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与护理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2月到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9例和健康志愿者89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时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仅有SDNNIndex远低于对照组;观察组L/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6-22)点的L/F值显著高于(22-6)点,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会出现心率变异性异常,早上6点时加强临床护理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产妇会阴损伤与产程时间的关系。方法将自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按照第二产程时间的长短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第二产程的时间小于1h,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大于1h,采用总结分析的方式,分析两组产妇的阴道损伤情况、产后阴道疼痛情况及出血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产妇会阴损伤情况比较观察组产妇的会阴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其损伤的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会阴损伤产妇产后疼痛及出血量比较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及会阴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分娩产妇的会阴损伤程度与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长短密切相关,第二产程时间越长,会阴损伤越为严重,因而在实施自然分娩之前及分娩时应当尽量缩短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降低会阴损伤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妊娠的产妇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的相互关系,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76例高危妊娠产妇和158例正常产妇的分娩方式、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76例产妇,18例(23.4%)自然分娩,阴道助产11例(14.5%),剖宫产47例(61.8%);早产儿9例(11.8%),低体重儿11例(14.5%),新生儿窒息9例(11.8%)以及死亡5例(6.58%);对照组158例产妇,116例自然分娩,阴道助产31例(19.6%),剖宫产11例(6.96%);早产儿4例(2.53%),低体重儿6例(3.80%),7例(4.43%)新生儿窒息以及0例(0%)死亡。两组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妊娠导致高剖宫产率、早产率、低体重率、窒息率、死亡率,对孕妇分娩方式和结局有着不良影响,值得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NT-ProBNP的浓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NT-ProBNP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发生急性心梗后患者入院48h内的血NT-ProBNP浓度平均(8174.71±10894.39)pg/ml,对照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48h内血NT-ProBNP浓度平均(125.09±62.56)pg/m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NT-ProBNP浓度越高,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就越大。结论血NT-ProBNP浓度直接关系着AMI患者的预后情况,是早期预测心血管事件的主要指标,在诊断急性心梗上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雄激素浓度对中老年男性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以914例防城港市社区中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总睾酮(TT)、黄体生成素(L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分析总睾酮水平及睾酮分泌指数(TSI)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年龄组间LH、TSI、TC、TG、HDL-C水平均不相同(P<0.05),且随年龄增加,LH水平增加,TSI水平下降。TT岁年龄降低趋势不显著。血脂升高组较正常组,TT水平显著降低(P<0.05)。控制年龄与体重指数进行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T浓度与TG负相关(r=-0.3,P<0.001),与HDL-C正相关(r=0.08,P=0.02);TSI与TG水平负相关(r=-0.16,P<0.001),与HDL-C正相关(r=0.09,P=0.01)。结论中老年男性血清睾酮水平与TG及HDL-C水平具有密切相关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0名通过胃镜检查确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儿童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50名非胆汁反流性胃炎儿童设为对照组,对所有儿童实施幽门螺杆菌检测,对两组患儿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14例幽门螺杆菌阳性,阳性率为28.0%。另外36例幽门螺杆菌阴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组织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胃小凹增殖,患者的炎症反应比较轻,仅能看到非常细微的淋巴滤泡增生,其中有4名患者为中度炎症,另外42名为轻度炎症,有11名患者出现萎缩、肠化;对照组中有31例幽门螺杆菌阳性,阳性率为62.0%,31例非胆汁反流性胃炎组织学改变主要表现为固有膜有密集炎性细胞浸润,患者的炎症反应比较严重,可看见较明显的淋巴滤泡增生,胃小凹的增生不明显,其中有18名患者为中度炎症,13例为轻度,有2名患者出现萎缩、肠化。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是胃液内高浓度胆汁;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并非同一疾病,而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慢性炎症。
简介:摘要目的在父亲基因缺失的条件下,结合三种不同方法进行半同胞(同父异母)亲缘关系鉴定。方法本案例结合ITO方法、判别函数法和反转亲子鉴定演绎法进行比较鉴定。其中反转亲子鉴定演绎法,是以1个家庭为蓝图,通过分析母亲与其多个孩子的基因分型,推导出其生父的可能基因分型,再与另一家庭的孩子进行父权指数(CPI)计算,判断亲子关系,进而确认是否为半同胞(同父异母)亲缘关系;而ITO法是鉴定两个体间具有某种血缘关系的经典方法,本文在父母基因均缺失的情况下,对两个家庭的孩子直接进行半同胞亲权指数(HSI)计算;另外本文还采用陆惠玲等建立的半同胞与无关个体的判别函数(准确率86.4%)来辅助鉴定。结果本案例中由于孩子数量不多,推导出的生父基因型部分不完整,故引入LeeJW(2001)给出的嫌疑父基因型不全的亲权指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在母亲基因不缺失的情况下,可认定同父异母亲缘关系;在父母亲基因均缺失的情况下,通过ITO方法计算,亦支持他们的半同胞关系,之后用判别函数对此进行验证,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结论结合多种方法交互验证能提高半同胞鉴定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