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与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变异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先后2次头颅CT结果分为水肿扩大组40例和水肿未扩大组32例;监测患者入院后24h动态血压,记录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平均舒张压(24hDBP)、收缩压标准差(SBPSD)、舒张压标准差(DBPSD)、24h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舒张压变异系数(DBPCV),分析血压与水肿关系。结果水肿扩大组血肿体积[(16.3±3.1)mlvs(10.8±2.5)ml,P=0.003]、24hSBP[(158.4±15.1)mmHgvs(147.3±14.8)mmHg,1mmHg=0.133kPa,P=0.034]、24hDBP[(101.8±9.7)mmHgvs(92.1±8.9)mmHg,P=0.017]、SBPSD(P=0.011)、SBPCV(P=0.012)和DBPCV(P=0.044)明显高于水肿未扩大组。24hDBP(OR=1.811,P=0.022)、SBPSD(OR=2.014,P=0.008)、SBPCV(OR=1.994,P=0.018)是周围水肿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4hDBP、SBPSD、SBPCV是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血肿 水肿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wavevelocity,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动脉-股动脉PWV作为反映大动脉扩张参数.对139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PWV检测,其中男954例,女438例,年龄14~85岁,平均(52.09±12.37)岁.结果1392例高血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PWV随年龄增大(不论男性还是女性)而增加(P<0.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收缩压和心率是与反映大动脉弹性PWV关系最为密切参数(P<0.001).结论长期高血压将导致大动脉扩张降低,这种改变随年龄增大而加重.年龄、收缩压、心率与高血压患者大动脉扩张变化关系密切.

  • 标签: 脉搏波速度 高血压 动脉扩张性 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分析瓣膜置换术后感染心内膜炎(PVE)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方法和疗效,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再次手术治疗PVE患者17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和预后情况。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11.76%),死于感染性休克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2例,肾功能不全2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均经治愈后出院。随访14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9年,生存良好,无复发。结论PVE外科治疗风险大,死亡率高,正确掌握手术指征、术中彻底清除感染灶和围术期正确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关键。

  • 标签: 心瓣膜置换术 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治疗依从影响。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膀胱癌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患者共82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纳入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针对膀胱灌注针对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膀胱灌注治疗依从差别。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遵医、不完全遵医及完全不遵医行为比例分别为80.5%、19.5%。0.0%,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1.5%、43.9%14.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治疗依从,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膀胱癌 膀胱灌注 依从性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了解心衰并低血钾时校正QT离散度(QTcd)与室心律失常关系.方法:分别测量健康对照组,单纯心衰组、心衰并低血钾组及其血钾纠正后QTcd,并进行比较.同时对各组室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心衰并低血钾组QTcd及室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血钾纠正后及单纯心衰组(P<0.05~0.01).结论:QTcd可作为监测心衰并低血钾时室心律失常危险指标.

  • 标签: 低钾血症 QT离散度 室性心律失常 慢性心力衰竭 CHF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症状颅内动脉狭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颅内动脉狭窄14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血管内治疗组72例和药物治疗组73例,分别行血管内治疗手术(使用Gateway球囊、Wingspan支架、Apollo支架)或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阿托伐他汀2040mg/d),随访观察1、3、6、9、12个月卒中及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再狭窄率(以狭窄率〉50%为标准),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1)血管内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成功置入支架70枚,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8.6%(70/71);血管内治疗组共发生并发症7例(9.9%),其中合并出血2例,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眩晕、头痛、兴奋各1例;1例脑出血病情恶化死亡,其他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均痊愈出院,未遗留严重后遗症。(2)血管内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卒中复发率为8.4%(6例,均为TIA),药物治疗组为26.0%[19例,其中16例(占84.2%)为小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2,P〈0.01);治疗后12个月两组再狭窄发生率或狭窄加重发生率分别为5.6%(4例)和6.8%(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症状颅内动脉狭窄与药物治疗比较,疗效更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优于药物治疗。

  • 标签: 颅内动脉疾病 血管内操作 支架 多种药物疗法 再狭窄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心房颤动(Af)发生与左房内径关系。方法采用心电图、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对217例心血管病人(Af111例,非Af106例)左房内径、心率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f组左房内径显著大于非Af组(P<0.01)。不同病因Af患者,其左房内径大小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Af时心室率快慢与左房内径大小相关无显著(P>0.05)。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房内径 相关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医生电话随访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戒烟依从、服药依从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造影依从影响。方法将16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随访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出院时都叮嘱入选患者术后必须戒烟、长期服药和1年内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出院后只对随访组进行电话随访,出院1年后评定两组患者依从。结果随访组患者戒烟依从[90.32%(56/62)vs.75.00%(45/60),r=5.02,P〈O.05]、服药依从[91.25%(73/80)vs.77.50%(62/80),x2=5.74,P〈O.05]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造影依从[90.00%(72/80)vs76.25%(61/80),r=5.39,P〈O.05]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医生电话随访对提高冠心病患者戒烟依从、服药依从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造影依从性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电话随访 冠状动脉支架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 戒烟 依从性
  • 简介:目的探讨乌拉地尔治疗难治心力衰竭(CHF)中B型脑钠肽(BNP)检测价值.方法选择经1~2周正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心功能Ⅲ~Ⅳ级(NYHA)患者36例,将其分为基础治疗组18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地高辛、利尿剂),乌拉地尔治疗组18例(基础治疗加乌拉地尔).治疗前进行BNP测定、心功能分级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检查,治疗结束即刻测定BNP及心功能分级评价,次日超声心动图检查LVEF.结果心衰有效治疗后BNP显著下降,心功能有显著改善,LVEF明显升高,其中乌拉地尔治疗组BNP下降最显著.结论在评价难治心力衰竭患者接受乌拉地尔治疗反应中BNP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B型脑钠肽 心力衰竭 乌拉地尔
  • 简介: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是指非外伤脑实质内出血,约占所有卒中15%~20%,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1-2]。为了减轻ICH后二次损伤对患者预后影响,其形成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

  • 标签: 脑出血 脑水肿 炎性反应
  • 简介:当中老年患者在Ⅱ、Ⅲ、aVF导联上出现Q波时,首先要确定是心肌梗死引起还是其他因素所致.下壁心肌梗死通常是依据Ⅱ、Ⅲ、aVF导联出现坏死性Q波来确定,但阳性率较低,还有部分患者不出现坏死性Q波或Q波狭小,心电向量图(VCC)在心肌梗死诊断方面,其阳性率明显高于ECG.

  • 标签: 心电向量图 Ⅱ边缘性Q波 Ⅲ边缘性Q波 aVF边缘性Q波 鉴别诊断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在缺血性肾损害时肾脏局部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及Westerblooting法分别检测NO缺乏高血压肾损害大鼠血浆和肾脏AngⅡ含量和AT1R蛋白表达.结果缺血性肾损害时大鼠肾组织Ang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肾组织AT1R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血浆中AngⅡ水平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在NO缺乏缺血性肾损害时存在AngⅡ及其AT1R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它们可参与肾脏损害过程.

  • 标签: 肾损害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NO 高血压 肾组织
  • 简介:本篇文章主要介绍观察系统评价中三个升级因素在证据质量分级过程中运用和通过一个实例将结果呈现在GRADEproGDT在线工具中,并解释在结果录入部分可能遇到问题。

  • 标签: GRADE 观察性研究 证据分级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研究非卒中人群中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对脑血流流速影响。方法选取代谢综合征患者及非代谢综合征对照各30名,以经颅多普勒测定其各脑动脉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并进行腹围、血压及生化检查。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后循环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中,中心性肥胖、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空腹血糖升高对血流速度影响最显著,尤其以后循环明显。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颅内血管检查可以较早发现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引起脑动脉血流速度变化。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脑动脉 血流动力学 经颅多普勒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plateletvolume,MPV)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测定23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ACS患者,55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91例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对照患者MPV、血小板压积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ACS患者包括非sT段抬高ACS(nonSTelevatedACS,NSTEACS)亚组135例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亚组95例。结果ACS组[(10.26±1.19)fL135.(9.79±1.37)fL,P〈0.05;(10.26±1.19)fLvs(9.72±1.40)fL,P〈0.05]及NSTEACS亚组J(10.19±1.24)fLvs.(9.79±1.37)fL,P〈0.05;(10.19±1.24)fL%(9.72±1.40)fL,P〈0.05]和AMI亚组[(10.35±1.11)fL%(9.79±1.37)fL,P〈0.05;(10.35±1.11)fLUS.(9.72±1.40)fL,P〈0.05]MPV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S组10.21(0.08)%VS.0.23(0.08)%,P〈0.05;0.21(0.08)%vs.0.24(0.10)%,P〈0.05]、NSTEACS亚组[0.21(0.09)%vs.0.23(0.08)%,P〈0.05;0.21(0.09)%vs.0.24(0.10)%,P〈0.05]及AMI亚组[0.21(0.08)%vs.0.23(0.08)%,P〈0.05;0.21(0.08)%眠0.24(0.10)%,P〈0.05]血小板压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和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S患者MPV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175,P=0.008),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181,P=0.008),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负相关(r=-0.157,P=0.01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PV预测因素依次是糖尿病、高敏C反应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P〈0.01)。结论ACS患者MPV显著升高,糖尿病、高敏C反应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和高密�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 糖尿病 C反应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简介:目的探讨降纤酶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将易卒中型肾血管高血压大鼠(108只)复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模型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只大鼠.给降纤酶组大鼠静脉注射降纤酶,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分别在缺血3h再灌注3、6、24h,缺血6h再灌注3、6、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为9只大鼠,假手术组8只大鼠.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计算脑梗死范围,HE染色观察梗死灶边缘区病理形态,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蛋白表达.结果降纤酶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灶体积均降低,uPA蛋白表达均增加,在缺血3h再灌注3、6、24h和缺血6h再灌注3、6、24h,降纤酶组灰度值分别为1.240±0.027、1.9±1.1、12±5、2.3±1.2、6.4±2.2和20±7,而对照组分别为1.320±0.043、2.2±1.0、16±7、3.8±1.6、8.3±3.7和24±10,PAI-1蛋白表达均减少,并且脑出血发生率低.结论降纤酶有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其可能机制是减少uPA对梗死灶边缘区微血管基底膜及细胞外间质降解.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降纤酶 局灶性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持续时间与脑梗死关系.方法316例TIA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分为颈内动脉系统TIA组,17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组,127例;分类不明确TIA组,11例.详细记录其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发作时(后)行头部CT或MRI检查,部分病例于发作后24~48h内复查.分别记录各TIA组发病持续时间≤60min与>60min患者影像学异常(责任病灶)例数.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及分类不明确TIA,发作持续时间平均值分别为(14.6±23)min、(8.8±1.7)min及(11.6±21)min.TIA发作持续时间≤60min患者发生脑梗死比例,分别为7/164、4/117及1/10;>60min者为9/14、7/10和1/1,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叭).结论局灶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1hTIA患者发生脑梗死概率明显低于持续时间>1h患者.

  • 标签: 发作持续时间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内动脉系统 神经功能障碍 MRI检查
  • 简介:目的研究胱抑素C(CysC)清除率对血液透析充分判断临床意义。方法将普通透析肾病患者7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高通量透析组(37例)和普通透析组(39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收集透析前后血CysC、透析液CysC、CysC清除率以及血红蛋白浓度、血白蛋白浓度、血前白蛋白浓度数值。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CysC、透析液CysC浓度以及CysC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血白蛋白浓度、血前白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透析情况下CysC清除率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血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浓度显著相关(r=0.37、0.38、0.41,均P〈0.05)。结论CysC清除率在高通量透析时可明显提高,并可对透析患者预后产生影响,可作为高通量透析充分评价指标。

  • 标签: 血液透析 胱抑素C清除率 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