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那是一个初秋的夜晚,专题片《澳门岁月》的导演敲开我的家门,塞给我一首歌词,嘱我给《澳门岁月》这部专题片做音乐编辑并找一个合适的作曲家为这首歌词谱曲……这是大半个世纪以前,诗人闻一多有感于祖国自鸦片战争以来被外国占领了大片领土的事实,以他那“不吃嗟来之食”的沸沸风骨和忧国忧民的浓重情感写下的著名的《七子之歌》,写出了七块被占领土对祖国的眷念,离去的时间最早最久的澳门便是“七子”之首。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被列强瓜分躁响的国土,诗人忧心如焚、怒发冲冠,吟出了幽深的澳海心声: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擂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
简介: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是清末首任长江水师提督黄军门黄翼升的孙女、广西盐法道道台黄宗炎的女儿。黄家明朝时由广东搬到湖南,黄逸梵的生母是长沙附近的农家女,嫁给黄家做妾,1896年生下黄逸梵和她的双胞胎弟弟,其时黄宗炎已死于广西任上,不久这位农家女也过世,黄逸梵姐弟由大太太带大,饱受男女不平等之苦。然而,黄逸梵却是一个勇敢的新派女性,林绿翻译的浪漫小说,五四时期的风潮对她的人格都有着很大影响。她缠过足,但思想很解放。20年代她出国留洋,夏志清教授称她是一个了不起的女子。黄逸梵长得十分漂亮,头发不很黑,肤色不白,有些拉丁民族的味道。长成后,她嫁给清朝重臣李鸿章的外孙、清末清流派代表人物张佩伦的儿子张廷重
简介:“审父”情结是西方文学中的一个经典母题,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审父”叙事也是屡见不鲜。但是作为传记而言,“审父”是—个并不多见的现象,“审母”则更为罕见。季承的《我和父亲季羡林》采用“父与子”的模式展开叙事,为读者呈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另一面。老鬼的《我的母亲杨沫》则站在更加另类的“母与子”视角,真诚地对母亲杨沫进行剖析。两部传记具有一些共同特征:都从亲情的泯灭、母性或父性的淡薄、父母的婚姻悲剧等方面为我们展现了季羡林和杨沫的真实家庭生活。但是两位作者的创作目的、叙事风格、对父母的理解等方面各具特点,其中暗合了作家不同的成长经历以及相异的个性特征。“审母”相对于“审父”而言,无疑是对当代作家传记在真实性以及叙事伦理等方面更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