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调剂监管在减少中药房不良事件及差错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12月以及2021年1月-12月期间本院中药房各随机选取的200张中药处方。2020年中药房实施常规管理干预,2021年中药房实施中药调剂监管干预,并就管理效果展开对照分析。结果 中药调剂监管实施后中药处方调剂差错事件、后药物不良事件及投诉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调剂监管的应用可提升中药房药学服务质量,并减少不良事件及差错事件的发生,对患者用药安全性的确保有显著意义,值得被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并存在癫痫患者采取的临床治疗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方法:收集确诊为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并存在癫痫的20例患者有关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开展相关研究。结果:患者在脑出血治疗过程中采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对持续状态的癫痫患者病情的控制采用静脉注射安定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在急性期半个月内有5例患者因一些疾病死亡,其余患者应用抗癫痫方法进行治疗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对此治疗过程分析后发现,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较早发作癫痫,具有较高的发作频率及较高死亡率。结论:临床中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并存在癫痫患者的发病率较高,危害性相对严重一些。应采取针对性方法进行治疗,对早期发作的癫痫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预防可能发作的癫痫,使患者提高临床疗效,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同时伴随癫痫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例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同时伴随癫痫患者的有关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开展相关研究。结果:患者在脑出血治疗过程中采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对持续状态的癫痫患者病情的控制采用静脉注射安定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在急性期半个月内有5例患者因颅内高压、脑疝、再出血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死亡,其余15例患者采用抗癫痫治疗方法有效控制病情发作。分析治疗整个过程,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较早发作癫痫,具有较高的发作频率及较高死亡率。结论:临床中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同时伴随癫痫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具有较大危害。应采取有效治疗方法,对早期发作的癫痫及时进行治疗,并采取脑保护治疗方法,对于癫痫发作具有一定预防作用,使患者提高生存率,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冠心病并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将62例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1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血压控制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SBP)水平[(130.28±11.27)mmHg<(139.14±13.58)mmHg,t=2.795]、舒张压(DBP)水平[(83.31±9.01)mmHg<(89.97±9.65)mmHg,t=2.809]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53.08±7.44)%>(47.91±5.17)%,t=3.177]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值[(53.08±7.44)mm>(47.91±5.17)mm,t=2.816]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77%>74.19%,χ2=4.679)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应该以控制血压、保护心功能为目标,实施针对性治疗,应用氨氯地平、卡托普利作为治疗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自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药物治疗,使用药物为多潘立酮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健胃消食,补脾益气的中成药治疗,并且给予科学的饮食治疗。1周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科学的饮食治疗加上中成药合并一般常规药物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良好,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中药汤剂治疗患者180例,随机分组,各组为90例,对照组按照遗嘱安排用药的剂量、服药的时间、服药的次数,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给予药学干预,分析两组的合理用药率、不良反应状况和治疗疗效。显效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指标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得到一定改善,指标获得改善;无效症状和指标无任何改善。结果(1)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合理用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用药在中药汤剂中尤为重要,可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避免更多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重要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我院上报的32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ADR报告中,一般的ADR报告266例(81.10%);新的一般ADR报告32例(9.76%);严重ADR报告26例(7.92%);新的严重ADR报告4例(1.22%)。所有ADR报告中,发生ADR的女性208例(63.41%)高于男性120例(36.59%),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较其他年龄段的ADR发生率高。328例ADR患者中,静脉给药导致ADR的发生率最高。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反应116例(31.61%)和全身损伤115例(31.34%)。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应重视并不断完善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脉冲治疗乳房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乳房发育不良患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110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病例数均为5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方法不一致,前者采用针灸治疗后者则采用低频脉冲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观察组为 96.36%,对照组为 80.00%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后的胸围值分别为(80.81±3.65)cm、(83.96±3.30)cm、(84.45±3.22)cm,对照组分别为(80.66±3.61)cm、(80.75± 3.74) cm、(81.03±3.18)cm,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脉冲治疗乳房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乳房发育不良患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110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病例数均为5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方法不一致,前者采用针灸治疗后者则采用低频脉冲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观察组为 96.36%,对照组为 80.00%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后的胸围值分别为(80.81±3.65)cm、(83.96±3.30)cm、(84.45±3.22)cm,对照组分别为(80.66±3.61)cm、(80.75± 3.74) cm、(81.03±3.18)cm,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