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RM)的影响。方法 在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80例患者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分析两组在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安全合格率。结果 经过护理管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文书合格率与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以2019.05~2020.05的100例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的方式将其分为不同的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ICU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风险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理想,(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能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乡村医生执业风险现状,探索乡村医生执业风险应对策略。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和个人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问卷调查以课题组编制的乡村医生调查表为测量工具,于 2015 年和 2018 年分别对山东省部分乡村医生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问卷资料进行分析,定性资料的分析采用因果分析图法。结果: 36. 6% 的乡村医生认为执业风险是工作中面临的最大困难,2015 年有 63. 3% 的乡村医生认为执业风险非常高,2018 年这一比例增长到 67. 4% 。资质因素、能力因素、硬件因素、业务培训、风险分担机制是影响乡村医生执业风险的主要因素。结论: 改善乡村医生执业风险现状应从优化乡村医生队伍、提升能力、改善硬件、加强培训、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采取相应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时间段本院儿科接收的患儿80例,为进一步观察风险防范式护理在该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将选取的患儿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儿采用常规方式展开护理干预,乙组患儿采用风险防范式的方式展开护理干预,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在该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显示,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乙组患儿,护理有效率高于甲组,且乙组患儿护理质量情况的评分高于甲组患儿。两组患儿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儿科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的过程中进行风险防范式护理,对于患儿就诊安全性的提升、临床护理有效率的提升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的改善均有积极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护理风险管理中静疗小组发挥的作用。 方法 选择60例静疗患者为研究的对象,均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按照双盲法分成两组,各30例,一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设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静疗小组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为对比指标。 结果 观察组患者静脉炎、渗液、导管堵塞/导管脱出、穿刺点感染等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远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静疗小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可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护理期间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地干预措施,以此降低新生儿护理风险、提升新生儿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本院出生的200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既往临床实践信息与现有文献对新生儿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其中安全护理管理、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操作流程、护患沟通等是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为降低新生儿护理风险,本次研究中使用平均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100名,为两组新生儿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中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对研究组予以层级护理干预。干预过程中观察新生儿护理状况,记录新生儿健康状况(Apgar )评分与轻度窒息、新生儿出生后3d体重与90min后体温变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数据,各项数据对比结果P<0.05说明差异具有突出性。结果:各组新生儿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突出性(P<0.05),经过干预后新生儿护理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对新生儿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新生儿护理风险,为保障新生儿健康提供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清洗消毒中实施感染风险及控制的有效性。方法:抽取院内120件内镜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分组每组60件,探究组采取感染风险及控制措施管理、基础组应用常规措施管理,对比两组内腔清洗合格率、表面清洗合格率、感染事件发生率。结果:探究组内腔清洗合格率、表面清洗合格率高于基础组内腔清洗合格率、表面清洗合格率,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探究组感染事件发生率低于基础组感染事件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感染风险及控制措施管理可实现内镜质量控制期间结合综合护理制度进行明确,同时在流程分析、人员培训、储存环境管理、二次感染预防当中能够提高管理质量,改善内镜清洗处理质量,使患者内镜期间应用安全性得到保证,积极预防医源性感染,使其中的内腔清洗合格率、表面清洗合格率明显提高,能够改善内镜控制期间的护理质量,使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确保患者内镜应用的安全性,减少医疗纠纷,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