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接收的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64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患者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治疗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便于患者的日后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期间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152例,根据使用罗哌卡因浓度的不同分为A组(n=51)、B(n=51)、C(n=50),三组患者使用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3%、0.4%、0.5%,比较注入30min之后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注药30min之后三组患者的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麻醉效果比较,C组与A组比较,各神经的麻醉率均明显较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C组与A相比较麻醉起效时间明显较短,镇痛持续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较长,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罗哌卡因浓度在0.3%—0.5%之间时,浓度越高神经阻滞效果越好,麻醉起效时间越短,而镇痛持续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会随之延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平均分为A组(低浓度)、B组(中浓度)及C组(高浓度),每组20例。记录三组麻醉情况。结果(1)C组尺神经、桡神经以及肌皮神经等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但A、B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三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3)三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阻滞效果存在明显不同,因此临床中应通过具体情况科学采用罗哌卡因浓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分别采用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分成参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参照组患者给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相比参照组高出18.33%,优势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40.0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21.67%,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给予人工关节置换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应作为首选方式之一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运用两种不同润滑剂润滑肛管灌肠的比较,选择对病人有效且痛苦少的操作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12月肛肠术后便秘患者采用液体石蜡作肛管润滑剂灌肠54例(A组),2017年1月—10月肛肠术后便秘灌肠患者55例采用复方黄连素软膏作肛管润滑剂(B组),分别在插管顺畅度和患者灌肠的舒适度方面进行临床资料比较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灌肠操作中使用复方黄连素软膏(B组)在插管顺畅度和患者灌肠的舒适度比使用液体石蜡作润滑剂(A组)效果好(P<0.05)。结论复方黄连素软膏用作肛肠术后清洁灌肠的润滑剂,可减轻患者在插管和操作时的不适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于高血压脑大量出血老年患者采用微创钻孔引流与传统开窗清除术临床疗效对照。方法将本院近期(2014年10月-2016年04月)以高血压脑大量出血为诊断收入院并行传统开窗清除术64老年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5月我院开展微创手术治疗,对(2016年5月-2017年08月)收治另64例同种疾病老年患者行微创钻孔引流术为微创组。将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率对照解析。结果微创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70.31%,微创组不良反应率为20.31%,对照组为5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大量出血的老年患者而言,微创钻孔引流术较传统开窗清除术,临床疗效更佳,不良反应率更低,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种静脉输液加温方法对术中、术后寒战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60例择期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恒温箱组(A组)20例、输液加温器(B组)20例及对照组(C组)20例,A组输入的液体和库血,均通过上海TSO40输液加温仪将输出端的液体加温至37~38℃,B组输入的液体和库血均通过便携式输液加温器预设40℃对输液管进行加温输液,对照组(C组)输人室温的液体和未经加温处理的库血。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30min、60min、120min、术终、术后30min、60min记录患者的鼻咽温及寒战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与B组各时段的鼻咽温无显著差异,寒战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A组和B组与C组相比,患者在麻醉后60分至术后60分各个时段的鼻咽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各个时段寒战的发生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术中输入加温的液体和库血,可预防术中体温的降低,从而减少寒战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皮肤准备方法在骨科清洁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择骨科清洁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试验组采用新型皮肤准备方法2%葡萄糖氯已定皮肤消毒液,术前一日晚和术前即刻清洁消毒手术部位两次,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使用医用电动备皮器去除毛发,备皮在手术前即刻或2小时内完成。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前皮肤准备方法术前一天使用肥皂清洁皮肤和刀片刮毛。结果两种不同皮肤准备方法的患者感染率对比和舒适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皮肤准备方法可有效降低骨科清洁手术部位感染率,提高患者舒适度,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是一种操作简便,经济有效的皮肤准备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两种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稳定泪膜及缓解干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200例(200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对照组100例(100眼)给予羟糖甘滴眼液,观察组100例(100眼)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滴眼液,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88.00%,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SⅠt、BUT水平等相关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6、CRP水平等相关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相关因子指标都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FGF滴眼液在白内障术后患者中,能够有效缓解干眼症状,有利于稳定泪膜,这可能与改善炎性因子有关,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腔镜器械两种清洗消毒灭菌方法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经过有效清洗流程处理的手术室腔镜器械100件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件手术室腔镜器械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50件/组。对照组使用戊二醛溶液浸泡消毒灭菌,观察组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灭菌。对比两组手术室腔镜器械的灭菌有效率、灭菌时间以及灭菌有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灭菌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灭菌时间短于对照组,灭菌有效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对比,P<0.05。结论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对手术室腔镜器械进行灭菌的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三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完成HIV检测后表现出的可靠性。方法选择我中心2017年6月—2017年12月免疫检验所提供的20份HIV抗体质控血清作为实验观察组,同时间段选择健康体检者200份作为实验对照组;之后于临床针对两组研究对象展开ELISA(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间接ELISA实验与金免疫层析实验。最终对检测结果加以分析。结果双抗原夹心EILSA对于室间质评血清、2NCU/ml、4NCU/ml血清的检测阳性率及对健康体检者标本的阳性率(100.0%、100.0%、100.0%、0)高于间接EILSA(75.0%、70.0%、65.00%;2.50%)和金免疫层析实验(70.0%、75.0%、75.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HIV的准确度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治疗腹股沟疝气患者临床差异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传统疝修补术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减少复发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因此,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选择方式应该根据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情况进行取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病人脱机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影响分析。方法收集我科(ICU)2014年9月~2014年12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脱机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超级湿化”实验组和间断气道湿化对照组,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及护理,在治疗中观察平均吸痰次数,痰液粘稠度,痰痂形成情况,气道出血,带管时间。结果经治疗后“超级湿化”实验组吸痰次数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减少,气道出血减少,带管时间缩短,与间断气道湿化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级湿化”方法符合气管插管脱机病人的生理需要,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间断气道湿化方法,方法简单,节省人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采用两种病情评估方法结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在2014年5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8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中国CAP指南与PSI分级方法分组,分析各组患者临床指标差异。结果PSI分级患者随着级别的增加其重症肺炎发病率与病死率逐年呈现逐渐增加趋势。CAP指南1组患者均为I、II级,无1例患者死亡;CAP指南2组及3组患者为I-V级,分别出现2例(3.7%)及3例(25.0%)患者死亡。结论中国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标准评估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因而可以大量地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