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青云山民俗文化游乐园,是山东省安丘市以青云山的地形地貌和当地部分历史文化积淀为依托,综合规划、设计,对当地和外地民俗文化资源进行移植、引进、建设、再现而形成的一处大型民俗主题公园.由于在游乐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突出民俗主题,遵循正确方针,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精心运作,合理布局,因而取得了明显的成功.自1998年4月份部分建成并开放以来,知名度迅速飚升,2001年被评为国家AAA级风景旅游区.不但本市、本地区的民众纷纷前去游览,周边的青岛市、淄博市、东营市、烟台市、滨州市也有大量游客前往,还吸引了许多慕名而至的省内外、国内外来宾.园区年均接待中外游客近百万人次,4年门票总收入已突破2000万元大关.在促进旅游业大发展的同时,有效地拉动了全市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围绕青云山民俗游乐园这个"龙头"实现的游客居住、购物、娱乐等收益,几倍于游乐园本身的门票收入,其他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十分明显,同时对吸引外商投资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青云山民俗游乐园的成功开发和全市各项综合项目的建设,极大地烘托了安丘市的人气,几年来游客、客商络绎不绝,安丘成了投资热点.人们为青云山的巨大成功和它创造的良好效益而震撼,惊叹:"安丘一夜间冒出个青云山!"旅游界、民俗学界则称之为"青云山现象".
简介:在初步回顾和检讨相关民俗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剖析发生在粤东K城一个名叫钟村的城中村民保护围龙屋行动的个案,叙述了这一集体行动的过程及其作为当事人的客家民众的态度和行为,探讨了集体行动情境中的民众、民俗、学者的角色与影响,引发作者关于民俗研究取向问题的新思考。K城钟村客家人保护围龙屋这一集体行动表明,仅从民俗事象的静态描述来达成民俗学研究的意义,将丰富复杂的民俗生活、民间文化概括为一些有限的材料,实际上既忽视了"俗"在生活文化整体中的被创造和重新发明,又忽略了作为民间文化传承主体的"民"的自主能动性,他们策略性地对民俗知识的创造与享用,也忽略了作为民俗文化研究的理性人——学者及其学术活动的作用。民俗中的民、俗与民俗学者,应该都成为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对象,这也应是未来民俗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与学术动向。
简介:明清两朝,由于漕运成为关系国家命脉的大事,运河两岸的庙宇建造往往都带有国家与地方共同作用的色彩。除了民间团体不断依托漕工与商贾建构新的神灵之外,皇权对水利的关注也使得他们参与到地方祭祀空间的改造中来。而民间社会也会根据他们的需求对皇权的介入加以利用,体现了当地独有的生态、水利、皇权、官僚体系与民间社会的多元互动关系。运河沿线庙宇皇家化与地方化的过程在苏北皂河镇安澜龙王庙身上有很好的体现,据此可以进一步解读出皇权将地方神庙皇家化所面临的道德困境,以及民间将皇家庙宇加以地方化的策略与文化逻辑,这两者背后都与治水的实践和对治水的想象存在内在关联。
简介:探讨传统宗教信仰与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关系,是宗教本土化研究的有益尝试。传统宗教信仰以血缘、地缘为基础,祖先崇拜和村庙信仰具有特殊重要性,从祖先崇拜到其它神明信仰是一个义务和情感逐渐减少、功利逐渐增多的现代版“差序格局”。这种差序性的影响在于塑造了一种差序化的社会责任观:一、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时以血缘、地缘为关系本位,对族人亲戚和同乡照顾较多,是地方公益事业的一股重要力量;二、企业家对利益相关者缺乏足够的社会责任,甚至为了一己之利而不惜牺牲他人利益,使得有违产品安全、环境安全、劳资关系和谐的事件时有发生。传统宗教信仰无法产生普世化的社会责任,它无法为全面提升中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提供根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