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患者深静脉形成的原因,并且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随即抽取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产生深静脉的原因,根据病因制定相对应的护理预防措施。结果200例患者中有58例患者存在深静脉现象,占29%,其中引发深静脉的因素主要为患者原疾病史、血液滞缓,静脉壁的损伤和高凝状态等。详细掌握患者的发病史,重视患者的卧床护理工作,鼓励患者加强下肢活动,能够有效预防深静脉的形成。结论患者深静脉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加强早期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深静脉形成风险,值得在临床上引起重视。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病因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深静脉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一个典型的临床疾病,发病可累及所有的年龄、种族、社会阶级。每年10万人的发病率约为56-122人1。DVT的发生率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较高,因为血液的高凝状态、静脉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都有导致血栓形成的危险,必须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使DVT的发生率降至最低,使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更加成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以上治疗后,临床各项检查指标及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未发生下肢坏死、溃烂及肺、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骨折患者由于术后制动、仰卧及麻醉术后卧床牵引制动使周围静脉舒张,易形成下肢静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是预防DVT、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临床医护人员可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认识到预防DVT的重要性对预防DVT的发生至关重要。

  • 标签: 骨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22例妇产科手术后静脉形成的分析,探讨静脉形成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22例妇产科手术的术式及手术时间、患者年龄、患病季节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手术术式的选择、发病年龄、发病季节等都是引起下肢静脉形成的重要原因。结论早期的预防和术后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的防止下肢静脉的形成。

  • 标签: 妇科手术 静脉血栓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门静脉(PVT)形成的临床特点及其转归。方法对我院2007至2012年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肝硬化(LC)并发PVT形成住院患者共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0至65岁,平均(48.2±9.0)岁。肝硬化病因,大多数是病毒性肝炎后(12例,75%),有脾切除史13例,住院主要原因腹痛3例,予溶栓治疗后病情好转;消化道出血1例;腹水16例,原发性腹膜炎14例。血栓形在后2年内死亡4例,其中3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结论肝硬化门静脉患者的主要表是腹痛、消化道出血、腹水。血栓形在后1年内死亡率32.35%。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骨折术后预防下肢静脉(Deepveinthrombosis,DVT)的护理方法。方法在45例股骨骨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取适当的预防性措施并密切观察。结果45例患者中发生DVT1例,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及观察,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可降低老年股骨骨折术后并发DVT的发生率。

  • 标签: 股骨骨折 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式充气压缩泵(IPC)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DTV)形成的护理。方法收集117例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病历资料。将2001年1月到2006年12月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将2006年12月到2012年12月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全下肢间歇式充气压缩泵的做为IPC组。分别统计两组病例手术后DVT的发生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一般护理组66例患者,术后发生DVT22例(33.3%),IPC组51例患者,术后发生DVT1例(3.9%).经组间X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性使用周期性充气压缩泵,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静脉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2月骨一科治疗的手术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和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工作能力、服务态度、沟通关爱、病区管理、健康教育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患者下肢静脉发生,并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并用配合丹参活血汤治疗下肢静脉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下肢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配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汤剂“丹参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与丹参注射液并用配合丹参活血汤治疗下肢静脉临床效果较疏血通配伍丹参注射液有效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疏血通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下肢静脉血栓 丹参活血汤 D二聚体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本院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20例骨科大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采取随机的方式将所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其本院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常规基础上的针对性预防护理。由此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的状况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发现,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率1.67%(1/6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6.7%(10/60),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显著高于对照组(75%),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大手术后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预防其产生下肢静脉症状的产生,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提升对本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极大的降低了护患纠纷的产生。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骨科大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放化疗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予以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放化疗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下肢静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老年消化道肿瘤放化疗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消化道肿瘤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预防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86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B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时,实施循证护理后,可有效降低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出院。

  • 标签: 循证护理 妇科恶性肿瘤 老年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预防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子宫切除术的80例患者,其中40例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另40例患者术后给予预防下肢静脉的综合性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7例下肢静脉,发生率17.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1例下肢静脉,发生率2.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提供专业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下肢静脉发生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子宫切除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压治疗仪预防骨科髋、膝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血栓的护理。方法将152例骨科髋、膝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6例。第一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气压力治疗仪对下肢进行理疗,第二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术后14天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无深静脉的形成,统计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发生。结果组发生14例,发生率是18.4%,第二组发生25例,发生率是32.9%,第二组下肢静脉发生率高于第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发病患者中轻度下肢静脉发生率为85.7%,中重度下肢静脉发生率为14.3%,而第二组分别为40%和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压力治疗仪在骨科大手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中具有明显的疗效。

  • 标签: 气压治疗仪 骨科髋 膝部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2月骨一科治疗的手术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和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工作能力、服务态度、沟通关爱、病区管理、健康教育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患者下肢静脉发生,并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并发生深静脉的原因及溶栓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例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患者经溶栓治疗后血栓稳定,成功将PICC导管拔除,出院后复查,血栓已经消失。结论采取先溶栓后拔管的方案,在达到疗效的同时有效的规避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PICC 血栓 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行化疗期间,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形成深静脉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5例行PICC置管发生深静脉形成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乳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并发上肢深静脉形成后,及时给予抗凝等综合治疗及护理,均能早期再通,未发生肺栓塞。结论乳腺癌患者行化疗过程中,行PICC置管的上肢肢体形成深静脉,其原因与患者自身凝血功能以及预防DVT的护理有关。通过使用抗凝药物,观察其效果和并发症,使血栓形成的深静脉尽快复通,化疗得以继续进行,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痛苦。建议普及B超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减少穿刺次数,避免DVT的发生。

  • 标签: 乳腺癌 PICC 深静脉血栓形成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形成的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7年3月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与曲张静脉剥脱术治疗的患者32例,随机抽取16例作为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治疗预防深静脉形成,另16例作为观察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形成,观察术后深静脉形成的发生情况,对比术后2d、术后5d时的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d、术后5d时凝血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与曲张静脉剥脱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形成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单侧下肢静脉形成及周围软组织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1例单侧下肢静脉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彩超检查,对其超声表现及周围软组织改变进行观察。结果71例患者血栓分型为中央型40例,周围型16例,混合型15例。血栓急性期可见静脉管径存在扩张现象,呈近似无回声或低回声;亚急性期、慢性期管腔无明显扩张,回声呈逐渐增强,管腔内可见密集实性低回声或高回声、混合回声填充,栓塞部位存在正常血管内径或血管内径有增宽现象,探头加压管腔不变瘪;CDFI可见管腔有细条状血流信号,主要位于其边缘或中央,局部可见断流或轨道样血流。不同血栓累及范围患者的患肢皮下组织增厚度及肌层增厚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及时诊断下肢静脉,也能反应周围软组织改变,值得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 深静脉血栓 周围软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