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前路与后路内固定对于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前路内固定组和后路内固定组各32例。前路内固定组采取前路内固定的治疗方式;后路内固定组采取后路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前路内固定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后路内固定组治疗有效率71.88%,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内固定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路内固定组患者,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前路固定治疗的方式用于后路内固定的效果,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成人难治性癫痫患者采取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于 2017 年 2 月 ~2018 年 2月我院接收的 110 例成人难治性癫痫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为 55 例患者。参照组采取 托 吡酯的治疗方法,研究组采取左乙拉西坦添加的治疗方法,观察并比较参照组和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以及认知功能评分。 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 51 例 ( 92.73% )明显高于参照组 40 例 ( 72.73% ),研究组的各项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 P <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成人难治性癫痫患者采取左乙拉西坦添加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治疗效果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12月符合条件的98例过敏性紫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分别给予中医药辨证治疗和西医常规治疗,评价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2组尿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实验组的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分析临床疗效,实验组总有效率(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73.47%)(P<0.05)。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 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 应用 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 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我院收治的 84 例 胸腰段脊柱骨折 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后路内固定,观察组应用前路内固定,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椎伤高度及并发症发生率 对比 。 结果: 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及追椎伤高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 应用前路内固定治疗有利于改善其运动功能及椎伤高度,且能有效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疝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2例成人疝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病率、复发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统计分析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病率、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人疝气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复发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成人疝气;临床疗效疝气为外科临床常见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机体内某一组织或器官在受到较大外力或病变下导致脱离原有的位置,其中又以腹股沟疝最为常见。疝气病因多样且较为复杂,腹部局部肥胖、孕妇分娩、用力咳嗽等都可引起机体内腹内压升高导致疝气的发生。传统疝修补术在手术治疗中手术切口面积较大,患者恢复住院时间较长且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病率及复发率。无张力疝修复术具有手术创口小、恢复时间短、复发率较低且并发症发病率低的特点,以替代传统修复手术成为疝修复手术的首选手术方法。本文在参考近期文献资料和临床案例的基础上,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2例成人疝气患者,分别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比较患者的手术情况和临床治疗疗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2例成人疝气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71.75±6.47)岁。为避免患者的自身生理因素影响患者临床疗效的评定,所有患者在筛选前均排除有合并有细菌感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免疫缺陷类疾病。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26例,对照组患者2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2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无张力修复术患者术前进行硬膜外局部麻醉,修补术中植入物为大网孔的轻质聚丙烯补片,术中缝合为可吸收的缝线,手术切口皮肤用输液贴进行粘合。在患者的出院后的第1、2、4周进行复诊调查,由疝专业的高职称专业对患者的手术部位是否感染进行评定,观察患者手术部位伤口表面是否有发热、红肿、疼痛、有分泌物分出等以及患者是否有复发症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病率、复发率,分析比较两组数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成人复杂型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8年2月医院收治的成人复杂型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患者12例,均采用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其中8例患者行升主动脉-胸降主动脉旁路人造血管术,4例患者行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旁路人造血管术。同期手术包括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二尖瓣成形术,4例主动脉根部置换术,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动脉导管未闭缝合术,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术后观察治疗结果及并发症,随访观察。结果12例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术后未发生脊髓、脑部等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患者二次开胸止血,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透析治疗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均存活,且血压平稳,人造血管畅通,无显著不适。结论在成人复杂型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治疗当中,对心内畸形联合解剖外旁路主动脉转流术一期同时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手术可行性、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例NCSE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表现、脑电图特征、MMSE评估情况及预后与转归情况。结果7例NCSE患者,临床表现均伴有意识损害、精神行为异常与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2例伴有运动性发作,具体表现各有特点。脑电图显示为棘慢复合波、慢波与尖波,均有典型癫痫性脑电图异样。治疗后即刻结局较好,治疗前2例患者完成MMSE评估,5例治疗前无法完成评估,治疗后有5例完成评估,2例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显著提高,1例患者死亡,2例控制不佳,经随访有反复发作,停止治疗;4例有好转。结论NCSE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与脑电图特征均较复杂,要准确诊断,需提高对NCSE的正确认识,做好脑电图持续监测,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简介:目的对比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的肾皮髓质D值、D~*值、f值差异并初步建立相应年龄段的体素不相干运动(IVIM)指标参考值。方法招募48名30~69岁健康志愿者,男性26名,女性22名,年龄32~69岁,平均(52±13)岁,按10岁年龄梯度分4组进行扫描获得双肾IVIM各参数数值。结果正常肾脏皮质D值、D~*值和f值分别为(1.25±0.18)×10~(-3)mm~2/s、(20.88±9.73)×10~(-3)mm~2/s和(35.55±12.91)%,髓质D值、D~*值和f值分别为(0.96±0.20)×10~(-3)mm~2/s、(13.78±6.38)×10~(-3)mm~2/s和(33.57±0.87)%。肾皮质与髓质的D值、D~*值和f值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肾皮质的D值、D~*值、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69岁范围内,随着年龄的增加,两肾的皮质、髓质D值、D~*值、f值有逐渐轻微增加趋势,到60岁后开始出现轻度下降,经ANOVA检验分析,两肾皮质、髓质的各年龄段D值、D~*值、f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皮质和髓质D值、D~*值、f值与年龄、性别相关程度不高。结论健康人群肾皮质的D值、D~*值、f值较髓质高,与左右、年龄及性别相关程度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阶梯性治疗疗法对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抽取84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Valsava法治疗,研究组接受阶梯性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状况,并对比。结果对比治疗总疗效,研究组92.86%高于对照组80.95%,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后气骨导差、纯音气导听阀指数,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给予阶梯性治疗法,疗效突出,更为显著的改善其听力指标,值得此后持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46髋)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CT、MRI的影像学资料,评估CT、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结果MRI确诊率97.83%,CT确诊率82.61%,CT、MRI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期、II期股骨头缺血坏死MRI诊断率均为100%,CT诊断率为66.67%、85.71%,I期及II期CT、MRI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期、IV期股骨头缺血坏死CT、MRI诊断率均为9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诊断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优于CT检查,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简介:目的:应用64层MSCT观测成人内听道底及其相关的解剖结构,为临床应用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筛选2011年4—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64层MSCT扫描的乳突气化良好、无中耳或内耳病变且无眩晕等平衡功能障碍症状的40例共80耳成人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MSCT图像上观测:横嵴,横嵴至前庭内侧骨壁的距离(D1),面神经管迷路段、上前庭神经管、下前庭神经管和后壶腹神经管(单管)各管的长度、宽径,以及后壶腹神经管的内听道开口(单孔)至前庭内侧骨壁的距离(D2)。结果80耳的横嵴、面神经管迷路段、上前庭神经管、下前庭神经管和后壶腹神经管、单孔在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均能显示。其中横嵴局部解剖位置清晰、稳定,位于内听道底的中部,内侧缘自前内向后外走行,D1为(1.56±0.55)mm(0.55~2.67mm)。面神经管迷路段长度(2.60±0.34)mm(1.54~3.27mm),宽径(0.91±0.23)mm(0.50~1.58mm);上前庭神经管长度(3.39±0.52)mm(2.50~5.06mm),宽径(1.03±0.19)mm(0.74~1.62mm);下前庭神经管长度(1.35±0.27)mm(0.74~2.17mm),宽径(1.34±0.25)mm(0.85~2.34mm);后壶腹神经管长度(3.88±0.84)mm(2.58~6.00mm),宽径(0.63±0.12)mm(0.42~0.98mm)。D2为(2.50±0.72)mm(1.37~5.01mm)。结论64层螺旋CT能较好地显示位于内听道底的横嵴以及面神经管迷路段、前庭上神经、前庭下神经、后壶腹神经各骨管和单孔的走行及形态特征,为内耳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术前评估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