脏办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温血灌注组(A组,n=15),采用温血停搏液诱导心脏停搏,继以冷血停搏液维持及终末温血灌注进行心肌保护;冷血灌注组(B组,n=15),采用冷氧合血停搏液灌注进行心肌保护。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开放1h(T2)、主动脉开放6h(T3)、主动脉开放12h(T4)、主动脉开放24h(T5)5个时点分别抽血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结果:两组上述测定指标T1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主动脉开放后,T2时点LDH、CK—MB和cTnT含量较T1有非常显着性升高(P<0.01)。B组T4、T5时点LDH、CK—MB含量较A组显著性升高(P<0.05)。B组T3,T4和T5时点cTnT含量较A组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对办膜病病人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冷血心脏停搏液灌注。

  • 标签: 联合灌注 心脏瓣膜置换术 温血心脏停搏液 冷血心脏停搏液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分别应用三种国产抗纤溶药——氨甲环酸、抑肽酶和止血芳酸对血小板保护作用,以及对术后止血功效.方法:选择60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氨甲环酸组、抑肽酶组和止血芳酸组,测定术后12h,24h和48h血小板计数、出血量、血浆纤溶酶活性和D-二聚体浓度。结果:术后血小板计数氨甲环酸组和抑肽酶组相接近,止血芳酸组则显着性下降。出血量氨甲环酸组和抑肽酶组无显着性差异,止血芳酸组显着性增高(P〈0.05)。血浆纤溶酶活性氨甲环酸组和抑肽酶组显着性高于基础值,但仍有所降低;止血芳酸组则显着性高于前二组。D-二聚体含量在三组间无显着性差异。结论.氨甲环酸和抑肽酶通过抑制纤溶亢进,均能确切减少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量,但抑肽酶存在潜在过敏反应,且价格较贵,故以氨甲环酸更适宜於经尿道前腺电切术后止血。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氨甲环酸 抑肽酶 止血芳酸 血小板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结合控制降压(CH)对口腔颌面外科手衍病人血流动力学及组织器官氧代谢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口腔颌面外科病人60,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A组封照组,B组单纯组AHH组,C组AHH+CH组。三组都在全身麻醉下手术,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尿量;稀释前插管后(H0)、稀释后(H1)、稀释后1h(H2)、术毕(H3)、衍后24h(H4)5个时同点,分别采集动脉血和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乳酸、静脉血氧饱和度(STO2),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VO2)以及血Na^+K^+Ca^2+,计算氧摄取率(ERQ);术中记绿输血量,输液量、失血量和尿量。结果:与A组比较,B、C两组失血量减少(P〈0.05);B组、C组尿量增多(P〈0.01);与B组比较,C组失血量显著性减少(P〈0.05)。与稀释前比较,B组和C组AHH后CVP都升高,B组比C组更为显著(P〈0.01)。C组CH后HR升高(P〈0.05)。三组同ERO2、K^+、Na^+、乳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施行AHH结合CH用于口腔颌面大手术病人,可保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出血量和输血量明显减少,氧代谢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血液稀释 高容量 低血压 控制性
  • 简介:目的:制作缺氧鼠脑神经元缺氧反应模型,采用丙泊酚进行预处理或后处理,观察比较两种方法脑保护效应,从细胞水乎阐明丙泊酚脑保护机制。方法:取培养12胎鼠大脑神经元,随机分为四组:①正常对照组;②缺氧组:置于37℃95%N2+5%CO2环境中30min;③丙泊酚预处理组:缺氧前60min换入含有14μmol/L和56μmol/L丙泊酚培养液。随后缺氧30min④丙泊酚后处理组:缺氧后即刻加入含有14μmol/L和56μmol/L丙泊酚培养液,作用60min。三组缺氧后1h、2h、4h、6h和24h分别采用MTT(改良四甲基偶氮唑盐)细胞酶学分析法、硝酸还原酶法和分光光度法,分组比较各组神经元神经细胞活力(OD值)、NO(一氧化氮)产量和NOS活性。结果:①缺氧30min可使神经细胞活力下降,NO产量增高,NOS活性增强;②用14μmol/L和56μmol/L丙泊酚预处理和后处理缺氧鼠脑神经元,其神经细胞活力复氧后各时段增加,两浓度之间无显着性差异;③用14μmol/L和56μmol/L丙泊酚预处理缺氧鼠脑神经元,复氧后前4h细胞NO产量和NOS活性降低,两浓度之间无显着性差异,而用14μM和56μM丙泊酚后处理缺氧鼠脑神经元,复氧后前4h,只有56μM丙泊酚组细胞NO产量和NOS活性降低,而14μM组与单纯缺氧组无显着性差异。结论:缺氧条件下,用较低浓度丙泊酚预处理神经元,就可阻断缺氧造成神经细胞损伤,保护时间窗延长至缺氧后4h,故可产生早期神经保护作用。如果采用丙泊酚后处理方法,则必须提高丙泊酚浓度。丙泊酚早期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NOS活性和抑制NOS合成而实现

  • 标签: 丙泊酚 脑神经元 神经细胞活力 NO 缺氧反应 胎鼠
  • 简介:目的:研究观察年龄对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影响。方法:选择1152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婴儿,小儿和成年人,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四组:I组108年龄1婴儿;Ⅱ组240年龄14~58成年人,在手术后到达麻醉恢复室即刻(0min)和5、10、15、20、30、40、50、60、120和180min时,记录患者呼吸空气状态下SpO2,同时用改良Aldrete麻醉恢复评分系统评估患者从麻醉中恢复情况。结果:麻醉恢复室,低氧血症(SpO2=86%~90%)和严重低氧血症(SpO2≤85%)发生率I组分别为30.6%和16.7%,Ⅱ组分别为14.1%和3.3%,Ⅲ组分别为7.8%和0.6%,低氧血症最常发生在麻醉后1h内,尤其是婴儿麻醉后40min内以及年龄较大小儿和成年人麻醉后15min内,用直现回归分析发现,到达麻醉恢复室初期SpO2低水平与小儿年龄具有明显相关性,但是,手术后早期SpO2水平和低氧血症发生率仅与婴儿恢复评分相关,因此我们认为,即使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健康患者,手术后早期也需要严密呼吸监测,尤其是婴儿。结论:在手术后早期,年龄患者具有较低SpO2水平和更高低氧血症发生率。

  • 标签: 婴儿 小儿 成年人 择期整形外科手术 早期低氧血症 影响
  • 简介: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和异丙酚全静脉靶控输注麻醉(TCI)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不同呼气末CO2分压时脑血流变化情况。方法:30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研究对象,采用舒芬太尼和异丙酚TCI麻醉,麻醉前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测定其脑血流速度变化数据作为基数,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约20分钟后开始行CO2气腹。根据监测呼气末CO2分压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组(N=15),气腹后通气条件不作进一步调节,维持患者呼气末CO2分压45mmHg左右;第二组适度低碳酸血症组(N=15),气腹后增加每分通气量,维持CO2分压在33mmHg左右。气腹过程中取8个不同时间点记录脑血流变化特征。结果:第一组脑血流速度随CO2分压升高而升高,而第二组没有这种显著变化。脉动指数观察过程中维持稳定。结论:本临床观察提示,异丙酚TCI加舒芬太尼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患者呼吸末CO2分压升高可引起脑血流增加,预防性过度通气能减少因气腹中加。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血流 呼气末CO2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 简介:目的:经皮穿刺四联微创疗法与常规保守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对比研究。方法:选取50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24患者DSA引导下病变椎间隙行四种疗法联合治疗作为实验组,其余26行常规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1,3个时进行随访,比较VAS评分、主观满意度评分、优良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恢复日常生活时间等。结果:两组优良率比较、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恢复日常时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四联微创疗法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传统保守治疗相比疼痛缓解程度更强,近期疗效更加确切,住院时间短,恢复日常生活快等优良。

  • 标签: 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四联微创疗法 保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