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一个文化成为衡量国家软实力最重要标准的时代,传承和传播文化成为展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显著目标。电影作为一种集光、影、声、色于一体的大众传播媒介,可以很好地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播渠道;而电影艺术也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的滋养。文化与电影的结合是这个时代的势在必行。学者陈阳在《全球化时代电影民族文化符号的审美转换》一文中指出,民族文化如何更具表现力地进入到影像作品中,并成为作品的想象力源头,在民间日常文化生活中产生出更加强烈的互文效果,进而成为大众对文化产品的解读和消费能力,从而在当代社会中形成民族文化生长、发展、循环的链条,这也许正是我们今天重谈电影民族化并且把重点放在文化符号的民族性上的意义。
简介:2017年度上海电影相比2016年来说,在数量上略有增加,有影响力的作品也随之相应增多。商业电影依然是占比最多的影片类型,艺术电影和动画电影数量虽少,但质量优良。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出现了多部以上海空间为表现对象的影片,增加了上海电影的辨识度和文化影响力。此外,2017年出现了一批受欢迎的网络大电影,成为上海电影在互联网时代一个应景的现象。尽管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今年依然有一些问题急需改善。上海本土制作单位不仅需要进一步激发活力,更要在彼此之间形成一个更为有效的联动机制;影片质量还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上海电影的辨识度虽然有了提高,但还没有形成集束性影响,品牌意识还有待加强。这都是上海电影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简介:近年来,坦桑尼亚成为中非影视合作的桥头堡。坦桑尼亚电影业的教化传统、教育功能是其发生、发展、演变的显著特点。殖民时期,英国殖民者严格控制坦桑尼亚的电影业,专注拍摄教育坦桑民众安分守己的电影;独立后,尼雷尔政府把电影当作公共教育的手段,强调教育民众自给自足;实施新自由主义经济后,录像电影获得了长效发展,拓展了以往电影既定的教育空间。坦桑尼亚要打造属于自己的“邦戈坞”(Bongowood),仍面临着从业人员素养不高、盗版现象屡禁不止、外来资本把控市场等问题,开拓电影教育的国际合作、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普罗大众的素养教育,是未来发展壮大的关键。
简介:一、相关研究评述和概念界定国内关于主流电影的研究目前有些混乱,这种混乱主要源于主旋律电影的困境和内涵泛化上。白20年前国家正式提出“主旋律电影”以来,它的内涵逐渐从特定题材的选择变为具有时代使命感、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创作精神,近年又变为健康向上的、正面积极的、真善美的社会文化价值导向。相关的研究主要有唐科、尹鸿、邓光辉、饶曙光等人的“新主流”电影研究,贾磊磊的“主流电影”研究,郝建的“主导电影”研究等。这些研究的焦点都集中在原有的主旋律片与类型片的关系上。其中,“新主流”和“主流电影”的研究论证了主旋律和类型片可以互相成就“主导电影”研究指出了国家主导的电影和观众认可的主流电影的区别。