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对腹腔引流管与肠粘连关系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方法2011年2月到2014年3月我院对普外科53例患者进行手术,术后腹腔引流放置.主要是选取细管径以及质地柔软的负压硅胶引流管,并且和中央装置吸引相互连接,把负压调节到四千帕到六千帕,持续的除吸液体。放置到引流管要以低位以及便捷为准则,通畅患者是处在半卧位或者是平卧位。同时要避免硅胶管的弯曲以及扭压,可以插入三腔活塞进行引流,在进行戳孔的时候要尽量的保持低位,边缘要进行止血,在对管径进行戳孔的时候其大小必须要事宜,最后进行固定引流管。记录插入的长度以及数量,同时要留置一天到两天的时间,内容物减少必须要立即进行拔出。结果经过对患者进行治疗,进而得出53例患者采取手术之后腹腔引流的方式,能够对患者的治疗情况提供更好的帮助。结论采取手术之后腹腔引流放置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得到很好的帮助,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 ,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探讨 。 方法:本次选取我院 2016 年 1 月 15 日~ 2017 年 3 月 12 日住院部收治的胎膜早破 孕产妇 10 0 例作为 研究对象 --- 观察组 (针对性护理措施) ,同期选择正常妊娠孕 产 妇 10 0 例作为 研究对象 --- 对照组 (常规护理措施) ;并对两组 孕产 妇的 分娩方式、并发症 进行观察和评价。 结果:观察组孕产妇的 阴道分娩(自然分娩 40.00% 、阴道助产 1.00% )低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孕产妇的剖宫产(头盆不称 20.00% 、臀位 19.00% 、胎儿窘迫 20.00% )高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孕产妇的并发症(早产 30 例、产褥感染 6 例、新生儿窒息 10 例、新生儿肺炎 6 例)低于对照组( P < 0.05 ) 。 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具有密切相关联系,同时也是增加难产发生率的因素之一,为此在临床上对胎膜早破患者应给予针对性护理,从而帮助其缓解负面情绪,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母婴生命安全。
简介: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hlamydiapneumoniae,CP)感染和脑梗死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BIOSIS、重庆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研究CP和脑梗死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范围为1990年1月至2007年12月。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后,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以微量免疫荧光(MIF)法检测CP抗体,当以IgA≥1:16为截断值时,脑梗死组CP血清学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8,OR=2.18,95%CI(1.49,3.49)];以IgA≥1:32为截断值时,两组CP血清学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3,OR=1.47,95%CI(0.97,2.24)];以IgG≥1:32[n=6,OR=1.24,95%CI(0.82,1.86)]和IgG≥1:64[n=5,OR=1.23,95%CI(0.98,1.55)]为截断值时,两组CP血清学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以ELISA法检测CP—IgG抗体,脑梗死组CP血清学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8,OR=2.40,95%CI(1.42,4.06)];③CP急性感染[n=4,OR=7.22,95%CI(2.68,19.49)]和慢性感染[n=4,OR=4.30,95%CI(3.40,7.40)]均与脑梗死的发病相关。结论①CP感染和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因血清阳性标准而异,采用血清IgA抗体为检测指标比IgG抗体更敏感,以血清IgA抗体滴度≥1:16为阳性判断标准时,显示CP感染和脑梗死相关;②以ELISA法检测CP—IgG抗体提示,CP感染和脑梗死相关,且结果稳定性较好;③CP急性和慢性感染均与脑梗死相关,但尚需大样本、科学设计的流行病学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和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为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以提高生存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使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MQSGA)表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同时测定患者Hb、ALB、握力、IGF-1;使用KDQOL-SFTM表调查114例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根据HaysRonD等提供的方法计算生存质量评分;统计学分析营养指标与生存质量评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①按MQSGA评估,MQSGA>10作为营养不良的评估,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4.1%;生存质量评分KDTA为(64.8±6.3),SF-36为(74.8±10.2);②MQSGA与肾病、透析相关生存质量(KDTA)总分及其分支领域:症状与不适、认知功能、睡眠;和一般健康相关生存质量(SF-36)总分及其分支领域:体能、体力所致工作和生活受限、疼痛、总体健康状况、情感问题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呈显著相关性;③Hb与KDTA总分及其分支领域:症状与不适、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认知功能、社交质量、性功能、睡眠;和SF-36总分及其分支领域:体能、总体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力状况呈现显著相关性;④ALB与KDTA总分及其分支领域:症状与不适、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睡眠;SF-36总分及其分支领域:体能、体力所致工作和生活受限、总体健康状况、精力状况呈显著相关性;⑤握力与KDTA总分及其分支领域:症状与不适、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睡眠;和SF-36总分及其分支领域:体能、疼痛、总体健康状况呈现显著相关关系.而IGF-1仅与体能、总体健康状况、精力状况呈相关关系.结论①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与生存质量的多个领域存在密切关系,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这提示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②MQSGA、ALB、Hb、握力均能客观、定量评估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尤其MQSGA较好地评估营养不良并预示生存质量;而握力则最简单、实用预�
简介:目的探讨HCVRNA定量与丙型肝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及判断疗效。方法采用美国PE公司生产的5700型荧光定量PCR仪,对665例丙型肝炎病毒单纯感染的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行HCVRNA定量检测,对部分患者行血生化及肝穿刺病理检查,用不同类型干扰素治疗。结果慢性丙型肝炎的HCVRNA定量值比肝炎肝硬化高(P〈0.001)。20例患者的HCVRNA定量与肝脏病理分析,HCVR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无明显关系。但肝组织炎症程度与血清生化指标有一定相关性,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的高低与肝组织的炎症程度成正相关。32例用不同干扰素治疗,疗效与HCVRNA值可能有关,HCVRNA值越低,效果越好。结论HCVRNA定量慢性丙型肝炎比肝炎肝硬化高,HCVR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无明显关系,干扰素治疗疗效与HCVRNA值可能有关。HCVRNA定量是丙型肝炎诊断和观察抗病毒治疗的一项可靠指标。
简介:摘要;“ 5+3+X”在一定程度上对“医患关系”的产生,起着一种潜在的抑制作用。加强临床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对其职业的重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技术水平。医师、患者对接受和没有接受“ 5+3+X”教育实习医生的评价,其中发现不管医师或患者对接受和没有接受“ 5+3+X”教育实习医生的评价( F=60.820 、 P=0.000)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医师和患者对接受“ 5+3+X”实习医生的评价高。 通过活动使医学生对医疗教育改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迎战“ 5+3+X”做好充分,自信的心理准备。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按《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指导的ABO同型血液储备无法满足需求时发生紧急抢救输血患者术前凝血功能,探讨术中血液制剂用量与出凝血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8月-2016年12月外科患者术中用血〉1600ml的病例218例,分为凝血功能正常组(A组,106例)和凝血功能异常组(B组,紧急抢救输注O型红细胞患者31例)和未输注O型红细胞患者(C组,81例),比较各组患者基本信息,术中输注悬浮红细胞(redbloodcell,RBC)、病毒灭活冰冻血浆(virus-inactivatedfrozenplasma,VIFP)、新鲜冰冻血浆(freshfrozenplasma,FFP)、冷沉淀血浆(cryoprecipitateplasma,CP)、血小板(platelets,Plt)(ml),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数据;分析用血量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对患者输血前及输血后24h、3d、7d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未结合胆红素(indirectbilirubin,IBiL)、不规则抗体筛查、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irectantiglobulintest,DAT)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患者输血前及输血后安全和疗效。结果:A组和B组患者年龄及血型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患者A型和AB型比例、输注RBC、FFP、CP和Plt量最高(P〈0.05);B组和C组的PT、APTT、INR、FIB明显异常(P〈0.05),与RBC、FFP、C的输注量相关(P〈0.05)。各组患者输血前DAT和不规则抗体阴性,输血后未检出新的不规则抗体,C组患者输血后Hb与输血前无统计学差异,且输血后IBiL无明显升高(P〉0.05),提示紧急抢救输血安全有效。结论:术前凝血功能是术中血液制剂输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是临床术前评估患者术中出血和用血的依据,而紧急抢救输注O型红细胞可以达到ABO同型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服用紧急避孕药与异位妊娠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100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来源于2017年1月至12月,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其中12例口服紧急避孕药(左炔诺孕酮)患者为甲组,未服用紧急避孕药88例患者为乙组,纳入同期非异位妊娠妇科手术患者50例为对照组(当月均口服紧急避孕药)。结果甲、乙两组异位妊娠患者的文化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更低(P<0.05),手术史与流产次数显著增加(P<0.05);在排卵期口服紧急避孕药(排卵期前后一周前后)用药,异位妊娠几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服用紧急避孕药后发生异位妊娠可能与患者的流产次数、文化程度、手术史以及排卵期无保护性生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